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世界各地的学生来到昆山校园”
——访美国杜克大学教务长彼得·朗
■本报记者 易鑫
“欢迎!欢迎!”访问晚宴上,美国杜克大学教务长、昆山杜克大学负责人彼得·朗先生举起酒杯,用拗口的中文,向来到美国杜克大学的中国访问团敬起了酒,他的发音引起了一片笑声。彼得转而用英语诚恳地说:“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能在中国,在昆山杜克大学再次见到各位,让我们为昆山杜克大学的未来干杯。”
博雅教育——
培养全面发展的国际化人才
记者在美国杜克大学访问的时候,正好传来一个消息——2013至2014年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将杜克大学列为全美第7位,与麻省理工学院和宾夕法尼亚大学并列,比上一年度上升了一位。
在彼得看来,杜克大学所取得的排名进步,与其一以贯之的博雅教育密不可分。广泛的知识领域,培养了学生的开放思想、批判思维,也培养了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以及丰富而健康的人性。在杜克大学,比出了尼克松总统这样的校友更让师生们骄傲的,是出了迈克·沙舍夫斯基这个美国国家篮球队教练,而杜克大学的校园文化,从这一点或许就可见端倪。“这里的课程设置、学习方式、师生关系都与国内完全不同,不只是专业知识的学习,还有团队合作,以及更广阔社会领域的接触。”一名来自上海的硕士一年级女生告诉记者。
据了解,这些模式都将照搬到昆山杜克大学。“昆山杜克大学的目标,就是在中国开创博雅教育,使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国际化人才,成长为优秀的世界公民。”彼得表示,设立后的前两年,将有50多位杜克大学教授在昆山授课,学校将有相当比例的外国学生就读,大部分项目都将设置海外学习模块,学生还可以赴美国杜克大学进行部分课程的学习。而且,昆山杜克大学的学生可以享受一流的职业发展指导和服务,而众多职业发展项目可以帮助他们找到理想的工作。”
谨慎探索——
从3个硕士学位项目起步
以研究型大学著称、哥特式的建筑……这些符号,都给杜克大学打上了谨慎严肃的标记。而在创办昆山杜克大学的脚步中,也可以看出杜克大学的谨慎办学风格。“具体的规划是,昆山杜克大学将先开设全球健康、医学物理学和管理学3个硕士学位项目,并颁发美国杜克大学学位。目前,该校已开始接受2014年秋季入学申请,一期(留学群 www.liuxuequn.com)招生规模为每学年400至500名学生。目标生源为50%的中国学生,50%的国际学生。”彼得强调。
本科生方面,杜克大学希望小规模地以交换生方式进行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通识教育,来检验这些教育在中国内地的反应,也让杜克的教授们有一个观察中国教育、体验中国教育的过程。彼得说:“为了让这一计划顺利开展,杜克大学在校内成立了一个‘中国事宜教授委员会’,专门负责讨论有关在中国内地办学的事宜。按照我们的设想,如果小规模试点成功,学校在5年之后将招收本科生,全面启动本科生教育。”
5年的试点——对于被外界戏称为“龟速”,彼得不以为然。“基于中国的高考制度,突破本科教育还有待探索,不能盲目放开。我们准备招生的三个硕士专业,都属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这在中国刚刚起步,我们可以在这方面形成特色。”
现代大学——
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和上海纽约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合作办学机构一样,昆山杜克大学采用的是现代大学治理结构,即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理事会成员包括来自举办高校武汉大学、杜克大学以及支持合作方昆山市的代表。学校的运行管理将遵循包括学术自由和信息开放在内的一系列指导原则。
“昆山杜克大学的举办,是为了在中国举办一所凝聚中美文化的高质量大学,相信也能扩大杜克大学在中国的影响力。”彼得说。他强调,杜克大学已经为建立昆山杜克大学投入了1000万美金,而且今后即使昆山杜克大学有收益,美国杜克大学也不会从中拿走一分钱。
“21世纪的中国,除了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一流高校外,也有私立学校、国际大学的加入,而合作办学顺应中国高教事业发展的潮流。相信有武汉大学和昆山市政府两个合作伙伴,昆山杜克大学一定会发展得很好。”彼得说。
《中国教育报》2013年11月1日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