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校园里,匆匆走过的学子们。
美国国会前 杨元辰供图
大河报报道:深秋的清华校园,银杏叶黄透。微风吹过,摇落满地金黄。这金黄色铺就的校园小路上,24岁的大四学生孙洪枫步履匆匆。进清华前都是第一,进清华后必须有人倒数第一。孙洪枫不敢,也不愿停下脚步。
10月31日,来自河南的孙洪枫和学校其他9名本科生,斩获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震撼”了学弟学妹。
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被学生们视为“最高荣誉”。今年的10名获得者中,有三人来自河南,比例最高。
2013年,河南首次成为清华大学在京外招生的最大生源省份。连续9年,清华在河南省实际招生人数“正增长”。
10个本科生特等奖学金,河南学子占了仨
答辩现场
10月31日下午2点,清华大学主楼后厅内,一年一度的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正在举行。
每年的特等奖学金答辩,是全校学生关注的热点。当天,能容纳400余人的会场,坐满了前来“膜拜”的同学,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到得稍微晚了会儿,便和晚来的同学一起站在会场后面聆听。“学生清华网”还通过网络视频,为场外同学现场直播精彩的答辩环节。
今年,经过院系推荐、校奖助学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核、初评等一系列严格的评审环节,3500多名大四本科生中,共有15位候选人入围答辩展示环节,角逐“最高荣誉”。其中,建筑学院的翟上、人文学院的杨元辰、美术学院的孙洪枫等3人,都是河南籍学子。
面对各院系教师代表、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部分优秀学生代表以及往届特等奖学金获得者代表共16人组成的“强大评委团”,15位特等奖学金候选人先后展示了自己在学习、科研、社工、文体等各方面的出色表现。
3个多小时后,评委现场投票,确定了答辩成绩前10名的同学。3名河南学生杨元辰、孙洪枫、翟上,分列第4名、第7名、第10名。而2005至2012年的八年间,获得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的44名本科生中,共有河南籍学子3名。
初识清华园
孙洪枫 边打工边学画,复读3年“敲开”清华门
2008年,孙洪枫上高三,正是艺考热门的时候,他主动选择学画。那年高考,孙洪枫成绩不错。当大家都为他高兴时,他却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决定:复读。他知道,自己的梦想是清华。
11月3日,北京雾霾尽扫,湛蓝的天空中,耀眼的阳光刺得人睁不开眼。
从清华大学的东门往里走,光芒在银杏叶间跳动。校园东南角的美术学院,孙洪枫坐在教室内,手拿雕刻刀,细致地修饰着面前的雕塑。
停下手中的动作,孙洪枫回想,若没有当年的“死死坚持”,恐怕没有今日在清华园中的“汲取营养”。
孙洪枫的老家在商丘虞城县,县里的春来高中是他的母校。家里经济条件拮据,孙洪枫上高中以后只能选择半工半读,不仅不能向家里要钱,还定期寄钱回家。
2008年,孙洪枫上高三,正是艺考热门的时候,他主动选择学画。那年高考,孙洪枫成绩不错。当大家都为他高兴时,他却做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决定:复读。他知道,自己的梦想是清华。
第二年,孙洪枫独自来到北京寻找梦想,但没想到,一复读就是3年。
为了生计,他用一半的时间学习绘画,一半的时间四处打工,住在每月250元房租的地下室里。最艰难的时候,他曾和老乡一起开货车跑长途运输,一连两天没有合眼睡觉……看着儿子这么辛苦,父母劝他放弃,可孙洪枫说:“我要坚持,死死地坚持!”正是孙洪枫的“死死坚持”,复读到第3年,他以专业课排名全国第30名、文化课“领跑”河南省的成绩,如愿考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
翟上 一个有实力的幸运男生
回首过往,翟上,这个毕业于洛阳理工学院附中的男生直喊“幸运”。当年的他幸亏有20分的加分,才走进清华园。
“压力好大,没想到大学里竟会这么忙!”垂下眼睑,今年刚从郸城县一高考入清华大学的谢良臣有些不好意思,他说自己感到迷茫。
谢良臣今天的感受,同样来自河南的孙洪枫、翟上、杨元辰也曾有过。
初进清华,翟上也曾心有迷茫。“上清华只是对自己高中以前的肯定。”他说,清华里高手如云,每一步都要尽到全力,做到问心无愧。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翟上,大学里将70%~80%的时间“分配”给了学习和科研。
回首过往,翟上,这个毕业于洛阳理工学院附中的男生直喊“幸运”。当年,他的高考成绩“裸分”645分,没能达到清华的录取分数线,幸亏有20分的加分,才能被录取。被翟上认为“不高”的这个分数,那年也在河南省排到第20名。这次清华特等奖学金答辩,翟上排名第10,又让他觉得自己很“幸运”。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每次给予翟上“幸运”的,是他的实力。
在清华的三年时间里,翟上斩获许多“第一”:连续三年学分绩专业第一,14门课获大班第一,获全国部分地区大学生物理竞赛(非物理类A组)一等奖,第21届“人环奖”清华大学第一名,第七届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第一名,综合一等奖学金……
杨元辰 出身名校,目标明确
列日程表,是她每周都要做的事。
一年又一年,一批批河南学子进入清华。
外语系的杨元辰毕业于郑州外国语学校,从河南“名校”来到全国“名校”,她也是在一学期后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列日程表,是她每周都要做的事。因为,每周有明确的目标,才有方向。
著书穷日晷
孙洪枫 给自己立规矩不能倒数第一
美术学院学生会主席、美术学院团委副书记、清华大学共青团委组织部思源骨干组组长、美本10党支部书记、雕塑系美018班长……“顶着”一堆头衔,孙洪枫带着同学干出不少实事。
“来清华之前都是第一,到这里后必须有一个人倒数第一,压力自然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书记、副主任李鹤说,每年新生开学,系里都会给学生们上入学第一课,告诉学生要调整好心态,要接受“必须有人倒数第一”的现实。
压力大,太忙,不能倒数第一,孙洪枫给自己立下“规矩”:用高中的节奏上大学。早上7点多钟起床,夜晚1点多钟休息,是孙洪枫每天的“作息表”。这18个小时里,他不敢有丝毫懈怠。
“又红又专,全面发展”,是清华大学的育人理念。课业精进自不必说,孙洪枫他们要在各个方面磨砺自己。
美术学院学生会主席、美术学院团委副书记、清华大学共青团委组织部思源骨干组组长、美本10党支部书记、雕塑系美018班长……“顶着”一堆头衔,孙洪枫带着同学干出不少实事。
2011年,他和同学们一起到永城芒砀山中的一所小学支教……前往第七届国际大学生环保漫画插画大赛进行志愿服务、赴西北专业考察、公派赴美国圣地亚哥UCSD交流学习。
一张整洁的书桌,一名女学生安静地坐在桌前,托腮沉思。“不平静的书桌”,是孙洪枫为面前的这座雕塑起的名字,创意源于一二·九运动时,这件尚未完成的雕塑,将被竖立在北京植物园一二·九纪念亭内。北京团市委面向社会发起“青年服务国家——一二·九主题雕塑征集活动”,经过多名业内“大佬”的评审,全国仅有8件雕塑享有这样的“待遇”。这,仅是孙洪枫获得的许多奖项和荣誉之一。
站在清华校园,孙洪枫时常想起自己的家乡豫东平原。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令他眷恋。孙洪枫说,毕业后他想回到家乡河南,做一名老师,播撒艺术之梦。
翟上 做科研是挺踏实的一件事
翟上的专注,让他的老师赵彬教授感到“难得”。三年时间里,科研一项接着一项。他说,手头一直有事,心里踏实,而做科研就是挺踏实的一件事。
“你们看过学霸姐妹花马冬晗、马冬昕的答辩吗?”采访中,翟上曾这样问。那年他上大二,这对孪生姐妹的精彩答辩,以及现场“晒出”的时间表,让翟上感到“震撼”,更成为清华学子中的一段“传奇”。“那时间表做得,太细致了,我就做不到呀!”边说边笑的翟上,丝毫没觉得,自己几天前也成了“震撼”学弟学妹的人。因为,他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科研上。
故宫倦勤斋年久失修,部分受损,夜间没电时仍须环境控制,他多次到现场测试,提出用合理搅拌减少误差,为最终方案打下基础;西部风能发电渐趋成熟,但风能采暖却鲜有应用,他和同学一起用风力机直接将风能转换成内能采暖,省去发电环节,提高效率;严寒季节采暖空调消耗大量能源,污染环境,排风深度回收困难,他带领“华梦队”进行专项研究,挑战这一“世界难题”;因时间冲突,他甚至放弃了即将拿到手的全国大赛奖项,而是选择去普渡大学研修,只为了在科研的道路上更进一步……三年时间里,科研一项接着一项,翟上累并快乐着。他说,手头一直有事,心里踏实,而做科研就是挺踏实的一件事。
翟上的专注,让他的老师赵彬教授感到“难得”。翟上说,他喜欢科研,想走学术道路,到国外的大学进修,然后回国贡献力量。
杨元辰 3年里走过31个国家
三年里,杨元辰的脚步走过了31个国家、百余座城市。在世界各国最优秀的同龄人眼里,看到了他们对正在崛起的中国的赞许,这让她感到兴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来自河南的女孩杨元辰说:“服务社会的志愿精神早已流淌进我的血脉。”大学三年的时光里,她先后担任紫荆礼仪队、百年马圈长跑、绿光远程支教和世界和平论坛等大型活动的志愿者;和德国交换之时,在海德堡汉学院义务讲授中文,传播中华文化;在美国实习期间,为推动众议院1518号法案禁止虐待赛马而四处奔走……投身公益的日子,让她在关怀他人的过程中收获了心灵的富足。结束了特等奖学金答辩的她,作为全球20位青年学者之一,已赴美国华盛顿特区威尔逊中心从事环境和能源安全研究,为推动中美双边合作,解决中国空气污染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年里,杨元辰的脚步走过了31个国家、百余座城市。杨元辰在世界各国最优秀的同龄人眼里,看到了他们对正在崛起的中国的赞许,这让她感到兴奋。未来,她梦想成为这样的人:一名女外交官,站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
她说:“在清华,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懂得知识是有责任属性的,学会了跳出对自身的关注,寻找个人与社会的最佳结合点。”
水木湛清华
学校评价 河南学生,努力、踏实、用功
“杨元辰是我们系最好的学生,是外语系从1989年到现在,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获得特等奖学金的学生。”说起自己的学生,外语系副主任吕中舌教授丝毫不吝啬赞美之词。
“她连续三年保持学分排名年级第一,很有语言天赋,德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课程都是最高分……”更让吕中舌教授称道的是杨元辰的不骄不躁。
清华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李先庭对翟上的评价是:学习成绩第一,科研又好,体育素质也不错,还做过班长、党支部书记,“在清华工科男生中,这么全面很难得”。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书记、副主任李鹤对孙洪枫的感觉是:靠谱、全面。
而他们三人,仅是河南学生在清华大学的一个缩影。
相关链接 河南成清华大学生源大省
2011年,清华大学推出自主招生新政——“新百年计划”。“新百年计划”包括“领军计划”、“拔尖计划”和“自强计划”三个部分。第一年的“自强计划”,最终有来自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6位同学获得了认定。河南占了5个,在全国排名第一。对于河南学生在其中表现出来的良好素质,清华大学方面予以高度认可。
今年,清华特等奖学金答辩前10名,有3名来自河南,比例最高。
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于涵说,多年来,清华从河南录取的学生质量保持在较高水平,这源于优秀考生一直积极踊跃报考清华。以近两年为例,2012年,高考理科实考成绩河南省前10名全部选择清华大学,文科全省实考成绩前7名中清华大学录取6名;2013年,高考理科实考成绩河南省前10名有9名选择清华大学,文科全省实考成绩前6名中清华大学录取4名。“清华之所以连年在河南省增投计划,正是为了回馈河南学子对清华的青睐。”
据于涵介绍,近年来,清华一直在对河南进行重点扩招,助力河南实现“人口大省”向“生源大省”的转变。2013年,清华大学通过高考录取141名河南籍学生,加上此前录取的保送生45人,以及艺术类考生8人,飞行员4人,全省共有198名优秀学生圆梦清华,再创历史新高,首次成为清华在京外招生的最大生源省份。
在清华大学河南招生组组长谢旭东看来,河南的基础教育扎实、均衡。“2013年清华通过高考录取的141名河南籍学生中,接近四成来自农村地区,超过半数来自县级及县级以下中学。”
日前,清华大学2014年“新百年领军计划”具有推荐资格的中学名单确定,我省23所中学获得27个推荐名额。与去年相比,今年获得推荐资格的中学增加了8所,新增中学中,县级中学占了3个,也反映了近年来河南省中等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均衡发展。
名词解释
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
设立于1989年,是清华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最高荣誉,其获得者应是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最为优秀的同学,或者是在某一方面具有突出特长或贡献,其他方面比较优秀的同学。
毫不夸张地说,学业成绩第一、科研好、社会工作经验丰富、有海外交流经历等,是竞争特等奖学金的基础条件。所以特等奖学金获得者,也往往成为其他学生眼中的“学霸”,甚至“学神”。
河南高考语文试题 | 河南高考数学试题 | 河南高考英语试题 | 河南高考理综试题 | 河南高考文综试题 |
河南高考语文答案 | 河南高考数学答案 | 河南高考英语答案 | 河南高考理综答案 | 河南高考文综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