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提供了“2011年国家《申论》二十热点预测”,供考生参考。
第一题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二)科学发展观体现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科学发展观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既要按照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又要遵循自然规律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人口、环境相协调,注意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统筹协调;强调发展是相互促进、系统协调的过程,要正确处理中心与全面、重点与非重点、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辨证统一的基本原理。
(三)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依据
1、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2、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
3、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4、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
5、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
(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处理好“七个关系”:
1、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要处理好城乡发展、地区发展的关系;
3、要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的关系;
4、要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
5、要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6、要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7、要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第二题 构建和谐社会
(一)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二) 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日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
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形成;
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三) 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存在的问题
1、城乡之间不和谐。社会结构存在两种独立体系,一个是由市民组成的城市社会,另一个是由农民构成的农村生活。
2、区域之间不和谐。近年来,中国的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表现在:(1)经济总量的差距越拉越大。(2)人均GDP的差距越拉越大。
3、不同利益群体之间不和谐。这主要表现为不同的利益群体的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由社会根源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
(四) 构建和谐社会的途径
1、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2、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3、制度是社会公平的根本保证;
4、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5、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