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志愿是指各批次录不满额的院校或在当地有增加招生计划的院校,在每批次录取完成后,由省级招办向社会公布院校招生缺额计划,组织考生根据缺额计划再次填报志愿或者的一种志愿形式。
同批次的征集志愿和常规志愿在时间上存在先后顺序,只有在第一次常规志愿录取结束后,才能进行征集志愿的填报和录取。故征集志愿多了一些不确定因素,一是参加征集志愿的学校和专业不是确定的,二是考生是否需要填报征集志愿不确定,三是高校录取时是否降分投档不确定。所以,考生要关注录取进程,需要填报征集志愿的考生要密切注意录取期间省考试院及当地主要媒体的滚动信息,按时上网填报,并保持通讯电话畅通。
填报征集志愿的考生多数是在一志愿填报失利的情况下被动而为的,心理上刚遭受过打击,一般会慎之又慎,不敢高估自己了,期望值放低,常常导致高分低就,产生许多遗憾。
刘路章是2011年山东省理科考生,高考(微博)成绩564分,低于一本线3分,高出本科二批线61分,二本一志愿填报了山东建筑大学,因“所报专业已满,不服从调剂”被退档。刘同学得知一志愿被退档后,如遭雷轰,参加本批次征集志愿时,过分保守,平行志愿四个院校志愿均填报了地级市、偏远地区的院校,结果被贵州省的一所师范学院录取,专业也不理想。而比他成绩低5分的一位同学,也填报了征集志愿,却被本省的一所重点大学录取。刘路章为此郁闷了好长一段时间。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征集志愿也是决定你命运的“尚方宝剑”,任何批次的考生都不要断言自己与征集志愿无缘,不能忽视征集志愿的填报。某省曾作过统计,2010年共进行了11次征集,最终通过征集志愿上大学的考生比例占到总录取数的16.3%,征集志愿填好了,就意味着抓住了救命稻草,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高分落榜的危险。
平常人们关注第一志愿比较多,介绍第一志愿填报技巧的资讯较多,系统介绍征集志愿的文章不多,但征集志愿也有一些基本要领,考生也应对相关政策和填报技巧做好了解。
通常都有哪些学校参加志愿征集?一类是正常录取时志愿不满额的院校,分三种情况,一是院校太热或者太好,考生不敢填报,虽然发生的概率较小,但每年都有;二是太冷或者太差,这种缺额最普遍,也是征集志愿的主力,如地处边远省区及中小城市的院校,农林地矿院校,民族院校,师范类院校,刚升格进入高一批次的院校,民办院校及部分高收费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等;三是考生专业志愿与院校专业计划不匹配,出档范围内的考生没报某些专业,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数量又不够计划数,虽然线上生源充足,但高校仍然出现缺额。二类是正常录取时计划已满额,但高校认为生源质量好,追加计划。
在征集志愿环节,多数省(市、自治区)采用平行志愿模式,少数采用顺序志愿模式。不管哪种模式,当次征集志愿的计划只按考生当次填报的征集志愿投档。同常规志愿一样,要争取被同批次院校录取,考生个人的定位要与目标院校正常录取时的平均分相匹配,至少不低于一志愿的投档最低分;院校志愿之间一定要拉开梯度,尽量把征集志愿栏目填满,同时每一院校志愿下的专业志愿也要尽可能多填,主动填写服从专业调剂。
征集志愿对于那些在常规录取中未被录取,却又不想填报下一次志愿的考生而言,是如此重要。那么在填报征集志愿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关注征集计划。征集志愿计划在《招生指南》里是没有的,但一些项目是相通的,考生可以查看网上即时公布的“征集计划”,对照《招生指南》里的原计划仔细研究,看看都有哪些专业没有完成招生任务。一般征集计划数少的、学校好的,会吸引分数比较高的考生,报考这样的高校,需要相应的高分数;计划数量多的、学校名气一般的、专业比较杂的高校门槛会较低,适合分数偏低的考生选择。
关注招生要求。征集志愿计划除了院校、专业、代码、人数外,部分院校和专业还注明招生要求,如性别要求、单科成绩要求、收费标准、办学地点等。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艺术类考生要看清楚自己选的学校和专业是否要求“仅限本校、本专业合格”。有些省(市、自治区)征集志愿不设专业志愿,只有院校志愿,这样,考生填报了征集志愿就说明你认可学校的专业安排,专业倾向性强的考生一定要查阅有关高校的原始招生专业目录,看有无相关的专业群,再决定是否填报,不要走对了院校,却进错了专业门。
关注投档规则。如果征集志愿也是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那考生要把最理想的院校放在最前面,最后的学校应是把握最大的学校,以起到兜底的作用。征集志愿是顺序志愿的,考生应重点选好第一志愿,尽量留出分数余量。征集志愿的投档比例是1:1,学校不再增加计划,录取中没有优化选择的余地,考生一旦被投档,只要填写了服从专业调剂,高校一般不会退档。每个批次最后一次征集志愿后,仍然缺额的高校,省招办会进行院校调剂,希望在本批次录取又不太计较专业的考生可填报服从院校调剂志愿。
关注降分投档。在常规录取时,除了预科生计划可以在批次控制分数线下降分投档外,其他类考生是享受不到降分投档待遇的。而在征集志愿时有可能降分投档,降分投档就是在高校投档线下适当降低分数要求投档。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当某些院校生源不足时,省招办在原批次控制线下适当降分,公布新的投档控制线,这种情况对同一批学校都是有效的,对所有考生都有效,也叫“降线”;另一种是对某类院校、某些类别考生的政策照顾,如某省对省属农林类院校在征集志愿时允许在批次控制线下10分内录取有志愿的考生。有的降线降分政策在填报征集志愿时已经告知考生,有的则在征集志愿投档后的录取过程中才公布。考生要对有关政策了解清楚,心中有数,方可有的放矢。
坚持到底。当下各地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都是分段进行,网上填报,时间跨度两个多月,每批次的征集志愿又不只一次,且每次只有一二天的填报时间,很是折磨人。考生和家长往往受到各种录取信息的影响,面对次次填报次次失利的打击,心情异常焦躁,难以冷静思考,科学填报。此时,考生和家长要正确看待志愿,客观评价自己的位次,敢于接受现实,不能光想着上重点、上本科,有时退而求其次也会前途光明。所以,要坚持填报每一次征集志愿,不放弃每一个上大学的机会。
从各地实际录取的情况来看,本科一批的征集数额最少,本科二批、本科三批都有较多的征集计划,高职高专征集志愿占本批总数量的三成以上,有些学校九成计划要靠征集志愿完成。考生在征集志愿的关键时刻,抓住机遇,及时出手,实现上大学的梦想,同样值得称道。
(文章来源:求学杂志 作者:郑世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