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头两个月,全国财政收入增幅继续回落。在财政收入不宽裕的背景下,如何保障民生领域各项重点支出力度不减?李克强总理给出了答案: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以“营改增”等为主要内容的结构性减税措施还将继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落后产能淘汰和房地产调控等因素也将持续制约经济增长速度,加上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带来的非税收入减少,财政收入再出现过去那种高速增长的状态,显然是不现实的。
然而,我国在民生等领域的财政刚性支出仍然十分巨大。环境领域问题频发,最近困扰多地的雾霾天气、地下水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等事件,都表明生态环境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住房保障任务艰巨,今年要完成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的任务,还需要财政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我国刚刚编织起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网,但保障水平仍然较低,需要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医疗、养老的保障水平;虽然我国实现了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4%的目标,但农村的义务教育薄弱和城市的上学难、上学贵等问题依然突出……
民生支出不能减,财政增收压力大,这中间的收支矛盾只有通过严控政府性经费支出解决,即使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政府也应该过紧日子。因为政府自身并不产生收入。政府多用一分钱,百姓和企业就要多交一分税。过紧日子应当成为政府的习惯。
政府过紧日子,首先要在压缩“三公经费”上下功夫。对此,新一届政府已经“约法三章”,“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并且要一级做给一级看。最近一段时间,在中央八项规定的带动下,政府部门的公务接待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规范与控制,但作为三公经费支出“大头”的公务用车经费支出依然很可观。据统计,全国目前公车费用占到“三公”经费总支出的六成以上,这部分费用得不到有效控制,整个政府性经费支出就很难真正降下来。
事实上,在公务用车方面,除了严格控制超标配车、公车私用等违规腐败现象外,其他可以压缩的空间还有很多。比如,领导外出开会调研时,能否集体乘坐大型车辆,而不是一人一车的车队出行?领导干部上下班,能否不用专车接送,改为自己开私家车或乘坐单位班车?公车外出办事,能否也捎带上几位相同方向或相近地方的人员“拼车”出行?这些费用看似不多,但如果以公车庞大的数量来计算,每年省下来将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当然,政府部门过紧日子,在“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的同时,其他一般性支出也要进行严格控制。比如,加强会议费、差旅费管理,进一步清理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严格控制修建楼堂馆所等。这样,才能有效降低政府的行政成本,把钱用在刀刃上,将更多的财政资金集中起来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荐阅读:2013申论两会热点汇总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