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十年 行业历经三大阶段
上世纪90年代末,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变革不仅是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更多的是对人们思想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开始寻求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他们把目光投向了世界—这个更大的教育平台。随着最早吃“留学螃蟹”那些人卷起的一股出国热潮,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走出了国门。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中国自费出国留学人数已经达到39.96万,稳坐全球最大留学生输出国的宝座。
过去十年,出国留学迅速从精英消费走入了平常百姓家,而留学市场也从摸索到亢奋,再从亢奋转入冷静,朝着规范化努力前进。作为行业发展的参与者、见证者,陈远把留学行业最热的这十年分成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在2008年之前,可谓“战国时代”。当时,市场普遍是传统留学服务,机构没有现在这么多,但是市场容量很大,不管提供什么样的产品,这个市场都能消化。信息远没现在这么透明,留学需求却在不断攀升,每年递升20%、30%都是很正常的。换句话说,那时的家长对留学还处于一个很茫然的阶段,认知层面也仅限于把孩子送出国门而已,而且消息闭塞。这个阶段,很多留学机构为了快速赚钱,不考查院校就直接把学生送出国门,导致很多学生被骗,到国外无学可上,甚至打道回府的境况。
第二个阶段是从2008年到2010年底,整个留学行业开始出现分化。“和其他行业一样,留学行业快速扩张期,会有很多新增的项目,包括公司的管理结构也会发生一些变化,随之而来的,服务方面的不完善就会显现。为了让每一个业务都能显示出特色和特点,必须深化我们的服务结构。”
第三个阶段是从2011年初到现在,而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个阶段,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留学信息日益透明,很多家长对于院校、专业的了解甚至要超过某些机构的咨询顾问,DIY留学的方式也流行起来。与此同时,留学服务机构数量增多,竞争更加白热化。失去了信息不对称的“天然优势”,留学服务机构存在的价值在哪里?路又在哪里?
互联网改变留学服务行业
陈远回忆说,八年前还是留学行业的“小时代”,虽然很早就离开IT行业,但陈远承认,自己是个有互联网情结的人,这种互联网情结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那个时期,大的门户网站纷纷开设出国留学或者与国际教育相关的频道、栏目。”
不过,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是把“双刃剑”,带给留学服务行业的并不都是“甜蜜”。2010年到2011年底,整个留学市场发生质的变化,始作俑者正是互联网。“互联网的发展让我们可以便捷地获取各种信息,也给靠信息吃饭的留学服务行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很多信息通过国外院校网站就可以了解,这让家长觉得自己就可以办留学,为什么还要花钱找中介呢?”陈远说,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他并不悲观,因为他相信,“机遇往往隐藏在挑战背后”。客观地说,目前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已经发生变化,虽然他们不再被动地需要信息“扫盲”,但他们需要更为精细化的服务,更加到位的服务。未来,留学机构要承载更多人生规划的角色,而不是简单的信息供应商。更准确地说,留学机构提供的将是教育服务,而不是中介服务。
留学行业发展需要健康环境
留学行业发展这么多年,已经渐渐摆脱最早的“战国时代”,从一种无序状态步入有序竞争时代。但不可否认的是,面对庞大的国际教育市场,面对汹涌澎湃的出国留学热潮,目前语言培训、留学服务等多个触点仍鱼龙混杂,或多或少地存在各种问题。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最大的危害莫过于非法机构、黑中介都挤进来分食一杯羹。
陈远认为,做某个领域,有更多的从业机构相互竞争未必是坏事。因为,有比较才能有选择,有比较才知道谁的服务规范,谁的服务能力到位。好的机构一定能被市场认可,一定能够脱颖而出。但这个法则在留学行业偏偏行不通。“现实恰恰相反,留学行业刚一兴起,就有一批人闯进这个市场,他们没有从业资质,没有资源和经验,甚至完全不了解这个行业,搭起‘草台班子’就唱戏,给市场造成了恶劣的负面影响。”
陈远说,从他进入留学行业算起,每每谈到行业,必然绕不开“非法机构”。正规机构容不下“黑中介”,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他们瓜分了市场份额,而是“一个苍蝇坏一锅粥”。因为案子办砸了,被骗了,消费者不会觉得是某个咨询公司存在问题,而是归咎于整个行业。留学行业是服务行业,是个靠口碑和美誉度生存的行业,真的“伤不起”。
谈及留学行业的发展前景,陈远认为,留学市场的蛋糕非常大,每个机构都有机会。但是,未来的留学行业将不再是粗放式增长、同质化发展,取而代之的将是精细化和个性化。当然,前提是必须净化行业发展环境,打造一个健康规范的“生态圈”。“留学行业刚刚走过一个‘黄金十年’,但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多的‘黄金十年’。”陈远说,如同当年从IT圈出走,选择留学行业一样,他对自己正在耕耘的这项事业仍然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