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关重点抓基础,高分必须有突破”战略方针。如果其中一门课程你不是特别擅长但又必须顺利过关的话,重点应该放在基础知识上面,而不要去研究那些偏题、怪题,其中最典型的科目就是数学。尽管每年高分考生的数学基本都稳定在130分以上,但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科目大部分的题考察的都是很基础的知识点。以我一个数学完全零基础的人为例,认真准备复习8个月后,数学也拿到了138分。事实上除了教科书以及历年考研(微博)真题之外,其他的参考书我几乎没有看,也没有花太多时间去研究那些难题、偏题。
在战略战术执行到位的保障之下,在前期基础扎实的前提之下,最后几十天你的时间所要投入的地方。即使是一两天泡在一套真题里也是正常的,摸透读懂熟悉才算过关。在真题过关的基础之上再去做模拟题,事半功倍。特别是政治和数学,后期模拟题的价值会比真题更大,一是因为真题在很多前面复习的教材中已经多次接触,已经不再有挑战性与可用性;二是政治科目需要适当押题以及反复练习答题的速度和技巧。毕竟时政这一块是政治考核的一个核心,这些都是需要考生在考前需要与外界积极交流的信息关键所在。
我曾经仔细观察过班里40多个同学,发现虽然大家的复习时间基本相似,但是没有任何两个人的复习安排是一样的。结论很简单,就是做自己的计划。不同人的生物钟不同,因而不同时段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同,我属于夜间思维活跃的人,所以我会把夜间的高效率留给自己听网络课程,第二天白天把老师讲的技巧方法加以应用,这是我学习事半功倍的窍门:效率最高的时段留给能产生最大效益的事。
杜同学: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传播学 初试406分
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抗遗忘强化训练。
我准备考研的时间说长很长,说短也很短。因为我考了3年,但实际上最后一次真正复习的时间不过短短一个多月。要想把长期的复习压缩到一个多月来完成,必须保证这几十天是充分有效的,我的秘诀就是只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突击强化训练。尤其对于考过研的同学而言,第一次考得不错的学科第二次不见得就能继续拿高分。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性漏洞,第一年你避开了,可能第二次考试就遇上了。
该怎么检验自己的薄弱环节?建议选取近三年的考研真题,在规定的时间内做一遍,分析错误之处和猜对之处,然后你就知道你的工夫该花在哪里,你的解题水平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这个方法能帮助你更好的把握今后的复习方向。每个辅导班、每本参考书都是根据大多数人的情况设定的,具体到每个人,肯定有不适合他的地方。考生需要围绕真题和考纲,永远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缺什么补什么。对于掌得很好的知识点,大可不必再花大量时间,要知道在投入相同的情况下,薄弱环节的产出率最高。
在这里我推荐给同学们两个学习的技巧,一是“抗遗忘强化训练”,这是一个很适合短期突击的复习技巧。我针对自己薄弱的知识点为中心,搜集类似或相关的题型,加大训练的题量。重在理解和研究答题技巧,短期内变身为一台答题机器。这时无论是在知识储备、答题技能、临场感觉、心里素质等方面都达到一个相对理想的状态;二是“增量记忆法”:每看一遍书,都只是记一些薄弱知识,而不是全部,这样就能很快的把书都看一遍,然后觉得特别有成就感。这个方法在后半段复习时还是很实用的。
除了补薄弱环节,大家也需要注意强化自己的比较优势。例如,英语阅读成绩与英语水平的相关性很低,翻译和写作成绩与英语水平的相关性则较高,所以在最后一个阶段可以多花时间在翻译和写作上。
考研大纲 | 考研经验 | 考研真题 | 考研答案 | 考研院校 | 考研录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