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一致法是指选项陈述主体应该与文段陈述主体一致,不一致者排除。主体一致法是片段阅读中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例题:明恩溥在《中国人的素质》里指出,中国政治家的生活和国事文件,好像卢梭的忏悔一样,充满着最崇高的情感和最卑鄙的行为,他杀了一万个人,然后引述孟子的一段话,讲人的生命是神圣的。他把修河堤的钱装进自己的腰包,结果使全省惨遭洪水之害,然后他再悲叹耕者失其田。
上述句中表述的主要意思是( )。
A.中国人表里不一
B.中国人很虚伪
C.中国人喜欢引经据典
D.中国政治家很虚伪
在本题中,首先通过提问方式“上述句中表述的主要意思是”判定是主旨概括题。然后快速扫读文段,各位考生会发现,这段文字涉及到的主体是“中国政治家的生活和国事文件”,然后论述的是中国政治家的生活和国事文件“充满着最崇高的情感和最卑鄙的行为”。因此我们仅仅从这段文字论述的主体“中国政治家的生活和国事文件”可以判定正确选项是D。而其中A、B、C论述的主体都是中国人,和文段中论述的主体不一致,故排除。运用主体一致法,各位考生就不用分析选项中出现的“表里不一”、“ 引经据典”、“虚伪”是什么意思,在文段中是怎么体现的。按照主体排除法既保证了做题的速度又保证了做题质量。
二、选项差异法
选项差异法是指比较各个选项之间的不同,确定每个选项的强调重点,根据同义替换的原则,选出正确答案。当各位考生在两个选项之间犹豫的时候,选项差异法是最一针见血的方法。
例题:如果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劳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大气中的部分氧气被激发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且清新宜人。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
A.闪电的形成机制
B.宇宙射线对人类的危害
C.臭氧对人类的贡献
D.闪电对地球的保护作用
在本题中,首先通过提问方式“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判定是主旨概括题。然后快速扫读文段,各位考生会发现,第一句是反面论证的第二种情况:(正)+反。这个时候反推出作者的观点:闪电是人类的清洁工。然后通过雷电过程中所产生的臭氧和高温来进一步论证这一观点。因为文段的侧重点在于说的是闪电的作用。而A项侧重形成机制。B项侧重射线。C项侧重臭氧。而只有D项的侧重点和文段的侧重点保持一致。通过文段侧重点的寻找和选项差异法的结合,故选D。
三、相对绝对法
“相对”指有条件的、暂时的、有限的、特殊的;“绝对”指无条件的、永恒的、无限的、普遍的。表示相对关系的标志词:可能、差不多、一般、偶尔、不多等。表示绝对关系的标志词:一定、绝对、无、都、完全、一点也不、全部、绝无可能、任何、各个、总是、永远不,等等。当判断出是“相对”关系或者“绝对”关系的时候,一般情况下“相对”正确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绝对”。通过相对绝对法,我们可以加快对选项的判断并提高准确度,尤其是在细节判断题。但提醒各位考生的是在运用相对绝对法的时候绝对不能形式主义,不能搞一刀切。
例题:人们以为芳香剂能净化空气,其实不然,而且实验表明,大多数芳香剂对神经系统有毒害作用,少数还可导致造血系统损害,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等。对一般人来说,偶尔使用芳香剂,不至于造成危害,但家中有呼吸系统疾病等症状者,最好少用或不用。
对这段文字理解不准确的是( )
A.有些芳香剂对空气没有污染
B.使用芳香剂都会伤害身体
C.家里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不要用芳香剂
D.家里没病人,也只偶尔使用芳香剂
在本题中,首先通过提问方式“对这段文字理解不准确的是”判定是细节判断题。然后快速扫读文段,各位考生会发现,C、D两个选项在文段中都有陈述。但是A、 B两个选项都没有提及。这时候我们观察A、B两个选项,A项中“有些”表示的是“相对”关系,而B项中“都”表示的是“绝对”关系。我们按照给各位考生介绍的相对绝对法,并遵循毛病最小原则,故选B。
推荐阅读:申论范文 点击此处进入
行测真题 | 行测答案 | 行测答题技巧 | 行测题库 | 模拟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