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学校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按照“发挥轻工优势,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应用人才,办出鲜明特色”的办学方针,把握发展机遇,注重内涵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1986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8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6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
学校设置有47个本科专业,其中有2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8个湖北省品牌专业。拥有2个湖北省优势学科、3个湖北省特色学科和12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8个“湖北省属高校科学研究优势与特色领域”学科。
学校设有13个院(部)级教学单位和3个专门科研机构,现有专任教师1100多人,其中教授150多人、博士生及硕士生导师近500人。教师中有3余人分别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111”人才工程、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湖北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有100多人次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还有近30人分别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省级以上劳模、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学校从海外知名大学延揽了一批中青年学术精英,从国内外著名高校聘请了100多名有影响的学者担任兼职教授,组建10多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和省级教学团队,学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学校主动适应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作为教育部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单位,始终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合格+特长”的素质发展模式,构建了“大类平台+专业模块”的课程结构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连续十余年一直保持在90%以上,位居省属高校前列。毕业生“适用、实干”、“留得住、上手快、有后劲”的良好形象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2001年以来,本科生录取分数线一直位居省内同批次录取高校榜首。
学校是最早从事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省属院校之一。长达23年的研究生教育历程,使学校的研究生创新教育在培养模式、培养方法以及课程体系改革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办学规模和质量位居省属高校前列。学校“开放式大跨度轻工清洁生产研究生创新中心”,是全国唯一被教育部授予“研究生创新中心”名称的省属高校。学校现有3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一级学科授权点3个),拥有11个学科领域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5个学科领域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起先后参与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
学校十分重视科学研究的先导作用,持续不断地加大科研投入,形成了以轻工为特色的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高新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三者相互支撑、紧密结合的科研工作格局。承担了一大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发明奖9项。近5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0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430部(其中9部教材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发表学术论文6100余篇(其中以第一单位被SCI等三大检索机构收录近563篇)。学校承办有《中国机械工程》(国家中文核心期刊)等5种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其中《中国机械工程》连续3次获国家期刊奖,连续7次获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连续3届获湖北十大名刊奖,列中文核心期刊机械仪表类第一。学校拥有中国机电行业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发酵工程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现代制造质量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湖北省汽车结构振动与噪声控制工程技术研究所等40余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基地。
学校占地面积1675亩,校舍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拥有较完善的教学、体育和后勤服务设施,建有门类齐全的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6亿元。学校图书馆是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级图书馆,拥有现代网络环境下的高速信息平台,建成了“万兆骨干、千兆桌面”的数字校园网络,依托校园网的网络管理系统和应用服务系统功能齐全。
学校多次获得各级各类表彰,先后被授予“湖北省美誉高校”、“科技服务湖北先进单位”、“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诸多荣誉称号。
2013湖北高考招生院校名单汇总
2013全国各高考招生院校学校介绍汇总, 点击进入查看
高考招生 | 自主招生 | 招生计划 | 高考招生简章 | 高考保送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