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和掌握礼仪,就可以做到触类旁通,待人接物恰到好处,不失礼。不仅可以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还能促进人与人的交往,为工作或学习带来便利。下面是小编在留学群为你分享的礼仪知识,欢迎您前来参考和学习。
第5节 仪态礼仪
仪态,指的是人的姿势,举止和动作。
仪态应当力求美化。注重仪态的美化有三个标准:一是仪态文明。要求仪态要显得有修养,讲礼貌。不应在异性和他人面前有粗野动作和行体。二是仪态自然。要求仪态既要规则庄重,又要表现得大方实在。不要虚长声势,装腔作势。三是仪态敬人。要求力禁失敬于人的仪态,要通过良好的仪态来体现敬人之意。四是仪态美观。这是高层次的要求,它要求仪态要优雅脱俗,美观耐看,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仪态举止是必要的。它至少要包括坐姿、站姿、走姿、手势、体态等等,也包括目光和微笑等。在这里主要讲述三种仪态语言,它们是表情语、手势语和体态语。
人的表情中最集中、最丰富的地方是由眉毛、眼睛、鼻子组成的一个“三角区”,最突出的是“眉目传情”。我们这里主要讲述目光语和微笑语。
1、心灵的语言——目光
印度诗人泰戈尔说:“一旦学会了眼睛的语言,表情的变化将是无穷无尽的。”说明眼睛语言的表现力是极强的,是其他举止无法比拟的。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给人以感情充沛、生机勃发的感觉;目光呆滞麻木,则使人产生疲惫厌倦的印象。
在社交礼仪中,正确地运用目光,能恰当地表现出内心的情感。在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时,目光的交流总是处于最重要的地位。信息的交流要以目光的交流为起点。交流过程中,双方要不断地应用目光表达自己的意愿、情感,还要适当观察对方的目光,探测“虚实”。交流结束时,也要用目光作一个圆满的结尾。在各种礼仪形式中,目光有重要的位置,目光运用得当与否,直接影响礼仪的质量。
在掌握并正确运用自己目光语言的同时,还应当学会“阅读”对方目光语言的方法。从对方的目光变化中,分析他的内心活动和意向。随着交谈内容的变化,目光和表情和谐地统一,表示很感兴趣,思想专注,谈兴正浓。对方的目光长时间地中止接触,或游移不定,表示对交谈不感兴趣,交谈应当很快结束。交谈中,目光乜斜,表示鄙夷;目光紧盯,表示疑虑;偷眼相觑,表示窘迫;瞪大眼睛,表示吃惊,等等。目光语言是千变万化的,但都是内心情感的流露。学会阅读分析目光语言,对于正确处理社交活动的进行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注视的方式
场合不同,注视的方式也不同。
见面时目光正视
见面时,不论是见到熟悉的人,或是初次见面的人,不论是偶然见面,或是约定见面,首先要眼睛大睁,以闪烁光芒的目光正视对方片刻,面带微笑,显示出喜悦,热情的心情。对初见面的人,还应头部微微一点,行一注目礼,表示出尊重和礼貌。
集体发言时目光扫视
在集体场合,开始发言讲话时,要用目光扫视全场,表示“我要开始讲了,请予注意”。 ③与人交谈时目光对视
在与人交谈时,应当不断地通过各种目光与对方交流,调整交谈的气氛。交谈中,应始终保持目光的接触,这是表示对话题很感兴趣。长时间回避对方目光而左顾右盼,是不感兴趣的表示。交谈和会见结束时,目光要抬起,表示谈话的结束。道别时,仍用目光注视着对方的眼睛,面部表现出惜别的深情。
但应当注意,交流中的注视,决不是把瞳孔的焦距收束,紧紧盯住对方的眼睛,这种逼视的目光是失礼的,也会使对方感到尴尬。交谈时正确的目光应当是自始至终地都在注视,但注视并非紧盯。瞳孔的焦距要呈散射状态,用目光笼罩对方的面部,同时应当辅以真挚、热诚的面部表情。交谈中,随着话题、内容的变换,作出及时恰当的反映。或喜或惊,或微笑或沉思,用目光流露出会意的万千情意,使整个交谈融洽、和谐、生动、有趣。
(2)注视的部位
场合不同,注视的部位也不同。一般分为公务注视、社交注视、亲密注视。
① 公务注视。在洽谈、磋商、谈判等严肃场合,目光要给人一种严肃、认真的感觉。注视的位置在对方双眼或双眼与额头之间的“三角区”区域。
②社交注视。这是指在各种社交场合使用的注视方式。注视的位置在对方唇心到双眼之间的“倒三角”区域。
③亲密注视。这是亲人之间、恋人之间、家庭成员之间使用的注视方式。注视的位置在对方双眼到胸之间的“大三角”区域。
2、甜蜜的事业——微笑
微笑可以表现出温馨、亲切的表情,能有效地缩短沟通双方的距离,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心理感受,从而形成融洽的交往氛围,因而微笑不仅是一种外化的形象,也是内心情感的写照。
人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表现在面部有“喜、怒、哀、乐”等多种形式,其中,“笑”在人际交往中,有着突出重要的作用,面对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况,如果能用微笑来接纳对方,可以反映出本人高超的修养,待人的至诚,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
微笑具有一种磁性的魅力,它可以使强硬者变温柔,使困难变得容易,所以,微笑是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是广交朋友,化解矛盾的有效手段,美国希尔顿旅馆总公司董事长康纳?希尔顿50多年里,不断地到他设在世界各国的希尔顿旅馆视察,视察中他总是经常问下级的一句话是:“你今天对客人微笑了没有?”
微笑的功能是巨大的,但要笑得恰到好处,也是不容易的,所以微笑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
微笑的要求是:发自内心,显示亲切,多方协调。
多方协调就是要由眼神、眉毛、嘴巴、表情等方面协调动作来完成。
要防止生硬、虚伪、笑不由衷。要笑得好并非易事,必要时应当进行训练。下面介绍三种方法:
自己对镜子。可以自己对着镜子练习,一方面观察自己的笑的表现形式,更要注意进行心理调整,想象对方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是自己多年不见的朋友。
同伴多评议。还可以在多人中间,讲一段话,讲话时自己注意显现出笑容,并请同伴给以评议,帮助矫正。
平时多运用。生活中要时不时的强制自己多用微笑来对待生活。时间长了,自己养成了微笑的习惯。
手是人类最灵巧的器官,它不仅用于劳作,还能表达出细微的情绪变化,因此,我们在交往中要重视自己的手部的动作。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有意无意地借助各种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情感。久而久之,某个手势便会成为一种定式,什么手势表现什么意思,大家心领神会、不言自明。
1、“请”的手势
在标准站姿基础上,将手从体侧提至小腹前,优雅地划向指示方向,这时应五指并拢,掌心向上,大臂与上体的夹角在30°左右,手肘的夹角在90°~120°之间,以亲切柔和的目光注视客人,并说些适宜的话语,比如“请!”。
2、跷大拇指表示高度赞誉
中国人对这一手势赋予积极的意义,通常用它表示高度的赞誉。寓义为“好!”、“第一!”等。
在希腊,跷大拇指却是让对方“滚蛋”的意思。中国人在与希腊人交往时,千万不要用跷大拇指去称赞对方,那样一定会闹出笑话,甚至产生不愉快。但是在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跷大拇指则是搭车的惯用手势。而用好自己的“拇指语言”,有助于自我交际的成功。
3、摆手手势说不
人们前后摆动整只手,则表示’“不”、“不对”、“不同意”或“没有”。 其具体作法是:向前伸出胳膊,手心向外,但胳膊不动,只是用手指上下摆动。
在欧洲,人们见面时习惯用“摆摆手”来打招呼。但是美国人打招呼时总是摆整只手。
4、指点手势分场合
在需要讲解的时候指点手势就是解释的意思。
在交谈中,伸出食指向对方指指点点是很不礼貌的举动。这个手势,表示出对对方的轻蔑与指责。更不可将手举高,用食指指向别人的脸。西方人比东方人要更忌讳别人的这种指点。
5、“V”型手势表胜利
伸出食指和中指,比划作“V”形表示“胜利”,“V”是英语单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传说,“V”字形手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尤其要当时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一次游行检阅中使用了这一“V”形手势,使这个手势迅速地广泛地流传开来。
在我国,“V”形手势表示数目“2”“第二”或“剪刀”,一只手中指和另一只手食指交叉相叠表示数目“10”和“加号”。在香港,这一手势则表示“关系密切”。
6、响指手势需慎用
响指就是用手的拇指与食指弹出“叭叭”的声响。它所表示的意义比较复杂,有时是表示高兴,有时表示对所说的话或举动感兴趣或完全赞同,有时则视为某种轻浮的动作,比如对某人或异性“叭叭”地打响指。
在陌生的场合或听取演讲时,轻易地响指,会使人觉得没有教养,碰到熟人打招呼时也来上一声响指,也会使人觉得不舒服。总之,这是一种很随便的举止,慎用为好。
肢体语言是人际交往中常用的一种交流形式。使用得当,会给人以更深刻、更鲜明的印象。好的肢体语言不仅可以很好地表情达意,而且可以以优雅动人的体态,给人的视觉以美好的感觉,产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相关推荐:礼仪栏目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