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来看一个故事,该如何适应,如何顺利的完成过渡时期呢?以下的故事,是我送出去的学生讲给我的:
1、第一天上课,早点去找教室
从小到大,开学前学生们就分好班级,然后班主任分好座位……班主任是固定的,教室是固定的,座位也是固定的。到了美国情况完全不同,美国的高中实行学分制,课程分必修课和选修课,因此学生开学后,根据各自的课程计划,走进不同的教室,找到不同的老师。在中国,是学生坐在教室里等老师;在美国,是老师等学生。因此,每年开学,总有学生背着书包匆匆找教室的情景,特别是刚来美国读书的外国学生,如果没有学长带领,很难在第一天找到教室。
2、不要打破学校的校规
在国内上学,学校里都会有《小学生守则》、《中学生守则》,但是这些,一般都是摆设,学生们不会去注意到,也根本不会记得守则里面讲些什么内容。但是在美国的高中里面,在到学校之初,学校就会给学生一份详细的正式文件,需要详细阅读,并且签字确认。这个入学守则,与国内的不同,它从衣着、学校和社会的诚实、正直、性骚扰和其他非法骚扰、武器、酒精、烟草和药品、出课、逃学、机动车等各个涉及学习生活的细节做了规定。并且必须严格遵守。
举个例子,“必须吃早餐”也是守则之一,有个学生,刚到校时,就因为没吃早餐而受到处罚。我么你都知道,一日三餐早餐很重要,但这终究是个人的事情,中国家长和学生肯定不会想到学校会强制这一行为。美国人强调身体素质,并且认为你的身体素质不好,不健康,关系到学校教学理念的落实。
3、无处不是课堂
在国内上学,学生们大多是端坐于教室,听老师讲课,并不停的做着笔记。而在美国的课堂,博物馆,图书馆,甚至学校草坪,湖边,都可以成为老师的课堂。就曾听闻我的学生给我讲,他们的一堂化学课,老师在学校湖边,全副武装的穿着防爆服,给大家进行爆破试验。
4、寄宿家庭,是你在异国他乡的第二个家
很多刚到的同学们,会因不适应,或者是语言的原因,不愿意多的和寄宿家庭的爸爸妈妈甚至同龄的伙伴交流沟通,只是吃完饭,就回自己的房间做作业。
在这里,我要给大家的建议是,寄宿家庭的爸爸妈妈,提供给同学们住宿,吃穿,并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同学们。他们也倾注自己的精力和关心。所以,同学们,饭后茶余,帮助他们收拾下屋子,做些适当的家务活,聊聊美国人常聊的话题。慢慢的,你会觉得自己真的变成的了家庭的一部分的。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5、参加社团,和美国同学交朋友
很多家长找到我时,都会问我,孩子小小年纪一个人到国外读书,最难的是什么?心理关。有的男孩到了一年都适应不了,一直哭,说想妈妈。我的经验是,选择国外高中,至少得有5个中国学生。刚到美国,你会有各种不如意,甚至有外国学生来“欺负”你——跟他们熟悉后,你会发现,他们恶作剧,是想亲近你。但起初,你不会这样认为,有人就因为受不了同学“欺负”,中断学业,回国。我感觉,如果身边有5、6个中国学生,至少你心理上会有支撑,能帮助你度过最初的低潮期。 如何和美国同学交朋友?社团是个好机会。美国中学的社团文化浓郁,放学后,同学就进入各自的社团。例如我的学生报了篮球社,此后许多美国朋友都是由此获得。具体来说,许多社团是体育类的,涉及冰球、橄榄球、篮球等。美国中学的体育文化盛行,放学后健身房永远是最火爆的,大家都在抢机器,拼命锻炼!起初,中国学生想去锻炼,看到别人的肌肉,真有些不好意思。在美国,身体好,似乎是和学习好同等重要的,这点在大学申请时也有明显体现。所以,参加体育社团,锻炼身体,结交朋友,不失为融入美国校园的好机会。
嗯,看了这个故事,可能家长们会有所启发,只盯着各种排名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送孩子去留学,去美国读书,更多的,我们是去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是去接触,学习一个不同的环境和沟通模式。这些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