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专题频道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栏目,提供与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
03-08
你读过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生命之轻》这部作品吗?下面是留学群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愧是当代捷克文学经典作品。个人而言,书中的几点给我特别深的印象。
首先,在讲故事的手法上,作者并没有严格按照时间顺序从头到位地叙述一个故事,而是在讲述一个故事的时候不是插入另一段情节的结尾。比如:早早地就讲述了萨比娜收到了托马斯的儿子(西蒙)的来信,告诉她托马斯和特蕾莎死于车祸。之后才又讲托马斯和特蕾莎的从苏黎世回到布拉格,再到乡下的生活的故事。
同时有的地方的情节叙述把书中人物的梦境和故事本身混为一谈,虽不免荒诞,但也形成了特有的艺术效果。比如:托马斯让特蕾莎一个人到山上去,那里有人在行刑。在轮到特蕾莎被执行死刑的时候,特蕾莎在最后一刻放弃,而回到了托马斯的身边。然而为什么托马斯会让特蕾莎去接受死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书中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答案。只是再后来,特蕾莎自己怀疑那个让她上山去接受死刑的托马斯是警察戴了托马斯的面具。类似的例子还有全书的结尾,托马斯接到了信,让他去接受传讯。特蕾莎执意要陪托马斯同去。在下了飞机之后,立刻有人向托马斯开枪,而托马斯倒下后竟然变成了一只野兔,被抓住并被特蕾莎带回了自己的家。这只是特蕾莎的梦?作者同样未予解释。
其次,这部书的故事情节上可以看出明显的两条线索,一条是托马斯、特蕾莎和萨比纳等捷克人在国家被苏联占领之后的生活。托马斯与特蕾莎之间,托马斯与萨比娜之间的;以及萨比娜与托马斯之间和萨比娜与弗兰茨之间;再到弗兰茨与萨比娜之间以及弗兰茨与戴眼镜的女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都反映了人性的特点,或者说写出了人性对于感情的某个层面的需要。基于肉体冲动的性爱写的很自然,真实而不下流;感情层面的精神交流,写的合情合理,能很自然地引起读者(特别是感情经历丰富的读者)内心的共鸣。
另一条线则是托马斯因为给报社的一封信,警察对托马斯的调查,以及托马斯的儿子和瘦高的记者关于请愿书等相关的情节。在这一条线上的故事写出了在祖国被占领之后的捷克人受到的镇压和迫害,以及离开捷克的捷克人无论生活在哪里,都难以逃脱内心的痛苦和压抑。
这是一部充满了对于生命的意义,对于爱,对于国家和对于历史的思考的作品。读来令人赞叹。是一部值得经常反复读的经典。故事的情节虽然有些沉重,但是让读者读起来感觉很轻松。
非这样不可?
这句德语在书中不断出现,说实话,我没有注意过贝多芬的这首曲子的歌词,也没有仔仔细细的在平时歌词中搜寻这种歌词背后的故事,但是事实上,往往微微的几句话,在某个特殊的环境,会给柔弱的心,最沉痛的一击。
轻与重,灵与肉,爱与恨,事物相互转化,着实是有一定道理,可是为什么转化,为什么偏要转化,为什么在转化面前我们显得那么无力,让人无奈,让人心痛。
好多时候,身边的人会说出一两句话,可能他们不在意,可是却让我们自己的心受到了突然的那种冲击,就像是一种突然的切肤之痛,久久不能自拔。可能这个世界就是那么无情,但这种无情,往往就在顷刻之间。
也许这就是那种中间状态迷人的原因。在一种暧昧不清,模糊不断的时候,总会让人心中感受到温暖。至少他不会离开,也不...
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有感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