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开幕,并引发全球关注。
外界何以对会期不过四天、闭门举办,且并非“整日子”的中共三中全会如此关注?
诚如法国《回声报》所言,在他们看来,根据中共传统,三中全会应宣布未来几年中国经济政策的纲领性改革方案。历史上这并不乏先例,1978年的三中全会开始了改革开放,而1993年的三中全会让中国重新走上加速经济改革的道路。
此次三中全会据消息人士称,将出台“前所未有的改革措施”,而会议前夕恰逢一系列较理想经济数据出台,一些外界人士据此认为,这些数据或有助于让中共领导人相信,此时正是推出改革关键措施的理想时间窗口。
中国如今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政策、发展和经济走向,对全球许多国家、行业和企业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在期许本届全会出台重大经济改革措施的前提下,对全会予以高度关注,自在情理中。
“来者熙熙,皆为利来,去者攘攘,皆为利往”。外界关心中国的事,说到底是因为中国改革开放后和国际社会在许多经济领域更加接轨,中国改革的走向,关乎更多国家和外国实体的切身利益;他们关注中国,说到底是关注自己的利益。正如《芝加哥论坛报》所云,如果中国能自本届全会后走向一个更自由的市场经济机制,芝加哥也好,西方世界也罢,都会从中大有收获。如果三中全会如某些人所猜测的,对私人资本和外资开放更多经济领域,西方企业就会从中受益良多。1978年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的果断决定,让美国经济从中受益,如今美国人当然期望习近平和本届三中全会也能复制这一幕。
当然,也有些观察家抱着更复杂的心态。如《洛杉矶时报》转引北京大学金融学客座教授迈克尔.佩蒂斯的话称,尽管外界对“过度依赖基础设施投资”的中国增长模式诟病不已,但从战后世界经济史不难看出,日本、巴西等许多曾有过快速增长阶段的经济体,都采取过和当今中国如出一辙的模式,中国当前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十字路口,将如何对这一既推动了中国经济增长、又暴露出种种弊端的经济模式加以总结、修正,是外界所普遍关注的。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外国媒体和观察家对三中全会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或对此前释放的部分信号做出过度解读,当后续信息发生出入时,就可能激发更热烈的讨论。
除此之外,正如法兰西24电视台、路透社和法国《新观察家报》等媒体所指出的,为期4天的闭门会议本身,就会产生一些关注吸附效应,因为这意味着外界只能静待至会议最后一天,也即周二(11月12日),才能通过例行的全会公报,获悉会议的具体内容,而在此之前,一切分析和议论,都只能建立在假说和传闻的基础上。
公务员推荐:
公务员时事政治 | 半月谈时评 | 公务员考试网 | 公务员报考指南 | 历年考试真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