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全国人大代表、深圳龙岗南岭社区居委会主任张育彪在全国两会上直斥社区“多头管理”:换汤不换药,墙壁减负了,但人没减负。社区在为上级部门服务,不是为群众打工。
真是一语中的!近年来,基层单位门口的招牌泛滥,饱受诟病。去年广东省还为此发文,要求社区大门摘除冗余招牌。有广州人大代表当时便质问,单单摘除牌子有什么用?
说白了,社区招牌的演变就像一面镜子,浓缩着当今的政治生态,映射的是强势而万能的政府,以及无限延伸的权力触角。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各个机关衙门、方方面面的“指示”最终落地汇总,都进到基层社区办的小庙里。敢不执行吗?名目繁多的指标考核,一票否决,而且条条块块又都手握“一票”的生杀大权,哪个“领导机关”你敢得罪?加上诸多行政资源的调配,都令基层“大院总理”们不得不唯命是从。
但这事若一味指责体制中的官员,他们肯定也满腹“委屈”。设了庙,就得有菩萨和尚,就得撞钟念经,更何况,现今重的是绩效,那么多机关,那么多衙门,什么最体现“效率”?当然是挂牌了。牌子一挂,不仅“面子”有了,还证明底下重视,证明工作有人抓,有成效。后来,虽说门口的招牌摘了,但发号施令的管道依旧,只要一个电话、一纸通知,基层社区又得忙活好久。况且,只要衙门在,就不能不发声,否则,岂非失职?于是,叫苦的只有基层社区芝麻官,上面个个官比咱大,遵命吧。整天忙着服务官,哪有时间办民众的事呢?借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欧广源的话说,“官多不太平啊。你搞这么多官干啥?”
面对基层社区的“招牌纠结”,有论者开出药方要政府转变职能。方子没错,只是,权力一旦形成惯性,就很可能上瘾,立马戒除又谈何容易。最干脆的办法是“精官简政”,裁减衙门,限制权力。或者,以法律明确基层社区与政府部门的权限边界。时下,看似政府机关权力无边,事事都能一捅到底,但权与责却常常混淆不清,许多基层百姓的事,真要找政府,又不知拜哪个菩萨。所以,该基层社区管的事,政府部门也别手伸得太长,不能一厢情愿事事替基层“做主”。职责权限明了了,自然不会把机关组织的招牌挂到社区乃至居委会了。
推荐阅读: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之常识判断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