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2014考研政治倒计时:形势与政策冲刺复习(三)》由留学群考研政治为您精心提供,欢迎大家参考。
(十一)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
发展中国家也被称为第三世界国家。
20(15年6月,“七十七国集团十中国”第二届南方首脑会议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七十七国集团现有成员国134个。
发展中国家虽然在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水平、意识形态、宗教信仰以及民族风俗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由于地理、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它们又具有许多共同的特征。其主要表现在:
(1)历史上有着相同的遭遇。发展中国家均曾长期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奴役和掠夺,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这些国家遭受的压迫最深、剥削最重。各国历史的每一页上都渗透被奴役人民的血和泪,因此亚非拉各国人民谋求解放和发展的要求也就最强烈,各国人民为了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本国的独立和解放,同殖民主义进行了长期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民族独立国家,同时又面临着共同的任务。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亚非拉有57个国家获得独立,其中非洲有37个国家。2b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又有一批国家独立,使战后新独立国家增加到120多个,帝国主义殖民体系至此基本瓦解。发展中国家独立后都面临着巩固政治斗争成果和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因此他们有着许多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难题,他们需要长时间的和平国际环境来建立自己的国家。
(3)都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由于帝国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长期盘剥,很多国家变为经济结构单一的原料生产国,造成工农业落后、经济畸形、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贫困。绝大多数国家仍不发达或欠发达,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劣势地位。
(4)是反对殖民主义、珊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基本力量。发展中国家都十分珍惜本国得来不易的独立,奉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对外政策,尊重各国人民的自决权,反对外来干涉和强权政治,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努力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积极维护世界和平,在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第一,第三世界的崛起,不仅根本改变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第二,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力量。
第三,大批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深刻地改变着联合国的面貌,使这一国际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发生很大的变化。
第四,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上升,逐渐改变着世界经济的面貌,成为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基本力量。
发展中国家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发展经济的潜力巨大。20世纪80年代以前,整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发达国家。不少国家在发展民族经济中大力发展工业生产,经过多年的努力,出现了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与地区,如亚洲的新加坡、韩国,拉美的巴西、墨西哥、阿根廷、委内瑞拉等。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它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增加,也推动了同发达国家的经贸关系,带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增强,“二十国集团”取代“八国集团”、“金砖国家”的兴起等,表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增大。
(十二)南北关系
解决南北问题的根本途径:
第一,最主要的是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因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主要是通过国际经济旧秩序实现的。
第二,加强南南合作,提高南方的经济实力,以促进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第二, 推动南北对话,改善南北关系。只要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实行南北合作,就可以缓和南北矛盾。
第三, 南北对话有利于全球经济发展,发展中国家可以得到经济、技术、资金等方面的帮助,从而促进自己的发展。这种发展对北方国家的发展也很有利。
(十三)南南合作
在南南合作中,“金砖国家”(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的地位与作用令世人瞩目。
(十四)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简而言之.就是既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根本依据在于中国自身的国情和面临的世情。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传统的国度,追求和谐、珍视和平历来是中华民族基本的价值取向,“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等传统思想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是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依据。
中国又是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让13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必须也只能主要依靠中国人民自身的力量。
2.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特点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其特点有:
(1)强调发展的和平性。
(2)强调发展的自主性。
(3)强调发展的科学性。
(4)强调发展的合作性。
3.中国发展起来后也不会在世界上争霸
4.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对于我国妥善应对挑战、实现和平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1)正确处理维护自身利益与促进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关系
(2)正确处理合作与斗争的关系。
(3)正确处理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
(十五)推动构建和谐世界
1.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
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主要包括:
(1)政治上,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应相互借鉴,建设各国和谐共处、公正、民主的世界
(2)经济上,提倡进行互利合作,实现全球经济和谐发展。
(3)文明方面,提倡不同文明开展对话、取长补短,倡导开放、包容的精神。世界上存在着多种民族、多种语言和多种宗教。
(4)安全方面,提出实行全球新安全观,建立和平、稳定的世界。
2.和谐世界理念的依据
(1)建立和谐世界符合人类进步的时代潮流
(2)推动建立和谐世界,是为应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3)和谐世界是和谐社会在外交领域的延伸
3.和谐世界理念的重大意义
(1)丰富了我国对外政策的宗旨,深化了我国对外战略的基本主张
(2)表明中国将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民主法制、制度化建设的结合
(4)有利于提高中国的软实力
4.构建和谐世界的途径
构建和谐世界既是一个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一项紧迫的外交课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中国领导人在多次重要国际场合的讲话,都表达了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真诚愿望,指出中国将致力于同世界各国在政治上和谐相处、经济上共同发展、文化上取长补短、安全上互信协作,继续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
一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各国相互尊重、扩大共识、和谐相处。与各国平等相待,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坚持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努力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二是同各国深化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在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既利用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成果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回馈世界。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多边贸易和金融体制,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实现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三是同不同文明加强交流,增进了解,相互促进,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倡导开放和兼容并蓄的文明观,尊重和维护文明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既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展示中国和平、发展、文明、开放的良好形象,又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吸收、借鉴世界各国文明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吸引力和影响力。
四是同各国加深互信,加强对话,增强合作,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大力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合作的新安全观,反对冷战思维、单边主义和武力至上。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鼓励和支持有关各方以和平方式,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解决争端和冲突,反对任意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积极支持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十六)中国对外工作新思想、新论断
在国内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背景下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十八大报告关于对外工作的论述内容丰富、全面深刻,体现了我国外交方针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外交工作奠定了基调,指明了方向。报告中所提出的外交新思维、新思路,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1.外交理念有重大创新。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并提出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12字精神”,其中突出了“共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共赢”所体现的是中国政府对国际秩序的新理解,认为在经济上各国应该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政治上,各国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安全上,提倡共同安全、集体安全、合作安全,反对绝对安全和单方面安全;文化上,主张尊重文明多样性和发展道路多样化,促进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赢”并不意味着否认分歧摩擦的存在,而是提倡通过有效的沟通协调增进信任,通过求同存异有效化解矛盾摩擦,反对以邻为壑、损人利己。
2.宣示维护领土主权坚定信心。十八大报告在重申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同时,强调“反对颠覆别国合法政权”、“绝不会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这既是为了捍卫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阻止一些西方国家为满足其地缘战略与政治诉求,动辄打着“保护的责任”旗号,肆意妄为,制造新的混乱和灾难,危害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也展示了中国外交在复杂严峻的新形势下,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敢于斗争的外交风骨。
3.凸显对外政策主动性。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支持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发挥积极作用;在国际政治和安全领域发挥积极作用;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等。报告明确提出,通过“拓展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来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在国际力量对比中,特别强调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这一重要客观事实。这将成为中国发展大国关系的新指针,也是中国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政策举措,表明未来的中国外交,在继续重视并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全面发展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同时,加强了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多边外交的布局。
4.首提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当前,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复杂激烈,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以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制度模式、国家形象为核心的软实力竞争更加突出,未来我国对外影响力,要更多依靠软硬实力结合并重而扩大和取胜。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中国将“扎实推进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这是在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的时代背景下,正视中国与世界关系历史性变化的战略选择,更是对中国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集中体现,也是为实现到建党和建立新中国“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所必需。这表明,在新形势下,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作为传统外交的延伸和发展,已成为我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开拓方向。
5.高度关切非传统安全。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与此同时,涉及不同领域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严重威胁社会安定和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因素。十八大报告在具体的国家安全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上不断创新;指出我国正面临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交织在一起的威胁,面临着生存安全和发展安全问题;高度关切并首次把日益突出的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列入报告;提出要“维护我国海外合法权益”;强调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等。这既反映出党和国家对非传统安全的重视程度,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外交理念,为维护国家安全,确保国家安全发展、科学发展提供了认识前提,奠定了决策基础。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07年2月2日就气候问题发出了警告: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摄氏度至4摄氏度,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厘米至58厘米。美国著名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的报告认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仍得不到控制,其灾难性后果不亚于发生一场核战争。”
考研政治频道栏目推荐链接:
考研大纲 | 考研经验 | 考研真题 | 考研答案 | 考研院校 | 考研录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