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家训事迹材料 篇1
每到春节,有副传统对联是很多人家的选择:“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家风,传承这中华民族文化和道德,悠悠中华,几千年的历史,家风的好坏,关乎到这个家庭或家族的兴衰,站在高层面说,也关乎到党风、政风和民风的好坏。
风吹日晒,字迹或会模糊,但好家风却会如化雨春风,护着家、护着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人必有家,家必有训”,我国自古就是以家训家谱为纽带,推崇家风文化,时至今日,可以说,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观念一以贯之,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经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华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的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
在传统中国,历朝历代都不缺家风门风的典范。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位高权重但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自律”为司马家之家风;南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精忠”为岳家之家风;清朝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尚俭”为林家之家风;现代谷文昌简朴清贫、公而忘私、为民奉献,“为民”为谷家之家风,他的“心中四有”也是所有党员干部永远的风向标,教导我们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官。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家风因背景各异,也各有千秋:或仁爱宽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友爱;或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念,靠勤奋兴家聚业,讲节约精打细算;或本分做人,不为富动,尽职敬事,诚信待人。以上种种,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让子女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第一个案例:在翠屏街道,也有这样一段感人的故事,他们用实际行动传承着良好家风,影响着周围的百姓。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但是他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种良好的家风。林振财,翠屏街道石家庄村人,一家人生活平淡而幸福,但这种生活并没有延续太久,灾难突然而至。原本健康的妻子突发脑血栓,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突如其来的噩耗犹如晴天霹雳,看着躺在床上泪眼婆娑的妻子,林振财咬着牙告诉自己:“一定要挺住,一定要把妻子照顾好。”就是这个信念支撑着林振财担起了生活的重担。
妻子瘫痪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林振财一个人身上。当别人早已进入梦乡的时候,林振财还在忙活着收拾家务;当别人睡眼朦胧的醒来,林振财早已准备好了饭菜给妻子。农忙时,林振财总是在妻子吃饱后才上山打理果树,累的满头大汗后回到家继续忙里忙外,“不知道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分,遇到了这样一位好丈夫,要没有他我恐怕早就不在人世了。”妻子早已被他深深的感动。
10多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的坚守,让林振财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额头的皱纹、头顶的白发写满了人生的沧桑,但他仍然坦然的接受这一切,每天为妻子端屎端尿、擦身换洗,不离不弃,林振财用执着的守候,撑起了一个家,良好的家风影响着周围每一个邻里,感动了所有人。
第二个案例:在翠屏街道,还有这样一个人,用自己的行动传承良好家风。王福云,翠屏街道西富源村人。“只要我活着一天,我就要照顾他一天,将来我要是动不了了,我就带着他一起住进养老院,不让他受罪”,王福云这样说道。儿子从小得了痴呆,智力和言语能力犹如孩子般状态,40多年来,王福云用父亲的臂膀和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着他,彰显了最伟大的父爱。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王福云每天要为儿子打理一切,不管多苦多累,都从不抱怨,默默的承受着这一切。都说父爱如山,最好的父爱是给予我们生活的力量,这些年里,他给儿子的不仅是无微不至的照顾,更是坚强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家风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了一个家庭的文化。好的家风是一所学校,父母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的表率,而从孩子的一言一行也反映出父母的综合素养。优秀家风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应该加强教育,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一个有责任心的家庭,一贯都有着良好的家风家训。像墨子的家规,曾国潘的家训,这些人无一不爱国爱家,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无私奉献。在这样子的家庭长大的孩子,自小就在良好的家风家训中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习惯,无一不懂得做人要有责任心,对父母负责,对师长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
家风影响民风,民风体现国风。“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家风还关联着党风政风,是干部作风的外在表现。重家庭、重家教、重家风,以“家风”促“作风”,以“家风”建“新风”,在传统好家风中,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我,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生活中、融入到工作中,让优秀家风这朵美丽之花开遍每个角落!
家风家训事迹材料 篇2
xxx出生于一个普通家庭,爸爸、妈妈平时忙于工作,陪他和姐姐的时间很有限。他从小就懂得爷爷奶奶的辛苦、爸妈的不易,在认真学习、主动帮做家务的同时,从不忘孝顺长辈。家人们都觉得他懂事,且小小年纪就显担当,颇有男子汉风骨。
在爸爸、妈妈上了一天班回到家之后,总能看到xxx蹒跚着脚步端来洗脚水,还不忘给爸爸、妈妈揉揉肩膀。
xxx对爷爷奶奶更是体贴入微,十分孝顺。记得在一次节假日,爸爸带他到乡下看望爷爷、奶奶,妈妈打电话让带一些煮洋芋回来。一鸣听到后,在电话里坚持不让奶奶煮,大家一时间没明白怎么回事。回来后问小一鸣:“为啥不让奶奶煮洋芋呢?你平时不也很喜欢吃吗?”他却说:“乡下的洋芋窖太冷了,我不想让奶奶进去,万一冻着呢那可咋整?”他的回答让爸爸、妈妈很是感动,也觉得有些许惭愧。妈妈感慨道:“我们有时候竟还没这孩子想得周到呀!”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孝顺父母长辈,长大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家风家训事迹材料 篇3
我叫xxx,今年13岁,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我们家是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爸爸、妈妈在上班,小弟弟还在幼儿园,我在文庙街小学读书,全家人互敬互爱,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勤俭节约,深受周围人的好评。
我们的家庭倡导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注重科学理财、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爸爸、妈妈常教导我们:“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能丢,要做好这点,就要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如:水龙头坏了,爸爸换个皮垫、加个螺帽就废物利用起来了;家里的洗菜水妈妈总是用来浇花;我和弟弟也养成随手关灯关水龙头这样的良好习惯,注意节约每一度电和每一吨水。我们全家人还能自觉地把家里的废纸箱、废作业本、饮料瓶积攒起来,定期由爸爸交到废品收购点,这样不仅创设了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还为我和弟弟的储蓄罐增添了不少的“财气”,每当开学之际,这些平时积攒的“财气”又会变成我们的学习用具。
最后,送大家一句谚语——“一粥一饭皆辛苦,半丝半缕应节约。”希望我们都能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家风家训事迹材料 篇4
马玉兰,1970年3月24日出生,1992年参加工作,现在石嘴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工作,工作中认真钻研法律,秉公办案。其丈夫杨振宇在石嘴山市鹏盛化工有限公司工作,工作上尽职尽责,任劳任怨,两人自1993年结婚以来,在工作和生活中互相帮助、同甘共苦,组建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马玉兰同志自1993年以来,在民事审判工作的第一线默默工作了21年。21年,在时间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一个能常年如一日在审判第一线工作的人来说,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21年来,她始终恪守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信条,牢记审判权是人民赋予的,以不偏不倚赢得信任,以廉洁居中树立公正,独立承办各类民事和民商事案件近20xx多件,特别是调解成功率高达74.1%,社会效果好,受到了领导及同志们的好评,多次被评为优秀党员、优秀公务员、并被记个人三等功一次。杨振宇同志现担任石嘴山市鹏盛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公司在惠农区,每周只能回一次家,而且因为工作性质经常出差,但为了公司的整体利益而努力工作,从无差错,夫妻二人虽然因工作分居两地,但两人均无怨言,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勤勤恳恳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都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作为工薪族,他们热爱本职工作,作为普通人,他们同样热爱家庭生活。虽然对有些问题可能意见不一,但她们总能互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无论大事、小事共同协商解决,夫妻二人相敬如宾,夫妻俩总是尽量完美的诠释父母眼中的孩子,丈夫眼中的妻子,孩子眼中的母亲。父母和婆婆均已是70多岁近80岁的高龄老人,且均体弱多病,每年冬季都要在医院住院治疗,由于娘家在惠农区居住,婆家在平罗县宝丰农村,她在大武口区工作,她就利用休息日和节假日回去照顾年老多病的父母和婆婆,陪他们说说话,一边工作一边尽孝,虽然忙得像旋转的陀螺,但夫妻俩从没有任何懈怠和厌烦。人们都说天下婆媳关系最难相处,但她和婆婆相处得却似亲母女,不管到哪里出差,都给父母和婆婆买礼物,特别是近三年来,她考虑婆婆中年丧偶、老无所养,又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无人照料,心中不安,就亲自将婆婆接到家中照顾,平日对婆婆尊敬有加,每天给婆婆做营养又可口的饭菜,一有时间,她就会和婆婆聊天、陪婆婆上街转转,陪婆婆的时间多了,自然就少了时间照顾父母,她的父母也非常理解她,并不埋怨她的厚此薄彼,并给予鼓励与支持,常给她打电话报平安让她放心。家庭中充满着孝、爱和善的氛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夫妻俩尊老爱幼的言传身教下,她们的独生女和善、乖巧,待人宽容谦让,很爱她的姥姥、姥爷和奶奶,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学习习惯,一家人经常参加举办的各种募捐活动,经常会拿些零钱给乞讨的老人、残疾人或小孩。
真心待人、民主平等是她们全家的处事态度,与邻居们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帮忙,他们都热心帮助。主动张罗本楼道的共用电量,积极联系修理工修理共用的楼道门,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和谐社区的创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家风家训事迹材料 篇5
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是家庭成员道德水平的集中体现。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精神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人的成长。
家风并非只有名门望族有,普通的家庭也有自家的家风。我们家有个习惯是说“谢谢”。就是在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请对方拿个东西都会说“谢谢”。有的人会觉的这样会比较生分和虚假,但我觉得很好。
有一天吃中午饭了,奶奶帮我盛饭,我对奶奶说了一声“谢谢”,奶奶非常高兴,笑呵呵地夸我有礼貌,知道孝顺老人了。我也发现,当爸爸对妈妈说了“谢谢”后,妈妈也很开心,脸上的笑容藏都藏不住。慢慢地“谢谢”成了我们家的习惯,大家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我知道这是为什么,因为人们会对身边最亲的人放下应有的礼貌,反倒在无意间造成深深地伤害。说一声“谢谢”,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肯定,是提醒我们,就算是最亲近的家人,他们的付出也不是理所当然的,也要时时记得感恩,去回报。让我们对身边的人说一句“谢谢”,它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和谐,更美好。
家风家训事迹材料 篇6
她帮助他人抚养了4个孩子,等孩子成人后,将孩子送还给了亲生父母;她资助了16名贫困生,还将他们中四人招为职工,将一人的奶奶接到身边居住;她20年如一日给敬老院老人送去物资,甚至送去了自家唯一的空调;她善待每一个员工,员工家属受伤,她放带薪假,员工家里葡萄滞销,她买下葡萄送到敬老院。
孝老爱亲,弘扬传统美德
刘国娟共抚养有6个女儿,但其中有4个是她领养的孤儿。多年来对收养的孩子,她视如己出,甚至超过了亲生女儿,当她辛辛苦苦地把养女们抚养长大后,却又帮她们找到了亲生父母并送回到了他们亲生父母的身边。
多年来,她一直坚守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中华传统美德,每到中国传统节庆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她都会到周边的各家敬老院,尽其所能给敬老院的老人们送去吃的、穿的,给老人带去节日的祝福,二十多年从未落下。刘国娟的诸如此类的各种善行不胜枚举,被敬老院里的老人亲切地称为“阿拉的好闺女”。
扶危济困,甘于默默奉献
二十多年来,只要是她遇到的她都会尽自己的力量来帮助。早在50元起家创业之初,她曾经用卖棒冰的钱给人资助买米,给路遇陌生的小学生买过书包。有一名顾客曾把金戒指遗失在她摊头上,她专门买来黑板写上失物招领启事,失主因此领回了丢失了3个多月的金戒指。她曾经出资帮生活无着落的老人办起小店,还为老人定期送去资助金。
随着刘国娟事业的发展,她的善行也越做越大,她的爱心延伸到国内许多地方:1998年长江洪水,她过捐款;从电视上看到山区儿童上学难,她资助过;江西老区孩子生活困难,她通过区工商联送去5000只书包;20xx年10月,余姚突发大水灾,她一连4天为灾区送去价值40万元的救灾物资,每天都是一卡车……她结对资助江西、安徽以及本省贫困学生十多名,帮助他们圆了大学梦。二十多年来,她为助贫捐献了多少钱,别人说不清,她自己也从来没有计算过。
诚信经营,尽显优良品质
上世纪八十年代,刘国娟从信用社贷款50元,开始了她的创业生涯,她从卖棒冰、开设水果摊起家,是宁波市最早的个体户之一,她开设过依木小店、日用品商店,还开出了镇海区第一家超市。
她为人诚信。九十年代初,有一次刘国娟在宁波二号桥市场进货,晚上盘账发现账面上多出了1000元,这在当时也不算小数字,她仔细回忆,才发现当时付款时,货主把两叠500元一叠的钱当作20xx元收了,确定少付了人家钱,又一下子联系不上货主,她焦急了。第二天一早,她马上起身赶到市场还给了货主,这位货主拿到这1000元钱,半晌才说出一句话“天底下咋会有你这样的好人!”
她关爱职工。每当员工家庭遇到困难,刘国娟就像自己亲人一样帮助照顾他们。超市员工收入普遍不高,但在别的企业遭遇用工难的时候,她的员工没有一名愿意离开她另谋高就,员工们说:“刘姐有情有义,在她手下干活舒心。”
她言传身教。刘国娟大爱无私的家风,也影响到了她的几个女儿。那年,南方遭到百年不遇的雪灾,她的养女曹竞马上将自己生产的蚕丝被从上海大批运往灾区,帮助灾区人民解决过冬问题。在媒体采访时,曹竞说:“是我镇海的妈妈教导我的,我妈妈比我更有爱心,妈妈的名字叫刘国娟。”
因为她诚信经营,大家都愿意和她做生意。她因此也逐步做大了事业,目前旗下已经拥有4家中型超市、一家床上用品加工厂,员工200多名,净资产达到千万元
心系群众,切实履行职责
自1998年开始,刘国娟就一直担任区政协委员。十七年来,刘国娟没有辜负政协委员的称号,年年都递交两到三个提案。这些提案,有关心五保老人的,有关注困难学童的,有涉及个体经济的,有建议旅游惠民的,也有关心新镇海人发展的。她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每一个提案都很接地气,每一个提案都是经过她一个多月的精心调研和细心撰写,每一个提案都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她及时把基层群众的真实需求、个体经营户的实际困难都真实地反应给了地方政府,为政府决策提了翔实的第一手的决策依据。
家风家训事迹材料 篇7
好家风就像一盏指路明灯,照亮我们人生的长路。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心灵。
我是一名文庙街小学一年级二班的学生,从我出生起,爸爸妈妈就告诉我,我家的家风就是“孝”。小时候我不太明白,直到后来,我慢慢长大了,我看见爸爸对爷爷言听计从,对奶奶百依百顺,我想:这就是孝。耳濡目染了父辈们孝老爱亲的举动,我把孝顺长辈、爱护亲友当做为人的准则,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积极向上。
我们家是四世同堂,曾祖父八十八岁时生病去世了,曾祖母现在九十岁高龄了。从我记事起,曾祖母的身体一直很好,她热情好客,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她对人非常好。
去年九月份,曾祖母左腿做了手术,爷爷亲力亲为,尽心伺候,他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害怕留下遗憾。”在等待康复的日子里,有很多人来探望我的曾祖母,正说明了她的待人友善。
一户人家,一条家训;一户人家;一种家风。不管多么简单,它也是不平凡的,因为它们经过多年的传承,伴随着一代代人,启迪着一代代人,影响了一代代人。
家风家训事迹材料 篇8
我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家庭,也是一个幸福的三口半之家,丈夫和我,还有一个女儿,说三口半,是因为我的婆婆每年有大半年都在我家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我的丈夫在石嘴山监狱工作,女儿还在上高中。我们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只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是我们全家人在生活中互敬互爱,互相关心,在工作中我们夫妻俩积极进取、爱岗敬业,全家人和睦、温馨,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
我和丈夫于1997年结婚,至今已17年,女儿今年已16岁。由于我们夫妻双方的工作性质,一直是聚少离多,对于丈夫来说,家就像是个吃饭睡觉的旅馆,家里的大事小事全部都得靠我这个女人来支撑,刚刚结婚的那几年,我也有怨言,也曾迷茫过,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其实丈夫也很依恋我,很依恋我们幸福的小家,我渐渐的理解了丈夫工作的难处,也理解了丈夫由于工作忙而有家不能回的无奈,所以,我用我的行动理解和支持了丈夫,同时也为我们的小家庭付出了更多的心血,我因此多次被原惠农监狱党委评为“好警嫂”。
1998年9月,我们的女儿出生了,对于在基层法院工作的.我来说就更忙了,家和单位,每天总是忙碌地奔波在这两点一线上,有时回到家连饭都顾不上吃,就得去上班,但是尽管这样,我仍然坚持了下来,我用我的艰辛换来了今天温馨和谐的家庭。
20xx年年底,我公公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婆婆遭受突然的打击,人一下子变得沉默了,也突然间苍老了很多,在这种情况下,我和丈夫商量后,把婆婆接到我家,安慰着老人因失去老伴的失落心情,在生活上对老人无微不至的关心,终于使老人从老年丧偶的痛苦中走了出来,脸上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直到今天,老人还和我们在一起幸福的生活。
在工作中,由于我和丈夫都是学法律的,而且都从事的是法律工作,我们不仅经常互相交流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业务上也互相切磋,对彼此的工作也能互相理解支持。20xx年监狱合并以后,丈夫的工作不像以前那么忙了,至少能保证按时上下班,而我的工作却越来越忙了,我们的家庭就完全转换了角色,现在家里照顾老人、教育孩子的任务就基本上全部落在了丈夫的头上,特别是这几年,婆婆的身体不好,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我们夫妻俩经常在饮食上也更多的照顾了老人,尽量满足老人的口味。当然,平时我的工作也离不开老公的支持,20xx年我所承办的案件数量居全院之首,这也与丈夫平时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
最后说说我的女儿吧!说起女儿,那可是我们全家开心的钥匙,女儿性格开朗、活泼,说话风趣幽默,茶余饭后,经常跟我们讲一天中遇到的新鲜事,我们常被她风趣幽默的话语逗得开怀大笑,奶奶疼爱地称她“小坏蛋”。
总之,我的家庭就是这样一个普通而又不失温馨快乐的家庭,没有什么值得称颂的事迹,但从中我却体会到了亲情的可贵和亲人间互相理解包容对于生活的重要性。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我真的感觉很幸福。
家风家训事迹材料 篇9
5月14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里座无虚席!全国“最美家庭”揭晓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雷鸣般的掌声,咔嚓咔嚓的闪光灯,鲜红的绶带,空气里满是五月阳光的特质,处处洋溢着诗意的明朗、激动和喜悦。
全国100个家庭荣膺此奖,100名家庭代表端正地坐在前三排。这里可是人民大会堂啊,平凡如他们,做梦也没想过有一天会坐在这里,会被奉为上宾。麦克风传来的声音激情回荡,代表们讲述的故事戳击到人心最柔软最温暖的部分,一次次掌声,一次次泪水,这一切,注定这将是一个不平凡的时刻!
坐在第一排的郭迎春一张国字脸,敦敦实实的身材,他端端正正地坐着,脸上蒙上一层圣洁的光辉。这个其貌不扬的50多岁的“小老头”是河北省气象台首席气象服务专家,还是省政府部门气象新闻发言人,省政府专家献策服务团环境资源组副组长……承担着决策气象服务、气象防灾减灾、公众气象服务等多项重任。
郭迎春从小就很优秀,上学时,他是年级第一、优秀班干部、三好学生;工作了,他是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获过多少荣誉,得过多少奖励,没有哪一次像现在这样激动。因为这不是他一个人的荣誉,这是他整个家庭,是他的爷爷、父亲、他的兄弟姊妹们共同的荣誉,是郭家代代相传的家风受到的赞誉。他性格内敛沉稳,绝少有事情会让他感情外露,可此时,他不停地摘下眼镜轻轻擦拭着眼睛,思绪已经飞得很远很远……
家风,是一种渊源
郭迎春的老家是邢台县浆水镇前南峪村,一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这里群山拱翠,流泉飞瀑,太行山脉如绿色的屏障贯穿华北平原。这绿有深有浅,有光有色,千山一碧中,唯有这小小的村庄,绿得浓重,绿得耀眼,绿得让人痴迷沉醉。而这里又是最红的地方,1940年11月,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由延安辗转迁址到这里,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邓小平、刘伯承、罗瑞卿、何长工及抗大学员曾在这个小山村留下了革命的足迹。
郭家是这座“绿色”村庄里的“红色”分子。
郭迎春的爷爷郭俊英是一名老党员,抗日军政大学迁来时,爷爷跑前跑后,成为村子里的革命先进分子。
爷爷生了五个儿子,四个被他送去参加革命。1949年腊月,年仅24岁的二儿子郭成功中了土匪埋伏,牺牲在遥远的四川。当爷爷收到部队上寄来老二的立功奖状、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与最后一封家信时,这位坚强的父亲做了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举动,他默默地把奖状和证件放进一只黑色的瓦罐里,封存进墙上的壁龛,又用泥巴层层糊住。没有人知道当时的情景,他把痛苦、思念一并封进泥土中,这成了他心中永久的秘密。直到爷爷咽气,对二儿子只字未提。可怜的奶奶牵挂了二儿子一辈子,至死都不知道二儿子是生是死。
50多年的时光荏苒而过,郭家人始终怀着对亲人无法缅怀的遗憾。直到十多年前,郭家老宅拆迁,藏在墙壁里的秘密才大白于天下。
所有人都震惊了,爷爷为什么要隐藏这个秘密呢?疑虑之后,家人释然了,以爷爷的性格,他这是不想让家人给政府添麻烦啊!那时正是困难时期,郭家是个几十口人的大家庭,饥饿像一张恐怖的大网,时刻都能带走挣扎中的生命。为了糊口,爷爷曾带着家里仅存的一点小麦远赴山西换玉米,细粮换粗粮,为的就是多点嚼口。最艰难时,爷爷最小的儿子被生生饿死,孩子们饿得连哭的力气都没有。爷爷当然明白,如果这时候搬出自己革命烈士家属的身份,至少能得到点救济粮。但深明大义的老人硬是咬紧牙关,国家正在困难时期,绝不给国家增加负担!
虽然家庭贫困,爷爷还时常周济比自己更穷的人。他会中医,自己去山上采草药配药,义务给乡亲们治病,分文不取。有病人过意不去,执意要给,爷爷就说:“我这药是行好药,收了钱就不灵了。”病人只得作罢。爷爷为多少人看好病,他没有算过,村里大多数人都受过他的恩惠,这让他在乡亲们中树立了极高的威望。
郭成功绝不是郭家第一个为国牺牲的人,早在抗日战争年代,爷爷的叔伯兄弟郭俊魁牺牲在抗击日寇的战场上。20xx年,郭迎春的四叔郭成勤已经75岁高龄,当他听到邻村山上森林起火的消息,立即和本村村民奔赴失火现场。经过数小时奋战,大火扑灭了!救火者疲惫至极,在回去的路上翻了车,郭成勤不幸遇难。这场大火,本和郭成勤没什么关系,他是把保护国家和集体财产当成了自己的责任啊!山风哀鸣,群山悲恸,老党员郭成勤向党和人民交上了最后的答卷!
这绿如明珠的小村庄,这普普通通的人家,他们怀揣一颗红色的忠党爱国之心,怀抱一腔赤诚的民族大义之情!他们没有渊博的学识,没有豪言壮语,却以行动阐释了平民百姓在社会不同时期最基本的价值取向!
他们的家风是从什么时候形成的?他们自己也说不清,他们只知道,要恪守“孝悌忠信礼仪廉耻”,这人生八德被今天的郭家人总结为“孝为先”、“和为贵”、“学为高”、“勤为本”的12字家训
家风,是一种凝聚力
郭家兄弟翻盖新房,把这12个字刻在门楣上,也刻进他们心里。
郭家人孝顺,父母那辈就做出了榜样。郭迎春小时候,父亲在外工作,母亲李三荣不仅要伺候公婆,还要伺候太公婆,为四个老人端屎倒尿洗洗刷刷,母亲从无怨言。
郭迎春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五子女耳濡目染,把孝道做为人生第一要义。远在加拿大的老二出资在邢台市给父母买了房子,老大就忙着跑建材市场给装修,老三给买家具,老四给买彩电,老五帮着搬家,兄妹们各尽其力,他们孝敬父母从来不攀比,让父母开心就是目的。
20xx年,母亲患脑血栓瘫痪在床,全家人争相照顾,这个给母亲捏脚,那个给母亲洗脸,还找最好的医生为母亲治疗,为了让她尽快康复,子女们轮流按摩。老母亲能下地了,陪她在室内做康复训练;能出门了,陪她到室外锻炼。孝感动天,老母亲竟然奇迹般的康复,能自己扶着楼梯下楼了。子女们都会心地笑了,浑然不觉,每个人都瘦了一圈……
兄弟几个都在外地上班,妹妹承担了照顾父母的重任,哥几个一有时间就回家照顾父母,赶上节假日,一大家子人团聚,围着父母谈天说地,分享着工作和生活中的趣事,笑声在房间里回荡,这样温馨而幸福的场景,让父母高兴得合不拢嘴。
郭迎春的爱人林艳退休前曾担任河北省气象局观测与网络处处长,她平时工作忙,家务活大都是老郭干。但她一回老家,立即拿出长嫂风范,掌握了厨房的使用权,摘、洗、切、炒,她说:“你们都一边歇着吧,这里有我。”她里里外外忙个不停,吃完饭还给婆婆理发、洗澡、剪指甲,一起晒太阳。她的同事说,每次回老家都把她累得够呛,可她却乐在其中。
不只是林艳,妯娌几个也都懂事孝敬。在这个家庭里,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妯娌姑嫂情同姐妹,婆媳翁婿视若亲生,兄弟手足之间互帮互助,后辈孩子比学赶超,一家人谦敬礼让,克娇防矜。家和万事兴,在他们家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1977年,郭迎春率先考入南京气象学院,弟妹们也紧随其后,成为那个时代稀缺的大中专学生。一家走出了五个大中专学生,在小小的山村史无前例,母亲李三荣也因此被邢台县妇联授予“模范母亲”的光荣称号。
青出于蓝胜于蓝,下一代的5个孩子中,目前已有4人考入高等院校,其中两个是北大生,他们家现有硕士三名、博士一名。学为高,是郭家人的共识。他家从来没有麻将场、酒场,胡吃海喝好逸恶劳永远跟他们家人无关。
家风,是一种凝聚力,它凝聚了善良、进取、积极、阳光,这是一股无形的力量,这种力量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发扬,愈加强盛,成为一种气场,浸洇其中的人,充满着正气的力量。
家风,是一种信仰
郭迎春的办公桌上,两台电脑,一部电话,一只水杯,简陋得不能再简陋。他的办公室,是集体办公,墙上一溜大屏幕里显示着变幻莫测的数据。他在这个行业工作了30多年,从蓬勃青年到已然知天命,在外人眼里不乏枯燥的工作,于他,却是满腔挚爱。
他知道,这工作直接关系着国计民生。
春,河北省大范围干旱,农民们愁眉紧锁,小麦返青水浇还是不浇?郭迎春认为,表层土虽缺水,但20厘米以下底墒较充足,小麦扎根较深,再加上现在小麦品种改良后抗旱能力强,不要盲目浇水。这一决策通过农民频道、农业等部门发布出去,为全省节约浇地资金近10个亿,还节省了水资源。
20xx年7月下旬到8月上旬,河北省20多天持续强降雨,7月21日,保定、唐山、秦皇岛等受灾严重。之后台风达维到来,东北部再次出现强降雨。郭迎春连续几天不眠不休,时刻关注着天气动态,时刻准备着迎接媒体提问。严重的睡眠不足,他眼睛通红,嗓音沙哑,但他依然认真地回答每一个问题。有的记者提的问题不是本行业的,让人无所适从,换成别人拒绝回答,他却总是耐心地解答清楚。
他率先垂范,给年轻人做出了榜样。在他手把手指导下,为气象台培养了一批年轻人。他经常给年轻人说:“踏踏实实地干,不要求回报,党和人民会记住你做了什么。”旁人会觉得这话拔高,郭迎春真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他获得了很多荣誉,哪样都不是自己争来的,他把这些看得很淡。现在,这些年轻人都成了骨干,关键时刻顶得上。年轻人都喊他“老郭”,“老郭党性水平高,经得起考验。”大家对他这样评价。
20xx年汛期,8月11日之前已出现16次强降雨,山区部分河道多次发生洪水。水库该蓄水还是该放水成为重大问题。放水,万一明年雨水稀少,水库没水整个石家庄吃水怎么解决?不放,降雨再持续,水库出了问题威胁到省会安全怎么办?这可是掉脑袋的事啊,人命关天,谁也不敢做出决定。郭迎春反复详细测算,及时向省委省政府和有关决策部门提出了“抓住有利天气过程做好塘库蓄水工作”的建议,使得全省大中型水库较前一年增加蓄水约15亿立方米。这是一种怎样的担当啊,是责任更是对工作的自信!
……
太多的事例,大到生命攸关,小到搬家、洗车、室外活动,老百姓已经对气象服务形成了依赖。郭迎春给自己定下严格的标准,一定要做到“零错情、零失误”。近7年来,他主持完成全省272次重大天气过程的决策气象服务工作,主持或参加完成各种决策气象服务材料共3824期的编写、制作、审阅和发送工作;组织策划并召开气象新闻发布会80次,接待电台、电视台、报社、互联网等多种媒体的记者采访20xx多次;科学把握历年森林草原防火、“三夏”、汛期、“三秋”、抗旱、抗寒等关键期的气象保障服务工作。
多年来,郭迎春的气象发言人形象早已得到公众认可。一次他坐出租车,司机认出了他,说什么也不收钱,结果他反而多给了人家5元钱,这事在单位里成为笑谈。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修自行车的、卖菜的见了他都要问天气,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移动天气预报”。
郭迎春工作的座右铭是“服务首席,守字为先”。
他做到了,用30多年的兢兢业业!
郭家人廉洁敬业,说起来还是受父亲郭成章的影响。他退休前曾是邢台县人民法院副院长,一辈子不吸烟、不喝酒、不吃请,从未利用职务之便为家人谋取过私利。母亲李三荣是农村户口,当时郭成章完全有能力把她农转非,但他硬是不动这个念头,他说:“别人给我办了事,我就得为别人办事,党纪国法岂能被当成人情!”直到现在,母亲的户口还在农村。
在郭家人心中,家风,是一种精神信仰,更是一种道德约束力。现在,全家17口人中,大多从事专业技术和经济管理工作,现有高级工程师、公司总裁、部门总经理和处级干部共9人。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们从没有忘记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崇善尚德,廉洁自律,做社会正能量的弘扬和传递者。
郭迎春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他第一时间把这个喜讯告诉父母。85岁高龄的父母反复说着一个字:“好,好……”隔着话筒,他仿佛看到了父母满意地频频点头……
家风家训事迹材料 篇10
王金丽就职于西部绿洲物业公司保洁部,是一名部门主任,虽然管理的人员不多,可是需要操心的事可不少。在同事眼里她是一个合格的领导,在朋友眼里她是一个热心的好人,在婆婆眼里她是一个孝顺的儿媳,在妈妈眼里她是体贴懂事的孩子,在儿女眼里她又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好妈妈。
一个好的家风可以让一个孩子健康的成长,而她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很好的家风中。父母养育了她们兄妹五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虽然生活非常困难,但父母从不为琐事争吵,也不相互指责、斥骂,更多留给孩子们的是相互理解、包容以及做人的真滴。母亲不善言谈,只是默默的为这个家操劳,没有任何怨言。父亲则给了这个家更多的支撑和信任,他们用行动告诉孩子要做一个有爱心、有包容心、诚实、有担当的人,她就是在这样的家风下长大的。她父亲去世早,母亲带着她们兄妹五人不容易,哥哥成了顶梁柱,小小的她看出了家里的不易,高中毕业本可以继续求学的她,坚决放弃这个机会,毅然决定为家里分担困难。随着时间的飞转,母亲已经八十几岁高龄了,身体不是很好,她在忙完工作之余常常去照看母亲。她还有一个和母亲一样高龄的婆婆需要照顾,她往往是早晨早早起来把早饭和午饭给婆婆做好,嘱咐婆婆按时热了吃,中午又赶到母亲家照顾母亲午饭,母亲看见她又要工作,又要两边忙,怕她辛苦,不让她来,可是她总是说:有妈妈在,再辛苦也是幸福的,最好的孝顺就是陪伴。今年母亲身体不适住院,医生检查的结果不是很好,看着母亲病弱的身体,她心里有说不出的难过,于是她白天上班,晚上坚决要求陪母亲,她的腰也不是很好,可是她一直坚持,直到爬不起来才肯歇一歇。
她不光是对自己的父母体贴入微,对公婆也是一样,她把从父母身上学到的美德用在了自己的家庭里,公公身体一直不好,四十多岁就得了脑溢血,右半边偏瘫行动不便,一直由婆婆照顾,公公的脾气非常不好,动不动就大发雷霆,甚至有时还动手打婆婆,看着婆婆身心疲惫、无可奈何的样子,她毅然将公公接到自己家里悉心照顾。不常见面的两个老人反而不在争吵,关系也融洽了,婆婆的身心都得到了放松,心情开朗多了,就这样一直照顾到公公离世。公公去世后,她怕婆婆一人在家寂寞,又将婆婆接到家里照顾,这一住就是十一年。都说婆媳关系不好处,这么多年来她和婆婆从未挣过嘴、红过脸。什么事都是有商有量。为了让婆婆的生活质量更好些,她劝婆婆到退休站和老年人一起唱歌、跳舞、打牌,可是婆婆嫌吵不愿去,她又劝婆婆去养老中心,那里条件很好,还有人聊天,婆婆去了几天又回来了,婆婆觉得那里的饭没有媳妇做的好吃,晚上又看不见他们,觉着心里不舒服,于是她放弃了让婆婆出去的想法,每天她都会把婆婆的一切安顿好才出门。由于她现在的工作越来越忙,婆婆看在眼里,疼在心间,为了减轻媳妇的负担,主动要求去了日托中心。她们就是这样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幸福的生活着。
她还有一个特殊的家庭,丈夫的前妻12、8去世后留下一个七岁的女儿,她把女儿当自己的孩子来养,甚至比对自己亲生的孩子还好。女儿从小就喜欢跳舞,天生对舞蹈有灵性,她在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情况下,很坚决的把女儿送到了重庆舞蹈学院,专修舞蹈专业。她说:女孩也要有特长和一门技术,将来走向社会才有用。女儿毕业回来后,很快就被分配到幼教系统,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现在女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生活,但她还是把妈妈当成了自己的主心骨、避风港。而且女儿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无论生日还是节日,她都会第一时间想到母亲,精心给母亲准备一份礼物。无论她遇到困难还是高兴事,都要找她聊聊,一起分享。在不知情的人看来她就是妈妈的亲生女儿。
她无论是对待工作还是生活,都像一个大家长一样要求我们做事要精益求精,不给自己留遗憾。对同事关心体贴,只要她能想到的她都会替员工考虑到,因此她赢得了同事对她的信任,只要有困难都愿意找她解决,有喜事找她分享,她也乐于和大伙成为一家人。
好的家风可以塑造出一个优良品质的人,好的家风都会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良好的道德氛围、健康的思想氛围、认真的学习氛围、尊老爱幼艰苦朴素的生活氛围。正是这种氛围,营造了一个个身心健康、有作为乃至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我们从王金丽身上看到了优良家风所赋予的美德,我希望好的家风、家训要不断传承,给下一代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