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将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与现代化建设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11月12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于新文在浙江省宁波市气象局调研时指出。
宁波气象部门牢牢把握气象现代化试点这一契机,把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作为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的突破口和关键环节,以提升气象公共服务能力和基层台站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创新思路、真抓实干,为基层气象事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给基层气象机构带来了蓬勃生机。
创新发展 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提升
“未来24小时内空气污染气象条件极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和清除,将出现严重污染天气……”12月7日14时,宁波市环保、气象两部门联合发布全市首个大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分布在全市各地的3800多块电子显示屏、22套电视气象节目也播发了红色预警,1000多万手机用户收到了预警短信。依托部门合作成果,实现预警信息全媒体实时发布,是宁波公共气象服务创新举措中的一抹亮点。
县级气象部门加强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强化社会管理职能,是基层气象部门融入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需要。
2012年,宁波市政府及下属8个县级政府成立了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全市各乡镇成立了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完备的市-县-乡三级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强化了基层气象灾害防御组织管理职能。“召开雨雪天气防范会、高温热浪天气分析会商会,成立农业气象专家联盟……2013年由市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组织部署的气象灾害防御行动已有8次,在防御高温热浪、台风等重大气象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宁波市气象局副局长陈智源介绍说。
宁波市依托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平台,不断健全防灾减灾机制。目前全市已建成9个气象预警广播电台,投放使用广播接收机2000台,纳入预警平台防灾应急处置人员2.5万人。气象部门的社会管理职能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加强气象灾害敏感单位安全管理,也是宁波县级气象机构强化社会管理的一项创新举措。2012年,宁波防雷安全工作在北仑区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行企业自管与部门监管相结合的新机制,依法确定了社会各单位防御气象灾害的主体责任,有效调动了社会资源参与到气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在危化品等重点行业开展气象灾害敏感单位安全认证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对重点单位的日常监管。气象部门每年公布年度防雷重点单位,重点单位定期检测率和整改率均达到100%;向社会滚动发布雷电灾害防御白皮书;创新编制了《化工企业防雷装置检测操作规程》,填补了全国化工企业防雷检测的空白。
优化业务布局 推进基层气象事业特色发展
“优化业务布局是提升基层气象机构综合业务能力的需要,我们以建设“八大特色气象中心”为抓手,积极推进基层气象事业集约发展统筹发展。”宁波市气象局局长周福如是说。
2012年开始,宁波围绕当地产业发展特点和气象服务需求,以市级业务单位为依托,积极推进所属县级气象部门特色发展。如:奉化市气象局建立宁波旅游气象中心,慈溪市气象局建立农业气象中心,宁波市北仑区气象局建立宁波港气象中心,象山县气象局和鄞州区气象局分别建立宁波渔业气象中心和城市气象中心。各中心的监测预报产品实现全市共享, 既有所侧重又各具特色。目前,宁波市环境气象中心、海水养殖气象中心和生态气象中心也正在有序筹建中。
为提升各县级气象部门的气象现代化水平,宁波市气象局科学调整市、县两级业务布局和分工,初步建立了与县级综合业务相适应的业务流程。所有预报产品统一由市级中心集约化开发制作和提供,县级台站集中精力做好服务和短时临近预报。按照集约化、扁平化、模块化的要求,全市开展了县级业务平台的改造。目前镇海局和奉化局已完成综合业务平台改造。由市局统一开发的县级业务平台已完成公用版开发,正在根据县级气象部门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本地化应用。
此外,防雷、气象影视也按照集约化的思路,探索建立了一体化机制。宁波市防雷中心开发完善了新一代防雷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全市防雷业务流程的规范化和电子化管理。宁波市气象影视中心代为各县(市、区)制作电视气象节目,气象节目在各县(市、区)实现全覆盖。
不断丰富基层气象部门的业务与服务能力,将可由上级机构完成的任务从基层减去。在统筹资源,“加减”之中,宁波基层气象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效益进一步得到提高。
政府主导 推进基层台站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
近年来,在宁波市政府的有力推动下,“一条例三办法”的地方气象法规体系形成,为县级气象机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同时,市县两级政府印发了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并将气象现代化工作列入到各级政府绩效考核任务中。宁波市政府先后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气象服务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通知》,慈溪等4个地方政府下发《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
气象工作全面纳入各级地方党委政府考核。气象协理员、信息员考核纳入到各县(市、区)、各乡镇政府考核管理任务。8个国家级气象台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纳入当地城乡总体规划。宁波市县两级相继成立了气象灾害预警中心、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公共气象中心等地方气象事业机构9个,落实编制75名,其中2013年新成立机构5家,新增编制15名。基层气象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正在逐步完善。
政策红利保障下,宁波县级气象部门乘势而上,推进气象服务更好地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012年慈溪市气象局被当地政府评为“十佳部门”。“综合效益的持续释放,将会大力推进县级气象现代化进程。”慈溪市气象局局长符国愧认为。
公务员时事政治 | 半月谈时评 | 公务员考试网 | 公务员报考指南 | 历年考试真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