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以后,州牧刺史权力有所扩大,一州之事,刺史可全权处理,刺史遂由监察官员而变为拥有实权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刺史有一定治所,常于每年八月出巡,岁末遣计史诣京师禀报刺史本人则无需亲入京师。刺史弹劾郡县守令则不必经过三公,而权归刺史,刺史往往派从事为耳目,竟至掌握二千石高官进退的大权。
东汉末年刺史改为州牧,在性质上已是地方行政长官,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制遂以形成。剌史仿将军府设置了官属僚佐,有长史、司马、东曹掾、诸校尉等。州牧郡守握有军、政、财大权,又有广大众民,实力自然雄厚,遂使中央徒有虚名,中央集权走向了地方割据。东汉地方行政区划如下表,郡(国)里还辖有县(侯国、邑、道)。
州名
或都护府 |
治所
|
所辖郡国
|
备注 | |
---|---|---|---|---|
古名
|
今地
|
|||
司州
|
洛阳
|
河南
洛阳东北 |
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弘农郡、河内郡
河南郡、河东郡 |
后汉都洛阳,不改三辅之号,唯中兴六年,尝改右扶称汉安郡。 |
冀州
|
鄗县
|
河北
柏乡县北 |
魏 郡、钜鹿郡、渤海郡、常山国、中山国
安平国、河间国、清河国、赵 国 |
汉桓帝置博陵郡,汉末罢还安平。 |
幽州
|
蓟县
|
北京市
|
涿 郡、代 郡、上谷尹、渔阳郡、辽西郡
辽宁郡、玄菟郡、乐浪郡、广阳郡、右北平郡、辽东属国 |
|
并州
|
晋阳
|
山西
太原西南 |
太原郡、上党郡、西河郡、五原郡、云中郡
定襄郡、雁门郡、朔方郡、上 郡 |
建安二十年正月,省云中、定襄、五原、朔方郡。 |
凉州
|
陇县
|
甘肃清水北
|
陇西郡、汉阳郡、武都郡、金城郡、安定郡
北地郡、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张掖属国、居延属国 |
中平五年,分置南安郡。中平六年,省扶风都慰,置汉安郡。兴平元年,分安定、右扶风,置新平郡。建成安末,又立西海郡、西平郡。 |
益州
|
雒县
|
四川广汉
|
汉中郡、巴 郡、广汉郡、蜀 郡、犍为郡
牂牁郡、越巂郡、益州郡、永昌郡、广汉属国、犍为属国 |
汉灵帝复分蜀郡北部为汶山郡。 |
交州
|
龙编
|
越南河内东
|
南海郡、郁林郡、苍梧郡、交阯郡、合浦郡
九真郡、日南郡 |
建安八年,改曰交州,十六年徙治南海番禺县。 |
荆州
|
汉寿
|
湖南常德市
|
南阳郡、南 郡、江夏郡、零陵郡、武陵郡
桂阳郡、长沙郡 |
汉献帝建成安十三年,魏武尽得荆州长之地,分南郡以北立襄阳郡,又分南阳西界立南乡郡,分枝江以西立临江郡。建安时置西城、上庸、房陵三郡。 |
扬州
|
历阳
|
安徽和县
|
九江郡、丹阳郡、豫章郡、吴 郡、会稽郡
庐江郡 |
|
合肥 | 安徽合肥 | |||
豫州
|
谯县
|
安徽亳县
|
颍川郡、汝南郡、梁 国、沛 国、陈 国
鲁 国、 |
|
徐州
|
郯县
|
山东郯城县
|
东海郡、广陵郡、琅邪国、彭城国、下邳国
|
建安三年,分琅琊、东海、北海为城阳、利城、昌虑郡。建安初分琅姬、齐郡置东莞郡。 |
青州
|
临淄
|
山东淄博市
|
平原郡、东莱郡、济南国、乐安国、北海国
齐 国 |
|
兖州
|
昌邑
|
山东
金乡西北 |
陈留郡、陈 郡、泰山郡、山阳郡、济阴郡
东平国、任城国、济北国 |
|
西域都护府
|
它乾
|
新疆新和县
|
中考政策 | 中考状元 | 中考饮食 | 中考备考辅导 | 中考复习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