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留学,金融专业受到很多学生的欢迎,麻省理工学院金融硕士更是很多人心中的理想大学。申请竞争程度相当地惨烈,下面是一位牛人申请麻省理工金融硕士的经验,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在申请者中脱颖而出的。
MIT金融硕士(MSF)项目详细解析:
MIT-Master of Finance (MFIN)位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市
网址:http://mitsloan.mit.edu/academic/mfin/
排名:商学院 5 (Usnews) 综合 4 (Usnews) 金融研究生 4 (Usnews)
招生人数:60左右
申请截止时间:11月2日
工作经验:网站上写的是不要求,但是从录取情况来说,除非特大牛,应届生基本没希望。今年我特别派了一个美国的学生潜入该校当面仔细询问招生官,再次核实了以上情况。
项目时长:1 年
学费:6万8千刀或7万2千刀(3 学期)
GT成绩:2010年平均GMAT:731(区间700-770),TOEFL 107(102-113)
所有材料一律网上提交。
DEADLINE:Jan. 6
地点:麻省
简介:在大陆基本只招收清华,北大,复旦和浙大的学生。MIT大名鼎鼎,不用多做介绍。
Class Profile:
Male: 67%
Female: 33%
Age Range: 20–28 years
Average Experience: 13 months
Average Undergraduate GPA: 3.78
GMAT Range: 700–770*
GRE Quant Range: 700–770*
GRE Verbal Range: 420–730*
*Middle 80%
Undergraduate Majors:
Business and Commerce: 20%
Computer Science: 7%
Economics: 32%
Engineering: 22%
Humanities/Social Sciences: 2%
Math: 14%
Science: 3%
2010–11 Tuition and Costs(for one student for one year)
Tuition..........................................$72,000
Books & Supplies................1,800
Computer.........................................3,000
Food..........................................................4,500
Fees....................................................................272
Personal*..........................................2,850
Housing............................................13,500
Transportation........................2,496
Total..............................................$100,418
*Includes medical insurance
The MIT Sloan Master of Finance is an intensive 12-month program designed to prepare students for a broad range of careers in the financial industry — careers requiring analytical rigor and the ability to innovate around market challenges.
M.Fin. students arrive at MIT Sloan in the summer. They plunge in to foundational coursework and career development programs followed by two semesters of required and elective courses. All M.Fin.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complete courses in finance theory and corporate accounting, an advanced course in the analytics of finance, and a proseminar. Proseminars allow students to put theory into practice on real-world projects directed by leaders in finance.
At MIT Sloan, concept-based action learning is delivered by offering exceptional learning opportunities outside the traditional confines of the classroom. For M.Fin. students, this begins with the proseminars and extends to a host of laboratory courses, treks, and speaker events at MIT.
下面来看看MIT金融硕士的具体申请分析:
一、专业/研究方向申请形势的介绍及与相关专业的横向比较
1、专业与专业间的横向比较:
金融专业是商科下的一个专业方向。同其他文科,工科,理科相比,它将来的资金回报率要远远高于其他的专业。因为它将来的就业方向就是银行和发展公司,直接面对的就是钱。所以说金融专业一直都是比较热门的专业。也正因为是这样,他拿奖的几率就非常小。如果家里有钱的话,选择这个专业的话,将来还是会有比较好的发展的。
2、专业内不同类型的program/二级专业的比较:
目前美国的金融类硕士分为三种、金融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金融(Finance),和金融分析(Financial Analyst)。金融工程强调数学和计算机背景,申请较为困难,而且就业方向主要为期货、股指相关高薪但就业机会不多的行业。金融专业申请相对难度要小,但是理论性强、就国际学生而言,就业形势不如其他两个方向。金融分析专业与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不同,它的hard skills不论在哪个国家都可以通用,同时该专业的国际学生在美国不仅就业率高,薪水高,而且还相当受人尊重。此外,该专业的硕士学位申请难度要比其他金融类硕士要小的多。但是整体来说,金融专业申请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而且由于将来的资金回报比较高,所以拿奖得可能性比较小,如果想要拿到奖,必须有一个很强的背景来支持。
3、专业近年录取形势和变化介绍
美国大学的经济学教育主要是大学本科生和博士生教育,而硕士生教育并不重要。如果说美国的本科生教育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话,美国的博士生教育却已形成一套独特的、逐渐向全世界流传的模式。从课程设置、考试筛选、到论文指导,美国的博士生教育模式的成功使得美国在经济学教育上在全世界占有绝对优势,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所以美国模式值得认真研究、借鉴。美国在金融专业上,开设master的学校相对phd要少,而且有些学校对于master的要求较为苛刻,因为好多学校将金融的master归到了mba下面。我统计了一下开设了msf的学校,可能不太全,仅做参考。
那到底什么样的背景最受欢迎呢?本科理工背景,名校MBA,或者Ms. Econ, Stat, (top 30),工作2-3年以上(挺重要的,虽然没有几所学校明确说明要工作经验,但是这已经是约定俗成的定式了), GMAT 700以上(700以上其实就够了,是个标准线,当然740以上最好)。美国finance的PhD比较偏爱理工科背景的人,尤其是MIT, Harvard, Princeton, Cornell, Duke这样的牛校,对理工背景的人特别偏爱。最典型的例子是Stanford。Stanford的中国phd们,这么多年来全都是有着深厚数理背景的人 (今年又招了三个原来北大的牛人,两数学一物理,一水儿的奥赛金牌,在美国的top univ.)。所以,要申请金融专业的学位,必须要有一个很好的专业背景,而且最好能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这样才能保证得到一个很好学校的录取,甚至是 offer。
如果你在美国,finance PhD毕业之后要么b-school作professor,要么去industry。前一种出路的好处是生活相对而言会比较稳定,而且有假期,收入也还不错(按照去年的标准,top b-school finance的起薪在16万左右,有朋友拿到18万以上;一般的finance系能给到14万左右)。但也有坏处,其中一点就是前六年要拼死拼活的争取拿tenure,从这个意义上讲,其生活和读PhD的时候没什么差别。再就是现在finance professor越来越不好作,今年的job market更是差得可以。后一种出路,去industry,也许会有很好的发展机会,但不确定性很强。一般在industry的前若干年也是会很累的,但不同的是工作干完了也就没有事了,换句话说,是给别人干活,这与在academia里给自己干活是很不一样的。
二、关于申请
大家普遍的印象是,finance系喜欢招数理背景好的申请者,这一点儿都没错,但不要把这一条强调得太过分。其实看重 math/physics背景主要始于90年代。当时随着asset pricing中的derivatives pricing的大行其道,有着坚实math/physics背景的人成为各b-school的宠儿。80年代中到90年代末期之前都应该算是 finance的黄金时期,学术界上代表性的是几位众望所归的金融经济学家先后得到诺奖。modigliani独享85年诺奖,markovitz,miller和sharpe分享了90年诺奖,merton和scholes得了97年的,如果black当年在世的话,也是当仁不让的另一位得主。(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其他一些经济学家如arrow,debreu,tobin及lucas等人也在financial economics中有开创性的贡献,只不过不完全归为此类而已。)业界的表征是hedge funds的大量涌现以及新的financial instruments的出现和使用。由john meriwether领衔的salomon brothers arbitrage group更可以说是把finance phd及prof们带到industry的先驱者之一。随后wall street各大投行纷纷效仿,一大批phd们成为了trader。89年larry hilibrand的2300万年终bonus是wall street all time legends之一,让业界体会了“智慧的价值”。arbitrage group的这一“dream team”后来搞的LTCM更是传奇,只不过是downside,正应了中国的老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个人认为LTCM的倒掉是这几年没有 finance牛人得到诺奖的原因之一。
虽然可以说derivatives pricing的风潮已经基本过去,但其对于finance领域的影响仍在。对于申请phd的人来说,这一因素是不可不考虑的。最典型的例子是 stanford。前文中已经提到,stanford的中国phd们,这么多年来全都是有着深厚数理背景的人(今年又招了三个原来北大的牛人,两数学一物理,一水儿的奥赛金牌,在美国的top univ.)。建议两种人不要申请stanford:一是没有数理背景的;二是从国内申请的。那些math/physics major的朋友们倒是可以认真考虑一下这里。从某种程度上讲,甚至不需要太多fin/econ的知识。(潘军说她当初physics phd毕业之后的最初想法是去wall street工作,但发现好多东西不懂,于是就想“系统的学一下finance”,然后就...)
那些fin/econ背景的申请者们用不着担心,其实上面说的是一个特例。总体上,各大finance系固然强调数理背景的重要性,但程度远不及stanford那样。而且,似乎有一个趋势:有着扎实fin/econ背景的人更容易受到青睐。
通过上面对美国研究生申请中如何申请MIT金融硕士的信息解读,相信对于很多计划申请美国MIT金融硕士的人来说,可以参考上面的信息来提前做好美国研究生申请的准备和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