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私心里对此不以为然,所以我估计这几家报纸也是不赞成这种做法才这样处理新闻的。将工作成效与相关人员的工资奖金挂钩,是许多其他行业、单位的惯常做法,但教育不能这样做。懂教育的人,也不会这样做。
既然“节约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它就应该与教育的宗旨、教育的根本目的保持一致。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是培育健全的人格。“节约”,是对物质、物品而言,但是“节约教育”,应该超越物质、物品。物品是人的劳动的结果,通过节约教育,让学生懂得尊重人的劳动,尊重劳动的人,凡是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都应该得到尊重。懂得尊重他人,尊重劳动,才会真正树立自尊意识。在所有的价值中,最高的价值是人——这应该是全社会的共同理念,首先应该是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才能起到引领社会、引领进步的作用。“节约教育”也不能背离这个理念。背离这个理念的教育活动,都不能称为教育,而是反教育。
人们常用“润物细无声”来比喻教育,是因为育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润物细无声,不仅是一种耐心,还包含了对受教育者的尊重。但是,“各地要将节约教育开展情况作为考核校长、教师的重要内容,并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这里有教育应有的耐心与尊重吗?以为施加一点经济压力,就能促使教师重视“节约教育”了,在这里,人们能看到对政绩的急切追求,看不到对教育工作的理解;看到对权力的崇拜,看不到对教师的尊重。教育部宁可相信权力的作用,也不愿意相信教师的素质。
教育部称,在中小学幼儿园广泛深入开展节约教育,是“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精神”。贯彻中央精神并没有错,但是,推行“节约教育”而不尊重教育规律,不尊重教育者,是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呢?还是做给上面看看的?“润物细无声”的缺点,一是费时,二是不容易显示政绩,不容易让“上面”看到自己在“贯彻中央精神”。
“教育行政化”愈来愈受到人们的诟病。从教育部推行“节约教育”的做法来看,“教育行政化”的本质,就是以权力为最高价值,而不是以人为“最高价值”。很难指望这样的“节约教育”,会让学生懂得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
推荐阅读:申论答题技巧 点击进入
推荐阅读: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之常识判断,点击此处进入
申论真题 | 申论答案 | 申论热点 | 申论范文 | 申论答题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