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

目录

2013年全国会计基础习题精选辅导:固定资产

字典 |

2013-06-28 10:06

|

【 liuxuequn.com - 会计基础 】

 三、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
第一,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第二,使用年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一)固定资产的确认
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二)固定资产的分类
1.按经济用途分类---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和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2.综合分类
(1)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2)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3)经营租出固定资产,是指在经营租赁方式下出租给外单位使用的固定资产。这类固定资产是将使用权暂时让渡给承租单位,所有权仍归本企业,由企业收取租金收入,仍应由本企业提取折旧;
(4)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在租赁期间内视同自有固定资产进行管理;
(5)未使用固定资产;
(6)不需用固定资产;
(7)土地,是指过去已经单独估价入账的土地。因征用土地而支付的补偿费用应计入与土地有关的房屋、建筑物的价值内,不单独作为土地价格入账。
(三)固定资产的核算
1.购入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1)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购入时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包括支付的买价、进口关税等相关税费,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发生的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其他支出。
自2009年1月1日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或者自制的用于生产、经营的固定资产(动产)的进项税可以抵扣,不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2009年1月1日以前取得的固定资产或者2009年1月1日以后取得的除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动产)以外的固定资产进项税不可以抵扣,应该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例10-32】某企业2010年12月购入不需要安装的生产设备一台,价款10 000元,支付的增值税1 700元(符合增值税抵扣条件),另支付运输费500元,包装费300元。款项以银行存款支付。
『正确答案』
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10 000+500+300=10 800(元)
借:固定资产              10 8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700
贷:银行存款              12 500
(2)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的账务处理
企业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应将购入时发生的成本和安装过程中发生的相关支出,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待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由“在建工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2.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
(1)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
固定资产折旧是固定资产由于磨损和损耗而逐渐转移的价值。
(2)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
①固定资产原价,即固定资产的成本。
②固定资产的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以后的金额。
③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指固定资产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④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是指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长短直接影响各期应计提的折旧额。
(3)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折旧方法一经选定,不得随意变更。
①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又称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使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相等的。
【例10-33】甲公司有一幢厂房,原价为5 000 000元,预计可使用20年,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率为2%。该厂房的折旧率和折旧额的计算如下:
『正确答案』
年折旧率=(1-2%)/20×100%=4.9%
月折旧率=4.9%/12×100%=0.41%
月折旧额=5 000 000×0.41%=20 500(元)
②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弥补了年限平均法只重使用时间不考虑使用强度的缺点。
【例10-34】某企业的一辆运货卡车的原价为600 000元,预计总行驶里程为500 000公里,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率为5%,本月行驶4 000公里。
『正确答案』
该辆汽车的月折旧额计算如下:
单位里程折旧额=600 000×(1-5%)/500 000=1.14(元/公里)
本月折旧额=4 000×1.14=4 560(元)
其基本计算公式为:
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固定资产每期折旧额=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该固定资产该期实际工作量
③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减累计折旧)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年限平均法下年折旧率的两倍)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年折旧率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一般应在其折旧年限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例10-35】某企业一台机器设备的原价为1 00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4 000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每年的折旧额计算如下:
『正确答案』
年折旧率=2/5×100%=40%
第1年应提的折旧额=1 000 000×40%=400 000(元)
第2年应提的折旧额=(1 000 000-400 000)×40%=240 000(元)
第3年应提的折旧额=(600 000-240 000)×40%=144 000(元)
从第4年起改用年限平均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4年、第5年的年折旧额=[(360 000-144 000)-4 000]/2
=106 000(元)
④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变动折旧率计算每年的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固定资产的变动折旧率是以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的各年数字之和作为分母,以各年初尚可使用的年数作为分子求得的,该方法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
(4)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并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生产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所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制造费用,并最终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成本;
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所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管理费用;
销售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所计提的折旧应计入销售费用;
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过程中使用的固定资产,所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在建工程成本;
经营租出的固定资产,所计提的折旧应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未使用的固定资产,所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管理费用。
【例10-37】某企业采用年限平均法提取固定资产折旧。2010年8月份“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中确定的应提折旧额为:车间20 000元,行政管理部门6 000元,销售部门4 000元。该企业应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正确答案』
借:制造费用      20 000
管理费用      6 000
销售费用      4 000
贷:累计折旧      30 000
3.固定资产处置的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等。处置固定资产应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2)发生的清理费用等。
(3)收回出售固定资产的价款、残料价值和变价收入。
(4)保险赔偿等的处理。
(5)结转净损益的处理。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的净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的净收益,借记“固定资产清理”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例10-38】企业出售一建筑物,原价2 000 000元,已计提折旧300 000元,未计提减值准备,用银行存款支付清理费用10 000元,出售收入为1 900 000元,已存入银行,营业税率5%。
应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 1 700 000
累计折旧   300 000
贷:固定资产   2 000 000
(2)支付清理费用:
借:固定资产清理 10 000
贷:银行存款   10 000
(3)收到出售价款:(收到赔偿权就是其他应收款、废料就是原材料)
借:银行存款     1 900 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1 900 000
(4)确认应交纳的营业税(1 900 000×5%=95 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        95 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95 000
(5)结转固定资产处置净收益:
借:固定资产清理  95 000
贷:营业外收入   95 000

会计基础延伸阅读

  会计基础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比较

“管理会计对内,财务会计对外”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成为了企业管理者们的共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分别以内部管理和对外报告为目标,按照各自的核算方法体系,进行双重核算。然而,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正在逐步趋于融合,二者的边界逐渐消失。

  1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和区别

  1.1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联系

  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处于相同的环境中,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二者都能够记录、计算、分析、评价企业的经济活动,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客观依据,有助于企业实现经济价值最大化的发展目标。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源于传统的会计,二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一起构成了企业财务活动的有机整体。管理会计的一些资料数据来源于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运用了大致相同的原始资料。例如,为了制定投资决策,需要收集相关的成本数据;为了控制存货,需要收集历史存货量、存货费用、材料消耗等数据。而这些数据均可以从财务会计的报表或记录账簿中获得。这些数据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对财务预测、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对企业经营的成败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企业的资金运动是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工作客体,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均需要记录、评价、考核、控制企业资金,从而促进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能够做出最优决策,合理利用企业资源。

  1.2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

  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内容不同。管理会计的内容主要包括规划决策、业绩评价和控制,是对资金的分析、评价、控制、预测和决策,用于管理企业经济活动。财务会计的内容主要包括负债、资产、所有者权益、费用、收入以及利润的核算,是对资金的确认、记录、计量及汇报,用于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其次,服务对象不同。企业管理会计能够提供最优化决策和有效经营的管理信息,为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提供参考依据,是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服务的,常常被称为内部会计。企业财务会计能够提供最基本的财务信息,侧重于服务和企业有联系的个人或团体,常常被称为外部会计。第三,工作重点不同。经营管理型的企业管理会计需要在反映过去的基础上,强化前景预测、规划、决策等功能,面向未来是其工作的重点。而报账型的财务会计只是提供历史资金信息,面向过去是其工作重点。第四,不同的时间跨度。编制企业管理会计报告有着较大的时间弹性,编制的时间可以短至一天,也可以长达几年,在实际运用中常常按照管理者的需求进行。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的时间往往有着硬性规定,通常情况下编制对外财务报表的时间为一年、一季或一个月。第五,企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会计程序、会计方法、精确程度和信息特征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2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的基础

  作为企业管理重要手段的会计,它是一种按照预定目标,收集、反映、处理经济信息,指导、调节、控制与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企业经营讲究效果、权衡利弊的管理活动与社会实践。会计体现了社会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发展。传统会计认为资金运动是唯一的会计对象,过于重视资金、资产等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而忽视了决定、主宰物资资本的人为因素的作用。随着会计相关理论的不断完善,会计客体范围不断扩大。会计管理的内容不断扩展,不但包括了传统的会计管理内容,还包涵了智力资本、人力资源成本的控制、监督、核算等内容。企业会计更加注重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从本质上来讲,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是对资源要素的交易和产权变动的确认、计量和控制。二者由于不同的分工,在会计方面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是财务会计的主要对象,而管理会计是对财务会计对象的再加工,是利用财务会计相关信息指导、控制、组织企业经营管理活动。

  在职能方向上,管理会计是对财务会计的延伸和发展;在工作内容上,管理会计是对财务会计的深化;在最终目标上,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始终保持一致,都是为了提高企业效益,维护相关利益者的权益。

  3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措施

  3.1 构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体系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是对企业会计的进一步完善,是会计发展的一项突破。通过构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体系,使企业会计活动不但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多方面需求,还能够有效防止不必要的浪费与重复状态。由于目前在企业会计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比还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因此,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弥补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不平衡,以促进二者的有效融合。首先,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当重视企业决策中管理会计的作用。企业高层的重视能够促进管理会计在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有效运用,促进企业利用管理会计信息进行控制、管理、决策。其次,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强化管理会计教育。企业应当开展管理会计培训,对会计人员和相关的管理者加强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促使企业各级人员都能够了解、懂得管理会计,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队伍。第三,采用恰当的方法采集基础数据,确保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有效融合。第四,细化会计基础工作,优化财务资料,促进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

  3.2 合理构建确认基础和计量模式

  财务会计应当突破单一的权责发生制基础模式,在确认基础时需要充分考虑现金流量,努力构建权责发生制和现金流量相结合的会计确认基础。这样既能够协调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确认基础,还能够降低管理会计的工作量,有利于企业对外报告现金流量信息,更好地满足外部信息需求。在计量方面,财务会计需要使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现净值、现行市价等多种计量模式相互配合。随着新金融工具的不断出现,企业财务会计计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单一计量基础逐步扩展到物种不同的计量基础,例如,采用现行成本计量存货,采用现行市价计量短期有价证劵,采用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长期负债与资产,这有利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进一步融合。

  3.3 运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有效衔接

  变动成本法能够提供变动成本资料,有利于管理会计的量本利分析与盈亏临界分析,能够为成本控制、计划以及经营决策提供客观参考依据。变动成本还能够和责任会计、弹性预算、标准成本等直接结合,从而在生产经营与计划控制等环节发挥重要的作用。将变动成本法引入到财务会计当中,能够促使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衔接,促进企业运用会计更好地服务经营管理活动。

  综上所述,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之间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差别。随着企业管理的不断发展,二者在企业内部呈现不断融合的趋势。在具体实践中,企业应当合理构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体系,合理构建确认基础和计量模式,运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有效衔接,从而促进二者的有机融合。

推荐阅读: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
推荐阅读: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时间
推荐阅读: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准考证打印

会计从业题库 会计考试备考辅导 会计考试经验 会计考试真题 会计考试答案

会计从业题库 会计考试备考辅导 会计考试经验 会计考试真题 会计考试答案

  想了解更多会计基础网的资讯,请访问: 会计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qun.com/a/1341226.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