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韩愈 《师说》 写作背景
我国古代自从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士族合法地垄断做官大权和经济大权,形成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上层士族的子弟,不管品德智慧高低,凭着高贵的门第,生来就是统治者,大了靠特权当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到了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这种风气仍然存在,上层“士大夫之族”自己不从师学习,也反对像韩愈那样公然为人师的人,还对别人的从师学习“群聚而笑之”。韩愈当时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就是在全国性的学府中担任一门课的教授。他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恶劣风气深恶痛绝。《师说》就是借为文送李蟠来抨击那些“耻学于师”的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传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的。这是一篇有卓越见解的文章。当时韩愈的斗争是很艰苦的,他的好友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里的一段话可以参考:“自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果者数矣。”
译文
古时候求学问的人一定有老师。所谓老师,就是传授道理、讲授专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道理、又有知识的,谁能够没有疑难问题呢?有疑难问题,却不跟老师请教,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便终究不会解决了。
出生在我前面的,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他学习;出生在我后面的,他懂得道理要是也比我早,我也跟他学习。我学习的是道理,哪裡用得着管他出生在我之前、还是在我之后呢?因此,不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不论年龄长大、还是少小,道理在那裡,老师也就在那裡。
唉!从师学习的道德,失传已经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难问题,是很困难的了。古时候的圣人,超出一般人够远了,尚且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不如圣人也够远了,却不好意思去从师学习。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蠢。圣人的所以成为圣人,愚人的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塬因吧?
人们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们。至于自己呢,却不好意思去从师学习,这真是煳涂啊。那些儿童们的老师,是教给儿童们读书和学习书中怎样加句号和逗号的(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书时,要先教学生如何对古文添加句号、逗号的教育),不是我所说的那种传授道理、解释疑难的问题。一种情况是读书不懂得加句逗号,一种情况是疑难问题不得解释,有的不懂句逗号就从师学习,有的疑难问题不得解释,却不向老师请教。小事学习,大事反而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是真正明白道理的人!
巫医、音乐师、各种手工业者,不把相互从师学习,当作难为情的事。读书做官的这类人,一提到叫「老师」、叫「学生」等称唿,就许多人聚集在一起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这样,他们就解群说:「他和他年纪差不多,学问也差不多。」称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足以可耻,称官位高的人为老师,就近于拍马。唉!从师学习的道德,不能恢復,从这裡就可以看出来了。巫医、音乐师和各种手工业者,是所谓的上层人物不与为伍的,但是,现在这些上层人物的明智程度,反而赶不上他们,岂不是奇而怪哉吗?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向郯(读谈)子、苌(读常)弘、师襄、老聃(读丹)请教过。郯子这些人,他们的品德才能,并不如孔子。孔子说:「叁个人一起走,那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高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业务,各有钻研与擅长,不过是这样罢了。
李家的儿子名叫蟠,十七岁,爱好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注全都学了,不受时俗的拘束,来向我学习。我讚许他能实行古代的道理,便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数学复习资料 | 高考英语复习资料 | 高考文综复习资料 |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 高考数学模拟试题 | 高考英语模拟试题 | 高考文综模拟试题 | 高考理综模拟试题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考复习方法 | 高考状元学习方法 | 高考饮食攻略 | 高考励志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