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掀起了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热潮,以下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优秀十八届三中全会改革学习心得体会》由留学群考研信息频道为您独家提供,欢迎大家参考。
中国共产党每隔五年召开一届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每届全国代表大会的第一次会议叫一中全会,第二次会议叫二中全会……以此类推,三中即共产党召开本届全国代表大会的第三次会议。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一篇“十八大三中全会教育改革范文”材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近日,江苏、上海、北京陆续推出本地高考改革技术性方案并征求意见,各地不约而同降低英语比重引起热议。公众将目光再一次投向了教育部,希望国家层面的高考改革方案能够有大动作。
不过,与地方相比,中央政府部门的态度更为谨慎。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虽然没有否认此前传出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出台方案的时间表,但却表示“国家层面的高考改革方案仍在研究制定过程中,还没有定稿的时候,谁也不能说,因为方案随时可能修改”。大有不到最后一刻,谁也做不了主之意。
过去的3年中,教育部已经不止一次“辟谣”,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之后,每一次的风吹草动都能引发人们对于国家高考改革的遐想,而只闻其声的尴尬足见破局之难。
迟迟未决的方案
“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这是2010年《纲要》确定的高考改革思路。可以说,“顶层设计”已经初具。然而,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具体方案却一再推迟。
2011年初,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学习时报》发表了一篇名为《全面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实现科学发展》的文章,就被外界看作是方案即将出台的信号。这样的猜测也属合情合理:《纲要》颁布半年多之后,教育部长再次提及高考改革,自然是落实《纲要》的进一步行动。然而,教育部新闻发言人很快出面否认,称并未公布方案。
2012年“两会”,袁贵仁再提高考改革方案,称正在“最后冲刺”,年内一定出台。事实却是,直到今年年初,《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也称“一号文件”)中,提出高考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被提上日程。
“《纲要》出台3年了,现在却又绕回到了总体目标和基本框架,其实‘顶层设计’已经具备了,就是推行考试和招生的分离,但难点在于权力的调整和下放。”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对《南风窗》记者说,“政府要把办学的自主权交给学校,把考试的评价权交给社会机构,行政部门会愿意吗?比如国家教育考试中心和地方教育考试院,现在由他们组织考试、拥有学生档案的投档权,如果变成是社会化的考试,学校自主选择认可,学生自由选择参加,高考就变成了以学校和学生为核心,跟教育考试部门没有关系了,教育考试院的价值和权力就会消失。如果大学自主招生,意味着大学有办学自主权,中央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教考招的分离也会推动教育行政体制的松动。”熊丙奇认为,《纲要》的方向其实已经很明确了,相关部门是否愿意放权才是问题的关键。
而现在,应该真正到了袁贵仁所说的“冲刺阶段”,时间表已经较为明朗,拖不过2013年,但是方案的内容却依旧含糊,最后的定稿能在多大程度上体现《纲要》的基调,决策层和相关咨询专家的态度显得过于谨慎。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在2013年亚洲教育论坛年会亮相时,只要提到高考,就颇为紧张:“一切都要以最后拍板的方案来,现在我不便多说。”而该中心体制改革研究室副主任王烽在接受《南风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纪律,方案的具体内容无法透露,只能说有所突破。”现为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考试招生咨询工作组专家的王烽曾参与起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从他的态度也似乎能够观察到教育行政部门坚持“渐进式”方向的改革脉络。“考试招生制度肯定是要国家层面去推动,但在实际的推动过程中,最终会落到地方,现在是16个省分省命题,每个省的情况都不一样。这么多年地方进行了一些试验,给招生改革提供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如果在全国范围内试验的话,影响面太大,风险也更大。”王烽说,在过去30年的改革中,地方和高校的确承担了更多的责任。
然而,“地方先行”的模式却并不被看好。针对目前地方省份推出的高考改革“新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称,各个省出台的政策,都在一个狭窄的区域,真正核心的、体制性的东西没有做任何的改变。而熊丙奇则认为,此次地方高考改革还是延续以前的思路,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推行高考改革,其实一直是在进行科目和分制的调整,而没有进行录取改革,这次地方的方案传递出来的信息其实都涉及这个问题。
中央主导,地方决断?
面临高考的属地格局,中央很难拿出刚性的指导意见,将更多自主权交给了地方,不过在外界看来却无异于“踢皮球”,而地方看似获得了进行改革试验的主导性,但由于宏观导向的缺乏,实践的挪腾空间极其有限。在这种困局之下,高考改革便很难突破“科目改革”的范畴。
“如果推行考试和招生的分离,显然要进行考试的社会化,把考试招生的自主权交给大学,但地方推行高考改革的时候,还是很难打破现有的权力和利益结构。另一方面地方其实也无能为力,国家应该有一个统一方案,地方制定细则。而且全国的重点高校尤其是教育部直属的大学,也不是地方能说了算的。”按照熊丙奇的构想,高考改革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重点大学完全进行自主招生,面向全国,无论从资金来源还是属性来讲,这些院校都应该进行自主招生,各地考生可以不分户籍自由报考,并以统一测试成绩申请高校;其次,地方院校由于地方政府出资更多,可以将招生名额更多给本省的考生;此外,高职高专现在招生困难,可以不必要求考生参加高考,而实行申请入学,至于学校的办学管理,则实行宽进严出。
尽管熊丙奇自认从这三个层面改革,所有的问题都会引刃而解,不过他也感到从目前教育部的“渐进式”改革思路来看,显然过于“理想化”。他说,参照异地高考改革的路径,对未来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也不必过于期待。
心得体会栏目推荐链接:
小编精心推荐
小编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