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研究生考试已经告一段落,出国留学考研网为14年考生提供暨南大学介绍相关院校信息及专业简介,帮助考生在复习之初建立明确的目标院校,有针对性的进行后期复习。
理工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92人,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中科院院士1人。全学院教工中有正高职称38人,副高职称49人,中级职称有62人,有博士学位的8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相当一部份是从国外学成归来,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院学科众多,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理工学院的学科分布含盖八个一级学科(物理学、光学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学),其中力学学科下的二级学科工程力学是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和广东省重点学科。理工学院有工程力学、生物医学信息技术和生物材料与纳米技术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有力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光学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学科专业授权点:凝聚态物理、物理电子学、光学、光学工程、工程力学、固体力学、一般力学、流体力学、结构工程、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材料学、食品科学和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在读全日制研究生300多名。这些学科涵盖面广,涉及众多的产业领域,在学科上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和交叉性,为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院拥有良好的实验条件:学院各学科的共同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理工学院建立了一批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和工程中心:“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人工器官与材料” 教育部工程中心、广东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高等学校科研型重点实验室“工程结构故障诊断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教育厅现代电子技术重点实验室光电子技术分室。学院科研总经费从组建新学院时的2001年200万元到2008年达到了1938万元。近三年来,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2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3项, “863”等重大项目5项,省部基金类项目61项;发表论文1000余篇,其中被国际三大检索收录论文400篇,出版着作、教材30部(本),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10项。
学院拥有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理工学院有3个博士点, 14个硕士点,11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从本科到研究生的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在读全日制研究生近300多名,在读本科生1200多名,其中外招生占五分之一,研究生人数与本科生人数的比例为1:3。另外理工学院在国际学院开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全英教学专业。
理工学院各系、研究所从事的主要研究领域:板壳的非线性理论、复合材料结构力学、非线性振动理论,土力学,高性能混凝土及纳米材料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应用、光纤光学与信息技术、纳米材料、功能薄膜材料与传感技术、生物医学信息处理与系统、计算物理模拟与工程计算、理论物理;废水的生物处理,环境影响与评价,食品添加剂制备与应用,功能性食品研究与开发,食品包装研究;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功能材料、等。近年来学院获得一批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和横向项目资助,目前学院总有在科研项目127项,资助总金额为1714万元。
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理工学院的学科框架基本形成,人才储备和多学科交叉是学院的优势,需要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踏实工作,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有暨南大学特色的理工品牌。理工学院为学校理工学科的发展和构建起到了独特的历史作用,今后5-10年理工学院应进入一个相对快速的发展期。2006年理工学院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根据“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管理机制、促进学院和谐”的指导思想和“瞄准科学前沿、紧盯国家目标;突出学院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立足现有基础、体现差异发展;加强团队建设、鼓励强强联合;重视应用开发、加快成果转化”的基本原则制订了理工学院的“十一五”发展战略规划。规划了今后学院科技重点发展的三大方向:公共安全、新型功能材料、光电信息工程 。这三大方向的特点是:紧盯国家目标、服务地方经济;打破系所界限、建立共享平台;落实差异化发展、突出自身特色。其中“公共安全”已经被学校列入“211工程”三期建设的重点项目。
学院一贯注重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先后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每年均派出部分教师出国进修或开展合作科研,并接纳大批国内外和港台地区的学者、专家前来访问、讲学。学院还积极参加或组织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曾主办过等国内外学术会议。
学院目前教学科研设施齐全,共享暨南大学的网络系统、图书资料以及其它各种教学资源,目前固定资产总额3258万元,拥有约27056m2面积的办公教学科研用房。
相关推荐: 2014年暨南大学研究生院介绍汇总
热点推荐: 2014年生物学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2014年大气科学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2014年地球物理学专业考研学校排名
2014年海洋科学专业考研学校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