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分析考点众多,希望同学们能好好复习备考。留学群证券从业考试网为您整理“证券从业考试投资分析第三章第一节知识考点”,希望同学们可以顺利通过考试!
第三章 宏观绎济分析
考点结构
考纲分析
·熟悉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
·熟悉总量分析和结构分析的定义、特点和关系;
·熟悉宏观分析资料的搜集与处理方法;
·了解国民经济总体指标、投资指标、消费指标、金融指标、财政指标的主要内容及其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其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与联系;
·掌握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的概念与衡量方式;
·熟悉PMl的概念及其应用:
·熟悉CPl的计算方法以及PPl与CPl的传导特征:
·掌握零售物价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国民生产总值物价平减指数的概念;
·熟悉国际收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指标的内容:
·掌握货币供应量的三个层次;
·熟悉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金融资产总量的含义和构成:
·熟悉社会融资总量的含义和构成;
·熟悉外汇储备及外汇储备变动情况,熟悉外汇占款的含义;
·掌握利率、基准利率、再贴现率、同业拆借利率、回购利率和各项存贷款利率的概念及其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熟悉汇率的概念、汇率制度及汇率变动的影响;
·熟悉财政收支内容以及财政赤字或结余的概念;
·掌握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掌握证券市场与宏观经济运行之间的关系;
·熟悉中国股市表现与GDP、经济周期、通货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要点解析
第一节宏观经济分析概述
要点一
(宏观经济分析的意义和方法)
一、意义
1.把握证券市场总体变动趋势
(1)只有把握宏观经济大方向,才能把握证券市场的总体变动趋势。
【点拨1】股市投资必须按照经济规律行事,正如社会发展也有自身的规律,“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我则昌、逆我者亡”。
(2)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因素,尤其是财政货币政策变化,才能抓住证券投资时机。
【点拨2】2008年11月4日,国务院宣布中央政府四万亿投资计划,标志着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开始,也意味着必然有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配套。而也就在当天,上海证券市场综合指数达到了最低点l664.93,这充分表明“偶然性中有必然性,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拓道路”的哲学思想!
2.判断整个市场的投资价值
整个证券市场的投资价值就是整个国民经济增
长质量与速度的反映,而宏观经济是个体经济的总和,因而是判断的关键所在。
【点拨3】2012年初,我国A股市场平均市盈率不到l3倍,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多次指出这是入市良机,而到4月底,金融、地产等板块的收益就达8%1
3.掌握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度和方向。国家通过财政货币政策来调控经济,必然会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和企业经济效益,进而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
【点拨4】2001年的国有股减持是当年牛市的“终结者”,由于多达90%的非流通国有股减持,证券市场在需求相对不变的同时增加了大量供给,因而出现股价暴跌。最后,国务院国资委被迫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之后,股市持续低迷到2005年7月21日的最低点998.23。2011年开始的十二五规划,也是影响我国当前股市走向非常重要的因素,并直接影响到行业板块和具体公司的选择。
4.转型背景下的宏观经济对股市的影响不同于
成熟市场经济,中国证券市场具有新兴加转轨的特点,国有成分大、行政干预多、阶段性波动大、投机性偏高,因而要看到国内外证券市场的共性,也要看到国内股市的特殊性。
二、基本方法及资料搜集
1.总量分析法
(1)含义:对影响宏观经济运行总量指标的因素及其变动规律进行分析,比如GDP、消费、投资、信贷、物价等,进而说明整个经济的状态或全貌。
(2)方法:总量分析主要是一种动态分析,主要研究总量指标的变化规律。同时,也包括静态分析,如同一时间内投资、消费和GDP等总量指标的相互关系。
(3)内容:总量既包括个量的总和,比如GDP、总投资、总消费等;也包括平均量或比例量,比如价格水平是各种商品与劳务相对于基期而言的平均价格水平。
(4)特点:它的分析前提是把制度因素及其变动的原因及后果和个量都看成是不变或已知,因而常常忽视了个量对总量的影响,这也因此成为它的主要缺点。
2.结构分析法
(1)含义:是对经济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对比关系变动规律的分析。
(2)特点:主要是一种静态分析,即对一定时间内经济系统中各组成部分变动规律的分析,也包括对不同时期内经济结构变动进行的动态分析。
(3)类别:既包括绝对量分析,也包括相对占比的分析。
(4)绝对量:GDP=C+I+G+(x—M)
(5)相对占比如图3.1所示。
3.资料搜集
(1)内容:政府重点经济政策与措施、一般生产资料统计、金融物价统计资料、贸易统计资料、每年国民收入统计与景气动向、突发性非经济因素等。
(2)来源:公共媒体、政府及其经济管理部门、各主管公司与行业管理部门、预测(情报和咨询)机构、各级领导讲话。
·熟悉我国证券市场指数走势与我国GDP增长趋势的实际关系;
·了解财政收支的内容以及财政赤字或结余的概念:
·掌握财政政策和主要财政政策手段;
·熟悉积极财政政策及紧缩财政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掌握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
·掌握主权债务的概念,熟悉主权债务相关的分析预警指标:
·熟悉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以及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掌握收入政策的含义、目标及其传导机制;
·熟悉我国收入政策的变化及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熟悉国际金融市场环境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途径;
·熟悉证券市场供求关系的决定原理;
·熟悉我国证券市场供需方的发展及现状;
·掌握影响证券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因素以及影响我国证券市场供求关系的基本制度变革。
【点拨1】从历年考题来看,“总量分析和结构分析的特点”,很容易成为判断题或多选题的内容。
【点拨2】相对于2010年考试大纲,2011年新增了“熟悉CPl的计算方法以及PPl与CPl的传导特征”这部分内容,因为控制通胀已经成为最近几年(尤其是2011年)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因而也就很容易成为考点所在。
要点二
(评价宏观经济形势的基本指标)
一、国民经济总体指标
1.国内生产总值(GDP)
(1)概念:是一国(地区)在核算期内(通常为一年)内所产生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是衡量宏观经济运行规模最重要的指标。
(2)理解:它给出了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GDP;它是流量而不是存量;它一般指市场交易所导致的价值,如家务等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
(3)表现形态:价值、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4)计算方法
①生产法:
②收入法:
③支出法:
GDP=总消费(c)+总投资(I)+政府购买(G)
+净出口(X-M)
这也是我国所采用的方法。
【点拨1】我国2009年GDP为33.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7%:2010年GDP39.8万亿元,同比增长l0.3%。2009年,按照支出法核算,全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5万亿元,同比增长30.1%;消费品零售总额12.5万亿元,增长15.5%;净出口总额为一1.5万亿元,全年负增长13.9%;在2012年,我国GDP增长目标7.5%,创下十年来的新低。
(5)与国民生产总值(GNP)区别:GDP遵循国土原则,但是GNP遵循国民原则,不包括国外要素收入净额。比如,戴尔(DELL)中国分公司(非独立法人)所创造的收入计入我国的GDP,但不计入我国的GNP,也不计入美国的GDP。因此,我国的GNP就要比GDP小一些。
2.工业增加值
(1)概念:是工业行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2)核算生产法: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一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
缴增值税
收入法:
工业增加值=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失业率
(1)含义:它是指失业人数占劳动力总人口的百分比,我国的失业率是指城镇登记失业率。
(2)影响:失业率升降是以GDP相对于潜在GDP的变动为背景,失业率很高会造成资源浪费。
(3)充分就业是指劳动力的充分利用,而不是失业率为零的状态,也不是完全利用;充分就业时,也会由于劳动力的结构性问题等原因而存在一部分正常的失业。
4.通货膨胀
(1)概念:一般性物价水平普遍、持续和明显的上涨。
(2)指标:消费者物价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等。其中,CPl主要衡量消费者为购买消费品而付出的价格的变动情况;PPl主要衡量工业企业出厂价格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GDP平减指数是按照当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
【点拨21 CPl并不等同于零售物价指数RPl,PPI也不等于批发物价指数,两者只是具有某些交叉点,而且零售和批发物价指数有时也还会被提及。
(3)分类:温和通胀,严重通胀,恶性通胀。
【点拨3】在2008年,津巴布韦年度物价上涨高达2.2万倍,属于典型的恶性通货膨胀,明显阻碍经济增长。
(4)影响:通过收入和财产再分配、通过产品产量和类型,引起泡沫经济等危害。
(5)原因:需求拉动、成本推进、结构性。
5.PMl:宏观经济运行景气指标
(1)概念:PMl是指采购经理指数,是根据企业采购与供应经理的问卷调查数据而编制的月度公布指数。
(2)分类:制造业PMl、服务业PMl、建筑业PMl。我国将PMl分为制造业和非制造业,制造业PMl从2012年2月起以中物联和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的名义发布。
(3)制造业PMl的构成:新订单指数占30%、生产量指数占25%、从业人员指数占20%、供应商配送指数占15%、原材料库存指数占l0%。
(4)判断:高于50%表示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表示制造业经济衰退。
(5)关系:与GDP高度相关,其转折点领先于GD[几个月;在过去40年中,美国制造业PMl峰值领先于经济峰值6~18个月,低值领先于经济谷底2~l6个月。
6.国际收支
(1)概念:它是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本国居民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往来中所产生的全部交易的系统记录。
(2)内容:经常项目包括贸易收支、劳务收支和单方面转移,是最具综合性的指标;资本项目包括长期资本和短期资本:进出口是国际收支最主要的部分。
【点拨4】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连续多年出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的双顺差,直接导致了外汇储备的迅速飙升和人民币巨大的升值压力。
7.投资指标
(1)概念:投资规模,即一定时期内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再生产中投入资金的数量。
(2)变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国有、集体和其他经济单位的投资,以及城乡居民个人投资。(3)主体:政府投资、企业投资、外商投资。
二、消费指标
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1)概念:它是指在某一时点的城乡居民存入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储蓄存款金额,包括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和农民个人储蓄存款,但不包括居民的手持现金和工矿企业、部队、机关、团体等单位存款。
(2)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或消费支出减少,都会导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加和信贷规模和投资需求扩大。
2.居民可支配收入
(1)概念:它是居民家庭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并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
(2)计算:
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家庭总收入一缴纳所得税一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支出
(3)作用:主要被用于分析一国的消费能力,即国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4)功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能促进经济景气程度和证券需求的上升。
【点拨512008年,中国将个人所得税税基由l 600元上调到2 200元;并在2011年,又进一步大幅上调到3 500元;在2012年两会期间,又有人大代表建议按照家庭征收个人所得税。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增加居
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内需,促进经济复苏。
三、金融指标
【点拨6】教材中按照总量指标和价格指标进行分类不尽科学,因为总量指标是与结构指标相对应的,而数量指标才是与价格指标相对应的。
1.数量指标
(1)货币供应量
【点拨7】货币供应量是最重要的金融指标之一。2011年我国M2层次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确定为l6%,但控制住货币却不能控制住整个社会的流动性,因而中国人民银行又提出了社会融资总量的概念;而美联储在次贷危机后提出的两次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QEl、QE2)更是对全球经济和金融造成了巨大影响。
(2)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某一时点金融机构存款金额与金融机构贷款金额。
【点拨8】在中国,信贷规模控制是历史延续下来的货币调控手段,因而也是宏观经济分析中一个非常有用的指标。该指标在2010年和2011年就分别达到7.95万亿和6.5万亿之多。
(3)私人家庭金融资产总量:是手持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保险等资产的总和,其多样化是社会融资方式变化发展的标志。
(4)社会融资总量
(1)概念:一定时期内(每月、每季或每年)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中获得的全部资金总额,这里的金融体系是指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总和。
(2)内涵:一是,金融机构通过资金运用对实体经济提供的全部资金支持,即金融机构资产的综合运用,主要包括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贷款、信托贷款、
委托贷款、金融机构持有的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赔偿和投资性房地产等:二是,实体经济利用规范的金融工具,在正规金融市场、通过金融机构服务获得的直接融资,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非金融企业股票筹资及企业债的净发行等;三是,其他融资,主要包括小额贷款公司贷款、贷款公司贷款、产业投资基金等,私募股权基金、对冲基金等形式在条件成熟时也可被计入。
(3)公式:社会融资总量=人民币各项贷款+外币各项贷款+委托贷款+信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企业债券+非金融企业股票+保险公司赔偿+保险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其他
(4)要点:一是,它是增量:二是,采用发行价
或账面价值;三是,以人民币计值,外币按照买卖当日汇率中间价折算,金融机构债权和所有权是经过相互扎差后的数据汇总,无重复计算:四是,银行承兑汇票是金融机构并表后的余额。
(5)意义:社会融资总量的快速扩张表明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明显加大。
【点拨91 201 1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频频提及社会融资总量这个概念,将其作为新时期的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目标之一。这主要是由于,随着资本市场发展与货币脱媒演化,传统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M2)已越来越不 适应央行调控的需要,“控制住M2(包括信贷规模)并不能控制住货币”早就成为业界和学术界的共识。
(5)外汇储备:它是一国对外债权的总和,包括黄金储备、特别提款权、在IMF的储备头寸,用于外债偿还和支付进口。除了储备外汇外,还有一部分非储备外汇。
【点拨10】截至2012年3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3.31万亿美元之多,主要原因是由于人民币升值导致的热钱流入和国际收支双顺差,也因此造成了我国最近几年来的物价尤其是房价的持续上涨。
(6)外汇占款
(1)概念:外汇占款是指受资国中央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
(2)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中收购外汇形成的人民币投放;二是,统一考虑银行柜台市场与银行间外汇市场两个市场构成的整个银行体系(包括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收购外汇形成的向实体经济投放的人民币资金。
(3)影响:一是央行购汇——形成央行所持有的外汇储备——投放基础货币:二是整个银行体系购汇——形成全社会的外汇储备——形成社会资金投放。
【点拨11】这是2012年新大纲提出的新概念,也是多年来理论界在研究货币供给时着力关注的问题。实际上,最近l0年来,外汇占款一直是我国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之一,而且在最近几年日益成为最主要的渠道。
2.价格指标
(1)利率:反映市场资金供求变动状况,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储蓄投资行为和居民金融资产选择与证券持有结构;包括贴现利率与再贴现利率、同业拆借利率 (L1BOR、Shibor)、回购利率(央行票据、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各项存贷款利率,其中再贴现利率和同业拆借利率是基准利率,是央行货币政策工具。
【点拨12】2010年以来,我国央行连续五次加息,其主要目的就是抑制房地产泡沫膨胀,并且避免银行存款实际利率负得太多。此外,央行票据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特殊的货币政策工具,也因此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调节存贷款利率或存款准备金率的“风向标”。
(2)汇率:是指外汇市场上一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相互交换的比率,由一国货币的实际社会购买力平价和自由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综合反映了国际市场商品和外汇供求关系。汇率会因该国国际收支、通胀率、利率、经济增长率等的变化而波动:汇率又影响一国进出口额和资本流动,并进而影响一国的经济发展。
【点拨13】从2005年7月21日汇率体制改革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已经从8.27:1上升到2012年5
月9日的6.2865:1,累计升值幅度已经将近25%。(3)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①含义:即用一定的政策工具引导社会经济运行状态的变化,最终实现货币政策预期目标的作用过程。②内容:一是从中央银行到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即中央银行主要是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直接或间接调节各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金融市场的融资条件,以控制各金融机构的贷款能力和金融市场的资金融通;二是从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至企业和个人的投资与消费,即各金融机构和企业、个人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压力下,调整自己的决策行为,从而使社会的投资、消费、储蓄等活动发生变动;三是从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至产出、物价、就业、国际收支的变动,即随着投资、消费的变动,产量、物价、就业、国际收支也发生变动。
③关键:金融市场
•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市场实施货币政策工具,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市场感应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控旨意;
•企业、个人等非金融部门经济主体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接受金融机构对资金供应的调节进而影响投资与消费行为;
•社会各经济变量也通过市场反馈信息,影响中央银行、各金融机构的行为,进而引起货币供应的变化。
【点拨14】相对于2011年,2012年的新大纲增加了“掌握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部分内容,但新教材并未在此详细列举出来。鉴于内容本身的重要性,我们在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四、财政指标
1.财政收入
(1)概念:国家财政参与社会产品分配所取得的
收入,是实现国家职能的财力保证。
(2)内容:包括各项税收,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印花税、资源税、个人所得税等:专项收入,排污费、城市水资源费和教育费附加等;其他收入,基建贷款归还、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政策补贴,国有企业计划亏损补贴。
【点拨15】历史证明,证券交易印花税对中国股票市场具有重大影响。
2.财政支出
(1)概念:国家财政将筹集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使用,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需要。
(2)内容:经常性支出,政府的日常性支出、公共消费产品购买、经常性转移等;资本性支出,即政
府的公共性支出,包括政府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环境改善方面的投资以及政府储备物资的购买等。
【点拨16】 2008年11月4日,政府公布了四万亿投资计划,标志着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开始,因而必然需要扩张性货币政策的配套,并由此使得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流动性推动的行情,也造就了2008年以来的上证综合指数和深圳成分指数的最低点位。
3.赤字或盈余
(1)概念:是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差额。
(2)影响:财政赤字过大将会引起社会总需求的膨胀和社会总供求的失衡。
(3)弥补:发行国债或者向银行借款,是否引起总需求增加关键在于是否由此增加货币发行量。但问题在于这种影响往往是间接的,即使没有财政透支,也会间接引起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因为财政政策常常需要货币政策配合。
【点拨17】由于次贷危机冲击,希腊经济遭受重创,外债无法到期归还、财政赤字居高不下,也不满足欧元区国家赤字占GDP 3%的最低要求,面临着被逐出欧元区的危险。
4.主权债务
(1)概念:主权债务是指一国以自己的主权为担
保向外(不管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还是向其他国家)借来的债务。
(2)影响:适度举债可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过度举债会引起主权债务危机。
(3)事件:2001年的阿根廷、2009年的迪拜、希腊,2011年美国,2012年欧洲的多个国家(甚至包括法国)。
(4)预警指标:
国债负担率=国债累积余额/GDP,发达国家上限为60%,发展中国家上限为45%;
债务依存度=债务收入/财政支出,一般的警戒线是20%,发展中国家是25%,危险线是30%,超过25%时容易发生债务危机。
(5)欧盟:《马约》规定,赤字率不得超过3%,国债负担率不超过60%。
(6)主权债务危机的负面影响:一是导致新的贸易保护;二是恶化财税与失业率:三是货币贬值、资金外流;四是国债发行成本升高,甚至无法发行国债。
【点拨18】欧债危机一波三折,属于典型的主权债务危机,其复杂性、影响面和危机度到2012年年中都还难言出现停止的迹象,它对于证券市场乃至整个金融体系都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因此,与之相关的知识是此次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也很可能成为潜在的考题。
小编精心推荐:
报名入口 | 准考证打印入口 | 考试时间 | 备考辅导 | 证券从业考试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