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学金没有硬性规定学生履行义务,要如何确保他们继续为华社服务?宗乡总会秘书长李国基说:“就算明文规定,那些存心要毁约的人,总有他的办法。所以我们要的是真正对华文文化有兴趣,有服务和献身精神的人。他的心如果向着华社,好过你用合约绑住他。”
宗乡总会8月20日举行奖学金颁发仪式,秘书长李国基在致词时对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充满期许。他说:“这些奖学金得主不仅在中国读书生活,同时在学习和了解中国这个国家和社会。这些受惠于总会奖学金的优秀青年,将来不仅是国家的栋梁,也会是推动新中两国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骨干。”宗乡总会是第三年颁发这项奖学金。奖学金旨在培养双语和双文化的优秀人才。它每年会资助约四到五名学生前往中国排名前十名的大学深造。奖学金得主在修读本科的四年内,每年可获得资助学费、住宿和生活费共1万5000元。他们每年学校假期回国后,都会到宗乡总会服务三到四个星期。尽管他们毕业后不需要履行任何服务合约,但宗乡总会希望他们能继续积极参与会馆的活动,回馈华社的栽培。
宗乡总会奖学金得主,假期可到不同会馆服务。今年四名学生获颁奖学金,李国基指出,过去两年他看到奖学金得主的成长和进步,随着人数逐年增加,宗乡总会认为有必要更好地整合并把他们组织起来,借助他们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认识,以及双文化的特长,为本地华社注入生气。但奖学金并没有硬性规定学生要履行义务,宗乡总会要如何确保他们继续为华社服务?李国基说:“就算明文规定,那些存心要毁约的人,总是有他的办法。所以我们要的是真正对华文文化有兴趣,有服务和献身精神的人。他的心如果向着华社,好过你用合约来绑住他。”
今年共有四名学生获颁宗乡总会奖学金,他们分别是来自华侨中学的黄政燊、沈宇恩、孔艺桥,以及立化中学的陈雯绮。即将到清华大学修读经济的沈宇恩(20岁)对华文有兴趣,但他其实对宗乡会馆的认识不深,以为会馆只是在传承中华文化。
他说:“后来为了奖学金的面试,我做了很多功课,才知道许多会馆其实有很多实际意义。例如一些会馆会帮助新移民融入新加坡,有些还跨越种族局限,帮助其他贫困家庭。”所以他现在很期待学成后能回来服务,为华社做一些有实际意义的贡献。孔艺桥(20岁)即将到北京大学修读国际关系。她现在还没决定要往什么行业发展,刚好这项奖学金没有附带条件,给她许多自由的空间。她说:“合约只能在表面上约束一个人,没有硬性的附带条件反而让我觉得有义务,心甘情愿要为会馆和华社做一些事情作为回报。”另外两名奖学金得主黄政燊(21岁)和陈雯绮(18岁)则分别选择到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修读本科学位。宗乡总会昨天也邀请了前两年的奖学金得主出席,与新一届的奖学金得主交流,分享在中国学习与生活的经验。目前正好是中国各大学的放假时期,这些奖学金得主都回国来为宗乡会馆和总会义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