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加分还是假加分
教育部明确规定:招生章程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对加分或降低分数要求投档及投档成绩相同考生的处理”。对此,许多高校都处理得很好,让考生和家长一看就明白。如明确规定:加分在各地投档时管用,在学校专业录取时也管用。笔者定之为真加分。又如加分在各地投档时管用,但在学校录取(确定专业)时不管用,而仅在分数相同(或条件相同)时优先录取。笔者定之为假加分。
教育部和相关省区市规定:“对享受加分、降分政策的考生,按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公室的规定加分、降分进档。按教育部文件规定,同一考生符合多项加分投档条件的,只能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加分、降分的最大分值不超过20分。”可是,有相当数量的学校在表述这一条时很混乱。如某大学在今年的招生章程中有如下规定:“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我校在提档时原则上认可考生所在地省级招办制订的有关加分政策。”认可提档时加分,并不代表认可专业录取时也加分。应该像大连理工大学等学校那样在后面加上一句“我校专业(类)录取时以考生的投档分(高考文化课成绩加政策性加分)进行专业录取。”只有这样,才是全面明确无误的处理。还有一些学校在招生章程中对有关加分或降分投档的“处理”只字不提、置之不理。
学校应该认真学习并执行教育部的规定,明确政策照顾分在该校的专业录取中是否继续有用、有何用。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只要碰到表述不规范的学校,一定要咨询清楚,直至明晰为止。然后按如下技巧进行:对于可加分投档的考生,要尽可能地选择真加分的学校;而对于裸考生来说,则要尽可能地选择假加分的学校。
专业录取表述不规范
进档考生的专业录取办法无疑是教育部明确规定的,高校招生章程中不可或缺的、最有份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政策性和专业性以及技巧性都很强,要制订出完善规范的条款难度较大,再加之一些其他因素,就出现了一些不规范情况,现仅举以下几种:
1.不提及进档考生专业录取办法。招生章程的核心是录取规则,而录取规则的核心是进档考生的专业录取办法,这核心之核心却在一些高校的招生章程中消失得无影无踪。某学院规定:(1)按教育部要求我院实行“学院负责,省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全面考核考生德、智、体三方面,公平竞争,公开选拔,择优录取。(2)按照考生报考学校志愿先后录取。即先录取学院第一志愿的考生,若第一志愿不满时,再考虑录取第二志愿考生。公布的这些信息都是最一般的、人人都明白的公共信息,但是最关键的、考生家长急于了解的专业录取办法却没有提及。还有些高校在招生章程中只是提到:“在省招生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由省考试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前提下择优录取,实现阳光招生。”
2.在关键点上模糊不清。某大学关于专业录取办法规定:“对进档考生的专业录取,我校将根据各省具体情况确定录取原则,按考生的学校志愿、总分、专业志愿等进行择优录取,同时参考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健康状况。”考虑的条件不少,似乎很全面,可究竟如何按学校志愿、总分、专业志愿录取,在这个关键点上却不置可否、没有下文。
3.自相矛盾。某学院的招生章程规定:“录取时,所有投档考生按总分(含加分)排队,由高到低依次录取。在确定考生专业时,首先按照‘专业清’的原则,首先满足考生的第一志愿。”很明显,该条款的前一句似乎是分数优先的专业录取办法,可后一句却又是专业优先的确定办法。到底是何办法,只有该校才“心知肚明”。当然,如果要修改,在前一句后面加上一个“预”字,即由高到低依次预录取。这样一来,就变成了“先预录再确定专业”的办法。
高校在制订招生章程时,要提高相关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专业修养以及文字能力,制订出规范有效的专业录取办法。对于广大考生及家长来说,在了解多种专业录取办法的基础上,掌握其特点和优劣,对于顺利录取是大有帮助的。如对于相对高分(比学校投档线高10-20分以上)的考生,选择分数优先的专业录取办法,则比较有利一些,因为这种办法通常是高分录取低分退档;可对于相对低分(比投档线仅高5分以内)的考生,选择专业优先(或为专业清)的专业录取办法,则比较有利一些,因为这种办法有可能出现低分录取而高分却被退档的情况。
高考招生 | 自主招生 | 招生计划 | 高考招生简章 | 高考保送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