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类思想精华的名著书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学习和参考的典范,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必修课。读后感与其看做是种作业还不如看做是一次对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栏目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读后感资料,希望大家在这里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本文为你提供读后感范本两篇。)
篇一:
自古以来,总有那么一些人,看到别人有才干,比自己强,不是奋发努力赶超人家,而是怀着妒忌心,不择手段地去陷害别人。三国时期的周瑜就是这样的人。
文章《草船借箭》讲的是心胸狭窄的周瑜,看到足计多谋的诸葛亮处处高自己一招,便心怀妒忌,还想置诸葛亮于死地。周瑜不但有妒忌心,而且又十分狡猾阴险。诸葛亮揭露了周瑜忌贤妒能、心胸狭窄的本性。
我不由得想起数学家华罗庚爷爷。华爷爷可以说是知识渊博,名扬天下了。可是他在读小学的时候,学习也不好,算术常不及格。在这种情下,他没有灰心,更没有妒忌学习好的人。他自信“名人”是人,自己也是人,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也能做到。
经过刻苦努力,华爷爷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数学家。然而,华爷爷没有停止脚步,他发现了并推荐陈景润叔叔,去摘取数学的“王冠”。华爷爷这种刻苦努力的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啊!
以前,我每次考试后,成绩不理想,我不是去分析原因,找与别人的差距,错在什么地方,而是灰心、失望,外加对优等生妒忌,回想起来,多惭愧。
妒忌这个东西,害人误已。我们一定要从小杜绝它,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篇二:
我们学习了《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就发现,有个小问题很有意思——“草船借箭”中的“借”字用得不当。因为“借”在词典中的意思是“暂时使用别人的物品或金钱”,而作者在这里用“借”似乎不很恰当,因为诸葛亮的做法明明白白的是“骗取”而不是“借”呀。为什么不说是“草船骗箭”?况且,有“借”必有“还”,即使是诸葛亮“借”了曹操的箭,难道他还会“还”吗?
是不是作者用词不当?为什么几千年来没有人质疑呢?或者说是作者另有含义?我苦思冥想,突然,脑海里闪过一个念头:“会‘还’的,打仗时‘还’!是呀,诸葛亮向曹操‘借’箭,就是准备和曹操打仗时再射向曹军,‘还’给他们呀!”可见,作者用“借”是含有深意的,而且很有艺术性。我就像课本里一篇课文说的,突然“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我跳着把我的“发现”告诉爸爸,爸爸一个劲地抱住我亲,说我“真了不起,读书会思考了”。他还一再说:“儿子,你知道吗?搞学术研究就是像你这样的!”
呵呵,没想到,我读书还读出门道了!我竟然还会做学问!以后我还得继续学会认真思考、钻研,争取以后做个大学问家。
读后感栏目精心推荐: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读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小编精心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