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

目录

中外名著--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 liuxuequn.com - 中外名著读后感 】

  作为人类思想精华的名著书籍,一直都是大家在学习和参考的典范,也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必修课。读后感与其看做是种作业还不如看做是一次对于原著作者的思想交流、碰撞。本栏目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名著读后感资料,希望大家在这里能找到相同的火花,多交流。
(本文为你提供读后感范本两篇。)

篇一: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迹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因为时间太短暂,我花了几个晚上就把这本书看完了,内容太多了,结果什么也没发现,记住的也很少.印象非常深刻的倒是作者的构思.书的开始几章,不觉得有什么异常,但越往下读,越觉得诡异,仿佛作者也有预料不到的结尾似的;尤其是那个哲学宴会,真是个悲惨的结局,也真是个奇怪的想法. 这奇怪的是苏菲和艾伯特竟然渐渐察觉到了少校和席德的存在,而这种察觉又是通过少校的笔写出来的,这种角色的反抗,一边是虚幻的,因为它和角色一样,存在于少校的内心;一边又是真实的,因为它是苏菲和艾伯特的真实情感,脱离了少校的控制,最终获得了成功.被创照者的安排下逃出了创造出的世界,同时也逃出了创造者的安排,这个小小的扭结,使人有一种糊涂的感觉,真实其实就是虚幻,.小说原本是虚幻的,就必须用心去承认小说里所谓的现实世界,唯有这样去读才能把自己融入道小说中,体会书中任务的喜怒哀乐,激起共鸣,最大显得地去体会作者地原创动机.可是当我把小说中的世界当成是真实的时候,作者笔锋一转,竟然搞出了原来的世界也是虚幻的现实.在那一刻,冲击在心间的感觉竟是昨天已成虚幻,一切事情在我脑海中好像都变得千奇百怪,一个又一个的版本在脑海中浮现, 到底那个版本是真?这好似看恐怖片,总会给人惊耸的感觉.刹那间,我不知道自己是谁,谁又该是我,最可怕的是连自己是否存在都需要证明呢…….

  苏菲的世界固然是一篇哲学的发展史,但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与人类文明的足迹点滴相印.与其说是在看一篇哲学史,倒不如说人类文明的通史纵会眼底.在浩瀚的历史文明的发展史中,每一个我不过是道星光.一点水滴.那段深夜里在教堂以小时卫单位计算历史进程的对白再明白不过.它反衬着个人生命的短暂,无不倍觉珍惜与伤感.”我思故我在”!?可我茫然要问,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候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

篇二:

  挪威作家乔斯坦在他的那本著名的《苏菲的世界》里的第一句这么写道:“苏菲放学回家了。有一段路她和乔安同行。”

  有点羞愧的是,作为上世纪末西方社会公认的最优秀的哲学通俗读物之一,这本被当作西方青少年哲学启蒙书的《苏菲的世界》,我二十四岁才第一次读到。我接触西方哲学很晚,大学的时候零零散散的上过一些哲学的选修课程,喜欢上它也是近两年的事情。可能大部分的中国学生和我一样,如果不算那些基础教育里思想政治课中朦朦胧胧而且不成系统的唯物主义理论,几乎就没有受到过任何其他方面的哲学教育。哲学在古希腊语里的本意是“爱智”。抛开意识形态的问题,在中国人的眼里,这门关于“热爱智慧”的科学,恐怕根本就不会比数学物理这样具有明显社会实用价值的科目更吸引中国的教育业者。

  你是谁?

  我们从哪里来?

  在这是《苏菲的世界》里的哲学家最开始提出的两个问题。在很多人眼里,《苏菲的世界》恐怕是一部很具有魔幻色*彩的小说——不过千万不要以为我说的魔幻指的是托尔金魔戒上铭刻的咒语或者某个男孩头上的闪电疤痕,那也不是伊斯兰世界中神秘的苏菲主义,这只不过是个名称上的巧合罢了。我们所说的魔幻,是指它看起来严肃而温馨情节里却充满了荒诞与匪夷所思。故事发生在挪威,讲述的是一个名叫苏菲的小女孩,在一个陌生的哲学家的引导下,学习欧洲哲学,并认识到自己只不过是被某个作家创造出来的过程。这不是一本high书,没有大起大落的转折,它按照有关欧洲哲学的历史与文化而展开,平淡,虽悬念重生却波澜不惊。

  这本书对于没有文化背景的中国学生来说,在理解上的确会有些难度和缺乏系统性*。因为欧洲哲学史,说穿了就是一部贯穿着欧洲历史与文化的思想史:

  从古希腊爱琴海里发源的自然派哲学光芒,到雅典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人在整个欧洲所燃起的燎原的千年智慧之火;

  从人性*被献上神权祭坛的漫长中世纪,到人性*复苏的文艺复兴时期笛卡尔,斯宾诺莎等人的理性*主义和以洛克为代表的经验主义的碰撞;

  从启蒙运动里人权对于王权和神权的反抗,百科全书派对于自然和理性*的推崇,到黑格尔三段式的辩证法以及作为一个哲学家的马克思对人类的终极理想;

  从基督徒康德革命性*的人本主义到二十世纪无神论者萨特以人为中心的存在主义;

  哲学,在大众的眼里向来是艰深而晦涩的。光是那些“主义”的名词,就足够杀灭我们头脑中并不很充足的智慧。中国哲学相对于西方哲学来说,有个先天性*的不足,便是太过于强调主观感受,强调天人合一,从而造成理性*和客观的缺乏。黑格尔曾经说中国是没有哲学的。我想他的意思,是指中国没有类似于西方这样主要依靠理性*而搭建的哲学体系,而是更多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在这一点上罗素曾说黑格尔是幼稚的)不过,作为一门关于智慧的学问,我倒是很同意冯友兰先生的话,中国哲学情怀是高于欧洲传统的宗教境界的。至少它其中还有“庄周梦蝶”这样浪漫魔幻的世界观。对于和智慧抱团取暖的哲学家来说,最孤独的事情莫过于自己无法思考和无法拥有智慧。在这一点上,中国的古典哲学家,他们并不孤独。

  智慧是哲学的本质,而人生才是哲学的外在意义。《苏菲的世界》里显然更多的注重于人生观的建立。萨特曾说,因为存在高于本质,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需要构建自己的人生。二十年前那个在山海关自杀的青年说他看到了人类的末日,他死的时候身旁摆着《圣经》和《瓦尔登湖》。他把人的存在构架于理想主义的层面是对幸福的绝对忠诚,但破灭之后却也是对生命本身了无意义的反证。正是因为人生的无望和迷茫,所以很多人便去探求于一种“超越理性*”的关怀。维特根斯坦说宗教是人对痛苦的一种“解脱的渴望”,尼采说“上帝已死”,后来又有无神论和唯物主义者“人说,要有上帝,于是便有了上帝”的调侃。其实对上帝的怀疑,也就是人类对于“自我”的迷茫。很多身为基督徒的哲学家都有这样的矛盾,如果说理性*是上帝的恩赐,我们是否应该用这种恩赐去探知他?我生命中曾有好几位跟我关系密切的基督徒,他们很清楚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上帝是否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相信。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基于信仰的事实,却也能很好的给予他们现世的安稳,充实和幸福。

  哲学中最好的思考方式莫过于提出问题并用理性*去寻求解答。人类是理性*的动物(毕达哥拉斯),你很难想象,同样的一些分子构成的碳水化合物组成的大脑为什么偏偏让人类拥有了理性*,猪就不知道最近正在流行一种以它的名字命名的瘟疫。如果没有理性*,我们的地球仍然是宇宙的中心,世界可能还在九头大象的背上。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如果我问人从哪里来,估计有一群人会翻开圣经的创世纪念出他们喜欢的句子,而另外一部分人的思维就会跳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从英格兰出发的小猎犬号上了。西方的哲学,以研究人的理性*存在的价值为终极目标。如果真有一个超越一切并代表所有终极价值的“神”存在,那么哲学便是用来和这位神沟通的巴比塔,而理性*便是用来建这座塔的石料。这实际是一个在有限的未来里人类无法完成的浩大工程。更何况,我们并不知道,这位“神”会不会在我们建成之前摧毁它。如果你能抛开一切现世烦恼,你会发现,原来哲学的终极命题,虽然没有像精灵公主与独眼巨人带着纯粹的美好或者丑陋,也确确实实如同这座巴比塔一样透露着让人不可探知的魔幻意境。

  两年多关于哲学书籍的阅读,常常让我觉得哲学,仿佛是一架人性*的风车,在人性*的作用下转动,并引发思考。我不知道是否因为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之神雅典娜是个女人,所以在哲学史里,男人们更“爱智”。哲学的世界是男人的世界,鲜有著名女性*哲学家的存在。我想,之所以说以女性*为观察视角的《苏菲的世界》是一本优秀哲学启蒙书籍的原因,除开作者乔斯坦对西方哲学的通俗故事化,恐怕也是因为行文中浓郁的人文及女权主义气息吧。

  《苏菲的世界》里的故事主体,不同于柏拉图理想国中那些望着岩壁上投影的洞穴人,而是一个三层嵌套世界里的苏菲与“上帝”的互动关系。作为“创作者”的上校创造了主人公苏菲的世界,而这本书的作者乔斯坦又创造了上校和他的女儿席德的世界。当苏菲得到真相的时候,她没有感觉一切变得虚无和意义丧失,而是希望摆脱这位造物主的干预——小说的最后触及了存在主义的精神核心。从上校的书中逃离,这是主人公苏菲最后的选择。对于这个结局,通常有两种理解,有人说这是在隐喻二十世纪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逃避,也有人说这是苏菲要努力逃脱束缚,并勇敢的完全“自我”。对于作者的立意,我倾向于后一种理解。 人,作为一种拥有开放意识的独立主体,我们应该对所有未知的世界充满无畏和反抗,不管我们从哪里来,不管我们本身多么弱小。

  “上帝”嗒嗒的敲击着键盘:“人,作为一种拥有开放意识的独立主体,我们应该对所有未知的世界充满无畏和反抗,不管我们从哪里来,不管我们本身多么弱小。”夜里,男孩从笔记本电脑里抬起头。

  “上帝”这么写道,TA微微的笑了笑。

  海滨城市无边际的黑夜里,海鸟银色*的羽翼划破天空,窗外微风习习,月朗星稀。

  男孩在想,在这个浩大的世界,他将与谁同行。

  读后感栏目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汇总

  读后感大全汇总

  中外名著读后感汇总

  四大名著读后感汇总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读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小编精心推荐

  读后感范文 | 读后感怎么写 | 读后感作文 | 四大名著读后感 | 中外名著读后感

  想了解更多中外名著读后感网的资讯,请访问: 中外名著读后感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qun.com/a/1685187.html
延伸阅读
如果每个人都能奉献出一些爱,世界究竟会变成怎样美好的世界呢?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假期爱的教育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初中假期爱的教育读后感(一)《爱的
2020-07-17
读了此书,你个人有哪些感受和体会呢?来好好的总结记录下吧!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暑假读简爱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暑假读简爱有感(一)《简爱》的作者是夏洛蒂·
2020-07-17
仔细读一读简爱,就会发现这是一本具有浪漫色彩的小说,那么内容也是非常的让人印象深刻,自由、浪漫、充满激情。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平凡的世界有感800字”,仅供参考,
2020-07-17
坚持不懈,就能得到成功!即使被摧毁,但却绝不会失败!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暑期初中生读老人与海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暑期初中生读老人与海有感(一)看了《老人
2020-07-15
书中描述的奇妙故事是否将你也带进了那个奇妙的世界呢?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暑假海底两万里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暑假海底两万里读后感范文(一)今天我满怀
2020-07-15
《苏菲的世界》讲述了一位十四岁的少女苏菲,不断地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800”,仅供参考,欢迎大家
2019-07-02
作为一名学生,有很多的东西是要我们自己去学习的。这一次阅读,你会有一些什么样的感受呢?记录下来吧!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生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020”,仅供参考,欢迎
2020-05-26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很好的小说,这本书毕业带给我很多的哲学道理,也揭示了西方哲学史的发展历程。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假期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假
2020-04-24
奇妙的想法总是惹人深思,读完后,你又有怎样的想法呢?以下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600字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苏菲的世界读后感600字范文(一)一
2020-02-22
在读完一本书后应该应该好好的去回味,去思考,看看自己还能从中得到什么。那么,你在读后,对这本书有什么样的想法呢?下面是由留学群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苏菲的世界读后感700字”,
2019-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