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
1、折旧: 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2、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经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价值准备累计金额
应计提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其中,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由于计算折旧时,对固定资产的残余价值和清理费用是人为估计的,所以净残值的确定有一定的主观性。
3、固定资产折旧是固定资产由于磨损和损耗而逐渐转移的价值。这部分转移的价值以折旧费的形式计入相关的成本费用,并从企业的营业收入中得到补偿。
【例题10】固定资产应提折旧总额等于( )。
A.固定资产原值-清理费用
B.固定资产原值+清理费用
C.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D.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答案:D
解析:未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提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二、影响固定资产折旧数额大小的因素
(1)固定资产原价,即固定资产的成本。
(2)固定资产的净残值;
(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固定资产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4)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是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在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时,主要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1)该资产的预计生产能力或实物产量;
(2)预计有形损耗:如设备使用中发生磨损、房屋建筑物受到自然侵蚀。
(3)预计无形损耗:如因新技术的出现而使现有的资产技术水平相对陈旧、市场需求变化使产品过时等。
(4)法律或类似规定对该项资产使用的限制。
【例题11】影响固定资产折旧数额大小的因素是( )
A固定资产原值 B 累计折旧
C固定资产使用寿命 D 预计净残值
答案:ACD
三、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
(一)折旧的空间范围:
除以下情况外,企业应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第一,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第二,按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注意】
(1) 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和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应当计提折旧。
(2) 融资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不提折旧
(二)折旧的时间范围:
企业在具体计提折旧时,一般应按月提取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提取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会计基础延伸阅读
会计基础之核算方法
会计基础主要有两种,即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1.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是指企业单位对各项收入和费用的认定是以款项(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实际收付作为标准。凡属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支付款项的费用,不管其是否应归属于本期,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反之,凡本期未实际收到的款项收入和未付出款项的支出,即使应归属于本期,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采用这种会计处理制度,本期的收入和费用缺乏合理的配比,所计算的财务成果也不够正确,因此企业单位不宜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活动采用权责发生制,主要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
2.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付制、应计制,是指以权责发生为基础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而不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作为记账基础。凡是应属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管其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已收到款项或付出款项,都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在权责发生制下,每届会计期末,应对各项跨期收支作出调整,核算手续虽然较为麻烦,但能使各个期间的收入和费用实现合理的配比,所计量的财务成果也比较正确。因此,国家《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单位会计核算应采用权责发生制。行政事业单位经营也采用权责发生制。
推荐阅读: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报名推荐阅读: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时间
推荐阅读: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准考证打印
会计基础真题 | 会计基础答案 | 会计考试备考辅导 | 会计考试经验 | 会计考试题库 |
会计基础真题 | 会计基础答案 | 会计考试备考辅导 | 会计考试经验 | 会计考试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