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绝句二首鉴赏200字栏目,提供与绝句二首鉴赏200字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03-23
古诗的美在于越读越有韵味,在于细细品味哦!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绝句二首迟日江山丽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诗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释
①迟日:指春天。
②泥融:春日来临,冻泥融化,又软又湿。
③鸳鸯:一种漂亮的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译文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鸳鸯睡在沙上。
赏析
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此
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拓展阅读: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绝句·迟日江山丽》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绝句二首杜甫迟日江山丽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绝句·迟日江山丽原文: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翻译:
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显得格外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泥土随着春天的来临而融化变得松软,燕子衔泥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碧绿的江水把鸟儿的羽毛映衬得更加洁白,山色青翠欲滴,红艳的野花似乎将要燃烧起来。
今年春天眼看就要过去,何年何月才是我归乡的日期?
注释:
迟日:春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鸟:指江鸥。
花欲燃:花红似火。
赏析:
其一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
对于这一首的古诗可能大家都有了解过,也都在学校的时候学过,但是我个人觉得这首诗词还有有一点的内涵的,再来跟我温习一遍吧!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绝句二首杜甫江碧鸟逾白”,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绝句二首原文: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绝句二首解释: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
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绝句二首注释:
⑴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⑵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⑶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⑷花欲燃:花红似火。
绝句二首的赏析:
其一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在《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这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就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的情状。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春日冲融,日丽沙暖,鸳鸯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这也和首句紧相照应,因为“迟日”才沙暖,沙暖才引来成双成对的鸳鸯出水,沐浴在灿烂的阳光中,是那样悠然自适。从景物的描写来看,和第三句动态的飞燕相对照,动静相间,相映成趣。这两句以工笔细描衔泥飞燕、静睡鸳鸯,与一、二两句粗笔勾画阔远明丽的景物相配合,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就诗中所含蕴的思想感情而言,反映了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三年饥走荒山道”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这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其二
这是杜甫客居四川时写的一首抒情小诗,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
作文标题: 诗二首
关 键 词: 诗二首 初中初二 200字
字 数: 200字作文
本文适合: 初中初二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qun.com
作文网(Zw.liuxuequn.com)提示:亲爱的同学们,你好!作文网拥有海量的作文范文作为参考,请记得阅读后搜藏本站。谢谢!
本作文是关于初中初二200字的作文,题目为:《诗二首》,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走进初中 散文标题: 词二首
关 键 词: 相约 芬芳 桃花 纤纤 缠绵 浪子 绵绵 寒风 故人 憔悴 寂寞 柔情 桃源
散文分类: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qun.com/sanwen
??桃源忆故人??西厢月冷寒风语,憔悴张生无绪。幽怨暗生凄楚,寂寞阶边伫。??依金偎玉山盟拒,肠断柔情谁叙?悔恨绵绵如炬,浪子芬芳阻。??
阮郎归·相约??竹林幽僻在西园,桃花枝叶连。盈盈莲步柳亭边,潘郎醉卧眠。??轻叫唤,意缠绵,纤纤巧手牵。鸳鸯戏水月轻闲,玉奴笑脸妍。
喜欢 散文标题: 角落情歌(二首)
关 键 词: 情歌 角落
散文分类: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qun.com/sanwen
枯井
赤裸着石头,硌碎了骨头。
雁尾惊风,在午后瑟缩的光芒里。百尺楼台下瞰枯井,乌紫的血涌起。
时间在咬紧的牙关背后,分外高远起来,我将往事拧干,更高地挂起。
在我的对面,智者们将果实切成片,白花花晒满原野。
不管走到哪里,让我抖开夏的星幕,让我浸身一天圣雪。
娇飞的小虫,急欲深入我耳穴之内蛰居,被我捉将出来,捻成粉末。
涌起,涌起……轰响的脚趾沉入深巷,黄昏在前在后,你要守口如瓶。
寒滴。仅存腐腥。回暖的沙窝。
角落情歌
你是春梦里的虎穴,我是冰川纪的椰林。
从一个角落到另一个角落,我启开坚冰的唇,狂烈地吻着。我已陷入了迷狂,一面进化成豹子,一面退化成蛇,站立或者匍匐,我拥有自己的山岗。
我对角落说:来吧,你是我的。
雪原埋伏多少诱惑,雨季就汹涌多少酸悲。陈旧又陈旧的流水,依然保持了录音录像的功能。而来去千年的风,为何今夜只做虫吟?
无人知晓的夜里,我轰轰烈烈地死去。灰烬。黎明前的露水。瑟缩着醒来的草芽。
我对角落说:吻我,我是你的。
喜欢 散文标题: 凌乱(外二首)
关 键 词: 慢慢 暗示 已经 凝固 还是 一直 温暖 我的 寒冷
散文分类: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qun.com/sanwen
??《凌乱》????一种凌乱的寒冷??雪,擦过枝头????一直揣着一份温暖??我的心在雪里,还是瑟瑟????心,慢慢的撕裂??你听,一种清脆的折断??暗示着,血??已经凝固????《无语》????夜,在冷的怀里??不发一声,如我????轻轻的过来??一些影子,空虚了??你拿着刀??砍向我,迅速而凶猛????我没有躲闪??一个呻吟告诉我,时间的伤痛??无法躲掉????《尾》????这时,我正俯下身子??看一尾鱼??水中的泡,很难分清??是鱼的眼睛??还是生命的呼吸????我破开夜的黑色??用一柱光,折腾着我的疑问??结尾,我终于弄清????水中的泡,却是我的眼睛
喜欢
毛泽东是我国的伟大的主席,更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小编整理出了《毛泽东词二首》教案,供各位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更多好文尽在留学网。
一、教案目标:能够理解本篇词的意思,能够背诵本篇词,进而能够理解词人的宽广胸怀。
二、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毛泽东这首词在意象选择上的特点及意义,从而把握词人的宽广胸怀和深沉的思绪。
以语言为依托,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出这些词语的丰富含义。
三、教学难点:
上下阙的景、情、志如何和谐地统一。
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沁园春·雪》的内容,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朗读。师问:你今天重读这首词感受如何,以一句话表述。
二 整体感知
1.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
板书课题
板书:诵读、领会;品味、鉴赏
1. 诵读
生自读、生齐读,大家对某生的朗读作评析,看该如何准确把握节奏和感情。
老师范读或朗读较好的学生范读。
2.视教师和学生情况,可采用就本词的内容、写法或理解有困难之处质疑,根据质疑,迅速梳理,组织学生讨论作答。或直接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直接组织学生学习。
① 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为了表达的需要,语序往往倒装,而且常省略一些成分,就需要我们借助想象把诗意组合起来。看看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怎样调整就更顺畅一些,请具体表述出来。(深秋时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滚滚流去。)
② “看”这一领字,一直控制到哪里?这几句视角和写景顺序极有特色,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特色何在?(远眺,近观,仰视,俯察;先勾勒出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然后染色“尽染”“碧透”色彩鲜艳丰富美丽,最后赋予动态“击”“翔”“竞”……)动词用得好,为什么好?作者笔下的秋景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是什么?(绚丽多彩、充满生机)
③ 联系我们曾经学过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笔下秋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作者对景物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于立益,同时也与作者的身份、性格、胸襟、气度、经历关系密切。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是胸怀大志的杰出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④ 有同学说“上阙就是纯写景”,你也这样看吗?请结合课文具体分析?(宇宙万物给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面对此景,诗人不由发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自然联想到人类社会。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关注国家命运,写出了词人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写景中融入抒情,景中寓情。)
⑤ 上阙提出“谁主沉浮”,下阙怎样回答的?(小组讨论明确)
(“携来”两句,写出就在这橘子洲头,词人曾与许多战友聚会、游览,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自然从上阙的旧地独自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恰”统领中间7句,形象地概括出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最后三句...
绝句二首鉴赏200字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