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讯 在哈三中南岗校区的院外围墙上,一张写满姓名、高考(微博)分数和学校的红色公示板引来众多路人的围观,“他太牛了,只用2个月复习高考,就考出了这个成绩!”几名来自哈三中的同学指着公示板议论着。记者顺着同学手指的方向望去,看到“李振轩,理科高考成绩686分,哈三中”的字样。他为什么只用2个月复习高考呢?2个月怎么能考出这么好的成绩呢?2日上午,记者采访了李振轩,揭开了“牛人”背后的故事。
临时决定放弃出国备战高考
高一的暑假,李振轩去了美国和香港旅游,很快就被美国高校那种自由、开放的气氛所吸引,回国之后心中萌发了考取美国大学的念头。从高二下学期开始,李振轩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出国考试的准备上,对高考复习并未投入过多精力。
在高考前2个月,李振轩接到了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offer,但这并不是他最满意的学校,所以他做了个大胆而率性的决定:抓紧时间复习,参加高考。
做题“卡壳”及时反思弥补欠缺
在常人看来,高考只用2个月复习,还想取得高分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对于李振轩来说,“临阵磨枪”似乎也能考出好成绩。“我在高一、高二时已经把知识掌握得很牢固,所以高三复习时很容易‘捡’起来。”李振轩说,课堂上老师讲题,自己听得很认真,也感觉听得很明白,但做题时,总在某个环节“卡壳”,该不懂的还是不懂。“老师每次讲题都是依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某些知识以为同学都了解,就会略过去,直接到下一步骤。如果不清楚自己的知识盲点,最后就会变成解题的‘拦路虎’。”李振轩总结道。找到这个原因,每次老师讲完题后他都会重新做一遍,及时发现并弥补自己的欠缺。李振轩说他从没整理过错题本,“我把不会的题和新学的知识都及时消化在脑子里了。”李振轩笑着说,“课堂上一定要跟住老师,学一点消化一点,不能留下‘隐患’。”
迷心理学用暗示给自己减压
“数学139分、英语139分、语文122分、理科综合286分,总分686分,全省理科排名第32名”,这是李振轩的高考成绩。但李振轩对这个成绩并不满意,“数学如果不错那道选择题,我的成绩又会多5分。”李振轩说,当时做一道选择题时有点着急了,走出考场后,他立刻就想到了正确答案。当天晚上,他不由自主地纠结自己错的这道题。“不能让它影响我下面的考试。”随即,李振轩开始暗示自己,想象自己是一座大山,那道错题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石子,不用过分在意它。第二天他轻松地参加了下一科考试。
李振轩说他因为美剧《Lie to Me》而迷上心理学的,自从看过这部电视剧之后,李振轩就会去看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和杂志。如果朋友心情不好,他会去给他们做心理辅导。
主持特别班会当选“尖刀班”班长
李振轩所在的班级是哈三中的“尖刀班”,高一刚入学时,班主任让每个同学轮流当班长,一人当一周,最后再投票选举。李振轩说,刚入学时,班级的集体凝聚力不强,每个同学都很有个性。于是轮到李振轩当班长时,他主持了一次特别的班会。
那次班会中,李振轩带领全班同学做了一个游戏:他先说一句话,然后每个同学去接,由全班50多个同学的50多句话构成一个小故事。最后他将故事念给大家听,此时大家都沉默了,因为这个故事支离破碎,根本没有统一的中心思想。“这个结果在我意料之中,因为班级里喜欢表现自己的同学必然会说得很夸张,而有些不爱说话的同学就会选择沉默。”李振轩分析说。最后,李振轩对全班同学说:“如果我们班的同学眼里只有自己,没有集体,那我们班就会像这个故事一样支离破碎。”从那以后,同学们的集体凝聚力增强了,大家都争着为班级做贡献。到高一下学期选班长时,李振轩成了“尖刀班”的班长。
李振轩经常免费给贫困学生补课。高考后,李振轩找到自己的学弟,希望他能接着为自己的补习对象补课。李振轩填报了清华大学(招生办)的计算机专业,他说,将来有机会还是想出国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