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由留学群考研政治复习资料频道为为您精心提供,欢迎大学参考。
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就是实践观点。
(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认识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认识客体是指进入人的认识活动,被主体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客观对象。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即认识和被认识、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①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②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③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2)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实践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唯心主义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把认识看做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经验的东西。其中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反省”的结果,是心灵的自由创造物;而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上帝的启示或绝对精神的产物。
(2)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是直观、被动的反映论。它有两个严重缺陷: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严重缺陷,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因而是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
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那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的反映不仅具有摹写性,而且具有创造性。创造性从根本上把人的反映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区别开来,它是反映的能动性的基本标志。
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从实践到认识
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从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性认识仍然是“生动的直观”,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直接性是其突出的特点。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具有抽象性、间接性的特点,它以反映事物的本质为内容,因而是深刻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辩证联系,其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理论上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在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理性因素的作用,同时也不可忽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认识主体的情感、意志、欲望、动机、信念、习惯、本能等意识形式。人的认识过程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协同起作用的结果。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活动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
(2)从认识到实践
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①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与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②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③理论必须掌握群众,化为群众的行动,化为改造社会、改造自然的力量;④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3)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是:①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②从认识的具体过程看,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认识就算完成了,但对于认识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还没有完成,并且永远也不会完成,因为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
考研政治复习资料栏目推荐链接:
考研大纲 | 考研经验 | 考研真题 | 考研答案 | 考研院校 | 考研录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