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早已被标榜为中国人民献身民族振兴伟业的豪言壮语。但落实到实际,最关键的还是要保障健康。尤其在生存压力日益加大的今天,保持健康对促进国家强盛、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更具意义。
工作是劳动人民获得收益的根本途径,没有健康的体魄,不仅工作时注意力难以集中,还容易酿成安全事故,给自身、家庭以及社会带来损害;健康是国家强盛的动力源泉,它可以为经济建设、环保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高提供体力、智力支持,没有健康,任何发展都是空想。健康还是社会和谐的坚强后盾,健康不仅体现为强健的体魄,还体现为乐观向上的精神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可以说,没有健康,就没有和谐社会!同时,另一种事实也真切地摆在我们的眼前,青少年体能指标持续下滑,地区之间体质失衡;人们对健康重视程度不够,体育锻炼情况不容乐观;公害病频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等,我国人民的健康状况每况日下,亟待改善。发展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已经得到了国家领导及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除认真贯彻《全民健身条例》,提高政府责任外,在实施中还要做到“三要”。
一要切实转变唯GDP的政绩观,将环保、民生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增强考核的客观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切实扭转“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现象,促使干部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招商引资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寻求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点,为人民群众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
二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健身活动。畅通群众反馈机制,倾听群众对健身活动的意见或建议;进一步贯彻《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加大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的开放程度,为居民健身提供良好的健身场所和设施。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引入多种资金来源,尤其要对农村及西部贫困地区进行倾斜。
三要建立全民健身的长效机制。全民健身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是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每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的基础上,加强社区、乡镇、企业、学校、机关、各类社会体育俱乐部等基层组织的建设,定时定期开展健身活动;健全专业健身指导员机制,坚持为人民群众提供正确、科学、有效的健身指导。全民健身不是“一阵风”工程,必须坚持时时抓、处处抓,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