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工作生活那么优越,他为何放弃?旅美博士回乡种地与普通农民种地有什么不同之处?博士回乡种地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带着这些疑问,中国青年报记者日前探访了这位旅美博士和他的博士生态园。
既种水稻又种水果
2012年秋,旅美博士叶长明带着4个朋友回到了故乡河南省固始县,筹资3000万元成立了河南省万德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起了800多亩农业生态园、2000亩粮食生产基地。
叶长明在博士生态园用500亩地参加了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水稻籼改粳”,并同时试验水稻直播技术。“粳稻米质较好,售价比籼稻每斤大约贵0.2元。粳稻种得晚,一部分水稻改粳稻,就可错开用工、用水高峰。总之水稻籼改粳加直播,综合下来每亩地将增收400元,比传统种植方法收益提高近一倍。我们从2012年开始搞,2013年,好几个农业合作社也开始一起搞。2014年,我要在全县会有更大面积地推广,预计能够帮助固始县增收至少3.5亿元。”叶长明说。
沿着田间小路一路前行,叶长明一边向记者比画一边介绍两旁的果园。左侧生态园中,他精选了玫瑰香、夏黑、醉金香等14个葡萄优良品种,种植了将近200亩。按照不同的种类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有的用于酿造葡萄酒,有的适于鲜食,主要用于游客前来采摘品尝。
生态园的右侧主要种植蓝莓、冬枣、大樱桃等果木。“园子里种的蓝莓、樱桃都属于产值高、销路好的水果,用于休闲旅游和原材料深加工两个方面,发挥科技优势高效利用农作物,延伸农业发展产业链。”叶长明说。
叶长明说,最近他又承包了大约200亩田地,计划种植转基因番木瓜、美香果、猕猴桃等名贵水果,其中抗环斑病毒的转基因番木瓜品种,是在国内首次成功培育。“在路的两旁种上猕猴桃树,打造绿色水果走廊。我要走集水果采摘、实验研发、旅游观光、培训体验等为一体的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之路。”
斗天斗地斗潜规则
初见叶长明,50出头的年纪,1.65米的个头,让人一眼看不出肚子里装着20多年的墨水:他本科读农学,硕士、博士读植物病理学。他皮肤微黑,一身很随意的衣服和一双普通运动鞋,俨然一个乡下农民的打扮。
从开始着手准备流转土地到现在博士生态园初具规模,叶长明感触颇多。他说:“创业艰难百战多,斗天斗地斗潜则。斗天,就是要与自然灾害作斗争;斗地,就是要修建基础设施,让土地发挥最大效能;斗潜则,就是你跟社会各方面打交道,除了法规,还有很多不成文的规矩——潜规则,后者的作用可能会更大。”
2013年8月8日,固始县委书记一行来到博士生态园区现场办公。其间,叶长明博士谈到他的公司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的号召,进行高效生态农业的尝试,遇到一些困难,其中水路渠塘等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影响的园区生产进度。
县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对叶博士反映的问题高度重视,表示大力支持,积极争取上级有关涉农项目给予扶持。不久之后,园内电通了,深水井出水了,U型沟渠业已完工,中心道路正在硬化,还有一些项目很快要落实。这些项目不仅有利于生态园的发展,也惠及周围的村民,这让叶博士和他的同事备感欣慰。但是,有的项目,如贷款等,近几个月他连续跑了数十次,仍然没有结果,这让他颇感无耐。
“在美国贷款很容易,银行对贷款人的收入情况和信用度进行调查,确定你有还贷能力,然后估算出你可以贷多少,然后就直接贷给你,还根据您信用度确定货款利率。”叶博士感慨道,“现在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劳动力短缺。你看,现在我们这边农村的劳动力,大部分都是50岁以上的妇女和60岁以上的老头。我们最忙的时候,也就是收稻谷的时候,那时候需要劳动力最多80人,领班的大爷在村里就找不到足够的劳动力。另外,现在虽然县里为我选调了两名大学生村官协助我工作,但果树技术人员还是很缺。”
叶长明说,他目前遇到的第二个困难是,水利设施多年没有得到改造、修缮,抗灾能力弱。“比如,2013年信阳的水稻又遇到了60年不遇的旱灾,随后下了一场暴雨,3个小时后沟满河平,稻田的水根本就排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