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具有悠久的历史,她是在1903年创办的文华书院大学部(始于1871年创办的文华书院,1924年改名为华中大学)、1912年创办的中华大学、1949年创办的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的基础上,1951年组建公立华中大学,1952年改制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1953年定名为华中师范学院,1985年学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并由中原大学创始人之一——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校名。1993年江泽民为学校九十周年校庆题词:“发展师范教育事业,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学校在百余年的发展中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汲取了外来文化的养分,更弘扬了革命文化教育的传统,形成了“忠诚博雅、朴实刚毅”的华师精神,为国家培养了近20万优秀人才。
学校下设23个院系、60余个研究所和研究中心。59个本科专业(方向)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各类全日制在校生近3万人,其中研究生9000余人,留学生1000余人。学校基本形成了从本科生到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完备的高等教育体系。
学校现有教职工3800余人,专任教师15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900余人,博士生导师200余人,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教学名师”、专兼职院士等20人。是国家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有权自行评审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职称和博士生导师资格。现有国家重点学科8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8个,湖北省二级重点学科12个;国家文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物理学专业、历史学专业);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数字化学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中国近代史研究所、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农药与化学生物学、夸克与轻子物理)和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信息技术);文化部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研究中心1个。中国语言文学和物理学等10个专业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有7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0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62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
学校科研工作发展势头良好,科研实力逐年增强。近五年,学校科研项目总经费快速增长,2009年科研项目经费达1.2亿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总数连续三年在全国高校排名前10位,教育部社科基金立项总数连续四年在全国高校排名前6位;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项,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1项,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2项;发表SCI论文1946篇,申请发明专利182项;在全国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评奖中名列第8位,获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连续五届在武汉高校排名第二,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奖励一等奖6项。
在人才培养上,学校努力体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的现代人才培养思想,大力倡导创新教育及其实践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我校毕业生以过硬的思想素质、良好的业务素质以及全面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位列全国部属院校前列。
学校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社团活动十分活跃,“桂子山艺术节”、“一二·九诗歌大赛”、“名家名师讲坛”等成为我校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并在武汉地区颇具影响,为学生培养、锻炼、展现自己的才能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学校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目前拥有10余栋现代化教学楼,建有两座图书馆,馆藏面积13000余平方米,藏书280余万册,并具有先进的“校园文献网络化管理与服务系统”。分布在各院、系、所、中心可供学生学习用的计算机9000多台;已建成与国际互联的校园计算机网络。学校建有多功能体育馆、体操房、游泳池、网球馆等各类现代化体育设施,可以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学校与国内许多重点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与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越南等70多个国家的10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开展广泛的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学校常年聘有外籍专家和教师在校任教。近几年,学校经常派出人员到国外留学深造,还有一批教师活跃在国际学术
讲坛上,为促进中外科技、文化教育交流做出了贡献。学校建有专门的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负责招收和培养各种层次的留学生,推进国际汉语教育。
华中师范大学立足湖北,面向中南,辐射全国,全体华中师大人正以昂扬的斗志,为争取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高水平大学而努力奋斗。
2013湖北高考招生院校名单汇总
2013年全国各省招办联系方式汇总
高考招生 | 自主招生 | 招生计划 | 高考招生简章 | 高考保送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