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文章认为,领导孩子不上职校:职教歧视,其实是知识歧视。所谓“知识歧视”,其实是对运用知识和技能从事劳动的人的歧视。
来自四川新闻网的文章,分析了职业院校不被看好的原因:1.职教生的录取,都是最后批次低分进入,几乎是被各大重点学校录取后“分流”出来的,这就在起点上有低人一等的感觉。2.职教的教育质量有滑坡倾向,为了享受国家计划生数量待遇,就在拉人头数上下功夫而不是在教育质量上下功夫,毕业生“宽出”制使得职教声誉陷入“恶性循环”状态。3.职教毕业生就业的歧视性政策,人为隔断的职业晋升制度,社会上一些疏远劳动轻视劳动的思想观念等,都使人觉得读职教“前途”不好。
《信息时报》记者采访了几位不同行业的人士:公务员张西流认为,平民学子抛弃职业院校,更多的是来自就业压力。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用人单位设置更高甚至是歧视性的就业门槛,逼迫学生放弃职业院校。社会对高学历的过度崇拜,对低学历的歧视和排挤,导致一些大学生因盲目追求功利,而作出非理性选择。媒体人惠铭生认为,人的天性是趋利避害的,任何人对职业追求都有选择权。大多数人不愿上职业学院,与谁的孩子无关,与社会大环境有关,尤其是与方方面面的制度设计有关,一些现实将职业学生的尊严与体面糟踏得体无完肤。就业屡屡遭遇歧视,无资格参加“公考”,等于“一棍子”把职教打入底层,上升渠道更是不畅。一个工人几乎难以从最低层通达职业的光辉顶点,试问谁愿意去当个职业工人?
评论员曹林认为,都说大学无好坏,职业无贵贱,可这只是一种慰藉人精神的心灵鸡汤。“穷人的孩子上职校”背后,就是看得见的阶层固化。所以,某些领导再不要空谈什么职教很重要了,也别大谈什么“年轻人要去艰苦的地方艰苦的岗位接受锻炼”了,只想问:你的孩子被你送到哪里去了?
腾讯微博博友“悦知12”认为:不要说市长市委书记的小孩不上职校,即使是公务员、事业单位、经济条件好的家庭都选择出国留学镀金,只有没权没势的平民百姓还在寄望通过上个大学改变命运。这就是中国的现状!
新浪微博博友“发如光”认为社会对职业技术不尊重,技术性工种得不到高薪。职业教育口号喊得再响也没有用,人才市场以市场需求配置人才结构,若干年以后,高学历人才多了,而动手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缺少,技术工人的工资上涨,职业教育才会有春天。凯迪社区网友“幽蓝渺渺”认为,社会保障和“尊严”问题没得到解决,社会功利浮躁心理比比皆是,怎么能体现职教的教育初衷和本质呢?
天涯论坛网友“大海的女儿”说,不选择上职校是因为更多的人不会真心热爱劳动抑或认为职业教育不会让子女在未来获得与此相对应的报酬。腾讯微博网友“小龙女要转运”认为,上什么学校的选择是自由的,但是要让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获得自我认同需要普遍提高工资水平,要让他们获得社会普遍认同需要加快发展制造业、服务业。任何观念的转变都以经济条件的改善为基础。
网友也对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生的上升通道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网易博客网友“heyong19”说,事实上要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评价,扭转公众对职业教育的看法,关键是要提高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让职业院校毕业生除了享有高就业率之外,还要享有高工资、高社会地位和向上流通渠道,这才能吸引优秀高中毕业生选择职业院校,才能形成良性循环。所以,一方面需要顶层设计改革,不管是公务员招考,还是研究生升学,乃至落户城市,都应当为职业院校毕业生提供机会,允许他们参与竞争。另一方面,国家财政不能把职业院校当成二等公民,必须按照本科院校的同等标准给予财政保障,不能让职业院校走上“有奶便是娘”的发展途径,为了资金而盲目降低条件招收学生。
推荐阅读:2013申论两会热点汇总(点击此处进入)
公务员时事政治 | 半月谈时评 | 公务员考试网 | 公务员报考指南 | 历年考试真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