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与中国老师“战斗”的父母
小学四年级起,白洁的作业开始增加,看书、看电视的时间被挤占。白洁的老爸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办法——和孩子一起做作业,减少重复性劳动。
今年春节前,上海的一家五星级宾馆正在举行一场特殊家长会,参会的家长或已经、或正在打算把孩子送出国留学,聚会因此被称为:“留爸留妈家长会”。
一户从杭州赶来的留学家庭很快成为焦点。这家的女儿名叫白洁,16岁,去年结束国内初中学习,前往美国私立高中求学。他们家作为“过来人”上台发言,台下“留爸留妈”的提问好像连珠炮——
“为什么孩子这么小就送她出去?”
“你们为什么把孩子送到女校,有什么好处?”
“你们是否考虑过,单性的学校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
白妈妈笑言:“选女校,是考虑到他们对女孩照顾得更细心……”她顿了顿,回头看看女儿,仿佛是征询后者同意后补充:“也是为了避免早恋。”
这位母亲小心考虑着女儿的感受,一如他们为女儿甄选学校的谨慎态度。从学校的SAT(俗称“美国高考(微博)”)排名、校内不同种族学生的比例,到学校所在地区的气候、枪支管制程度等,白洁的父母害怕漏掉任何潜在风险,“酿成大错”。
“比她早出去一年的中国女孩已经吃了早恋的苦头——有个美国男孩暗恋她,又有个外国女孩喜欢这个男孩,她就对中国女孩使坏。”朋友孩子的遭遇提醒白妈妈,“男女混校”有安全隐患。
他们最后挑中一所紧邻美国首都华盛顿的私立高中。该校全美SAT排名前20,属于私立名校;更让白家满意的是,它是女校——除非同性恋这种小概率事件,“恋爱”几乎绝迹。
白家父母的担心,其实是许多中国家长的心声。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把孩子这么早送出国?“原本也想着至少等她成年,不然十几岁的女孩孤身在外,哪家父母不担心?”白妈妈告诉记者,早早送儿出国,源于与中国老师间的“战斗”不断升级。
“战斗”始于白洁小学一年级。彼时,白洁各科成绩总是班级“倒数第一、第二”,且大多为“红灯”。一次白洁忍不住问爸爸:“人家爸爸妈妈都在教小朋友写作业,为什么你们不教我?”“是么?”爸爸答,“那说明你很厉害,你不是在和同学竞争,而是和同学的爸爸妈妈竞争!爸爸向你保证,同学的爸爸妈妈总有一天会教不动的,那时你就最厉害了。”
班主任可坐不住了,前来家访兼质问:“两位家长都在银行工作,算是知识分子,孩子的学习你们不管么?”白爸爸答:“当初报名小学时,你们老师说:小孩进小学前‘像一张白纸最好,老师能在上面绘出最美的画。’我们照做,什么都不强迫她学。她进小学时,只会写自己的名字。现在,孩子学不过其他孩子,是老师的问题,还是家长的问题?”
从此,班主任再没来家访。
其实,白洁的父母从不担心她的智商。“我和我先生是6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我们双方的父母又全是医生。我们相信遗传,白洁的智商差不了。”令他们怀疑的是,老师和他们的教育方法。
小学四年级起,白洁的作业开始增加,看书、看电视的时间被挤占。这时,白家上演了一道奇异的风景:老爸和女儿一起做作业。“爸爸想和你一起做作业,但爸爸比你笨,你把难的题目干掉,简单的都留给我。”白爸爸用这个简单的方法,为女儿剔除了作业中的简单重复性劳动。
问题是,老师认出了家长的笔迹,在班里斥责白洁。原本就成绩不好的她,遭来更多同学的排挤。“只能我们辛苦点!”白爸爸对老师不满,但为了不让女儿在学校承受压力,他想出新招:用铅笔做作业,让女儿用圆珠笔“誊写”,他再用橡皮把铅笔笔迹擦掉。
有了更多的课外时间,白洁看完了《上下五千年》、《世界通史》等几十本书;把自学的《新概念英语》第1-4册当儿歌唱。
五年级时,她超过了班上成绩最好的同学。她已经形成自我学习的方法。为此,父母为她选了一所私立初中,因为他们担心:“公立初中再也容不下她。”
果然,到了初一,白洁的学校生活等同于“考卷+考试”。“浙江人读书很疯狂,每周上六天课,周日休息一天,带回来7、8张考卷。好几次,我晚上加班到10点,回家给女儿做作业做到三四点。不好好做,她的平时成绩就得开红灯。”加码的作业不只是累倒了白爸爸,一个更严峻的问题摆在两位家长面前:彼时,白洁已多次获得全国英语竞赛一等奖,考试成绩名列前茅。但他们不知道,白洁被保护的“自学方式”能被学校容忍多久?
“因为看到了孩子的聪明,所以我们选择逃离。”去年,白洁初三毕业,搭上赴美航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