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育源于古希腊的自由教育,又称“通才教育”。它是指非专业性、非职业性的高等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道德、情感、理智等方面全面发展。
通识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人的整体素质,而并非培养人的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它强调整合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重视培养人的思维方法及敏锐的洞察力;强调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同时也重视人的情志的培养等。
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有着上百年的历史。从1828年被称为第一次“通识教育”运动的《耶鲁报告》提出的“文雅教育”,到第二次“通识教育”运动中,哈佛大学校长罗尔推行的“主修制度”,直至今天,美国大学仍在不断检讨中完善其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教育课程
美国大学本科的通识教育源于美国文化的多元性和教育的多样性,其课程主要包括人文、社会、自然三个方面的内容。目的是向学生传授广博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中生活得更丰富多彩,更有意义。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在不同学校各有差异。由此,有人指出:没有一个完美的通识教育课程能适合各种各样学生的才能和习惯。
以哈佛大学为例,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近四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历经了五次较大的通识教育改革。新世纪的哈佛大学通识教育主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反思和批判精神、科学意识、知识的整体性、国际化视野以及学生对未来生活的准备等。基于这一理念,哈佛大学开设了下列通识教育课程:审美学的理解;文化与信仰;以实验为依据的推理;道德推理;生存方式的科学;客观世界的科学;世界中的各种社会;美国与世界。
此外,哈佛大学鼓励教师以课堂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而且要求学生提高除了英语以外的另一种语言能力,尤其是这一语言的交际与写作能力。
再比如,夏威夷太平洋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包括三个部分:通识教育的普通核心课程,两门跨学科必修课程和高级通识教育课程。其中,普通核心课程包括15门必修课。这15门必修课又分为:交际技巧;全球体系;科学研究;价值与选择以及世界与文化五大类别。两门跨学科课程是:数字信息系统的读写能力;艺术、审美和创造性。高级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是关于科研、写作和公民权利方面的课程。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学分也因学校的不同而不同。但总体而言,各大学通识教育学分一般不少于35学分。据调查显示,美国大多数大学的通识教育学分为45学分。其中技艺或技巧占15学分,包括演讲与写作9学分;量化分6学分。知识范畴占30学分,包括健康与身体活动3学分;自然科学9学分;艺术6学分;人文学科6学分;社会与行为科学6学分。
通识教育教学方法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教学方式大致分为四种。一是课堂讲述。主要以教师传授和讲述为主,当然学生也会发言和讨论,但就整体而言,是以教师言论为主。二是小组讨论。通常在课堂讲述之外,另设有小组讨论,尤其是采取大班授课方式者,常辅以此种方式。三是研习发表。事先分发研读资料,并将全班学生分组或以个人为单位,开学前第一、二周内分派指定好各组或各人负责部分,依次担任主角轮流报告。四是独立研究。学生个人或少数几个人,自行拟订研究主题和纲目,在教师同意后,进行独立研究。定期或不定期与指定教师研商讨论,期末时交研究报告。
在以上这四种教学方法当中,研习发表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在某主题下与教师密切接触的机会,一般一年级新生就开始参加教师主持的学术研讨会,大多是关于自然科学中的跨学科研究课题。而且,这类研讨会不是一次性的,它刊列在正式课程目录中,按学期进行。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之外,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学习及研究活动。以哈佛大学为例,哈佛大学有一套严格的评分方法,在学生成绩中,课堂发言占总分的25%~50%,而且,教学过程中不重视是否得出正确的答案,而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因此,学生参与的质量将决定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这种学习环境和氛围使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于同教师一起的讨论争辩中。为取得好成绩,学生必须发挥主动性,以发掘潜能,培养自己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根据课程自身内容和授课对象的不同,还会适当调整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功能与特色。
通识教育主要特点
首先,美国大学的通识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目前,越来越多的美国大学强调学生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知识。由于许多学院实施小班化教学,班级人数较少,所以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写作、演讲等基本技能课程,大班上课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也会陷入被动状态。因此,美国大学把这些课程的学生人数限制在15~20名。这样,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训练,老师也会更加有效地指导学生。美国大学每年有四周的独立活动时间。这期间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研究活动;可以自主选择在校内或校外完成学术性或非学术性的学习题目。
其次,美国大学本科的通识教育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如英文写作、口语表达、逻辑思维、批判思维等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写作能力被视为通识教育计划中极其重要的技能,也是涉及面最广的方面。美国通识教育理论认为,写作就像肌肉一样,它能够通过反复练习得以加强,不用则废;写作不仅能够促进各个学科知识的学习,而且还是培养批判思维的有力工具。在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华盛顿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著名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中的基本技能课程里,都包括了写作课程。
最后,美国大学本科的通识教育强调对全球各种文化的理解。经济的全球化使得美国大学更加重视对异域文化的研究。通识教育要求学生学习一门异域文化课程。这些课程包括历史、文化及不同的观念等。以哈佛大学为例,其核心课程之一是外国文化,共包括27门课程。目的是扩大学生视野,提供一种看待本土文化的新视角。首选内容是当代文化,尤其是当今亚洲、欧洲、非洲、美洲主要文化传统的代表,课程内容涉及各种文化体系的宗教伦理观、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各种思潮、文学艺术成就,几乎涵盖了世界各地不同时期的文化和与文化相关的重大事件。有些学校,如哈佛大学等,甚至规定学生要熟悉一种非西方的文化。
通识教育是近年来高等教育,尤其是大学本科教育中备受关注的话题。美国大学本科的通识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普及的范围也很广。在美国各大学中,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及学分分布各有不同。研究美国通识教育的主要特点,会为我国大学教育带来些许有价值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