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鹏一行自费到英国考察慈善事业和社会企业(摄影:李新)
中国演员、商人、慈善家李亚鹏目前正随团自费在英国访问,考察这里的慈善机构、社会企业。
这个访问团的成员来自中国各个地区和领域,专门来学习英国在慈善事业上的经验。
李亚鹏作为嫣然天使基金、书院中国、COART艺术基金的主导者,最近一段时间面临一些严重的不利指称。
李亚鹏周五(4月4日)到访BBC新总部大楼,在接受BBC英伦网专访,澄清嫣然基金状况、剖析中国公益事业争议的同时,也谈到他理想中的公益事业状况,并透露会考虑将来送女儿来英国读书。
子川:这次来英国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李亚鹏:我们是一个对英国社会企业发展很有兴趣的群体,来自中国不同背景和领域。大家在去年商定要组织一次关于英国社会企业的考察团,经过半年多的筹划,终于成行。
来到伦敦之后行程安排非常满,已经参观了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旗下的社会企业、伦敦Leyf少儿基金会,访问了英国内阁办公室关于社会企业投资的团队,查尔斯王子基金会青年创业国际计划YBI。
尽管我们的考察团队此前对社会企业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也曾经组织论坛讨论相关话题,但这次来到英国实地考察,参观了从政府层面的社会企业办公室,到民间的基层前沿社会企业,给我们带来了非常丰富的信息。
子川:英国在慈善领域在哪些地方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李亚鹏:社会创新在英国是有传统的,在公益领域,基于政治体制的不同,这里的政府必须把发展民生放在首 位,因此在医疗、教育以及很多狭小空间中都有大量的公益机构和社会企业。而这一点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和经济发展一样,公益事业在中国还处在初级阶段,尚有大量的空白有待我们去认识和发现。
子川:如何看最近关于嫣然天使基金的不利指称?
李亚鹏:首先,正由于中国的公益领域发展处在初级阶段,公众对这个领域的法律法规常识缺乏了解。其次,在一个自媒体极度发达的网络时代,可能会有一些人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又因为我曾经的明星身份,更加助推了这些言论的传播。
这个事情确实在一个阶段内给嫣然基金带来一些困扰和工作上的困难。但是,从更大的范围来看,嫣然基金已经成立8年了,其中有7年多的时间里都是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纵观嫣然的发展,在最近两、三个月内我们经历了一些雾霾天气,我觉得是非常自然和正常的。 我经常鼓励团队的一句话是:北京有雾霾,但是终会有晴天。
有统计显示,在两个半月之内关于嫣然天使基金的负面报道有1300篇。包括这次英国之行,原本是充满期望的一次考察,甚至是公益领域的朝圣之旅,但我现在甚至不太敢去提起这些词汇。
先进的概念当然是好,但可能还是需要跟社会发展寻找一个匹配度。有的时候过于先进的概念和理念可能更容易产生歧义,这次在团员的交流中我也会私下说一些保守的话,比如,我以后不去提社会企业这个词,只去做事情就好。
也有捐赠人朋友提议:亚鹏,你应该在完成了对嫣然最初的推动之后,在适当的条件下应该慢慢撤出公益领 域。我相信捐赠人是出于善意,因为可能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公众人物的身份可能既有利于公益机构的发展,但同时也会增加公益机构遭受非善意攻击的可能 性。我会考虑这个提议。
但无论如何那只是一个形式问题,因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我一生也不可以退出这件事情。因为嫣然是为我女儿所设立的,她终生都是我的女儿,所以这种承诺不会像商业项目的那样有所改变,而是一件终生都要做的事情。
李亚鹏接受BBC英伦网记者子川专访(摄影:江子域)
子川:那关于嫣然天使基金的审计还在进行吗?有关书院中国的调查呢?
李亚鹏:目前关于嫣然基金的审计已经结束了,没有任何瑕疵,但是需要公布的不仅是审计报告。完整的调查报告仍没有完成,有待公布。
对于嫣然的团队和嫣然基金的捐助人,以及等待嫣然帮助的贫困家庭儿童来说,我相信,我们比任何人都更加殷切地期盼调查结果的公布。
而有关书院中国发展基金会的调查中,证据显示,到去年的节点为止,所有的捐赠都是来自我一个人的,一切的指责均告不成立。
子川:最近几年,慈善事业在中国颇具争议,出现了郭美美事件等热议话题。你如何看?
李亚鹏:我总体是乐观的,虽然有郭美美事件,虽然也有类似最近的嫣然风波,但是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别的数字。比如,当8年前我刚刚发起嫣然基金的时候,我身边可能很少有人对公益机构有多大的兴趣,更不要说去创建这种机构。
7、8年过去了,我切实感受到,有很多朋友开始向我咨询关于公益机构的问题,也开始考虑创建属于自己企业或者家族的基金会。这次来英国的考察团的成员都是朋友。
从政府公布的数据来,在过去的10年中,中国的非公募基金会的年增长速度每年都是百分之几百,政府也即 将推出慈善立法。所以,从大的层面来讲,我相信公益事业在中国会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是必然的。因为不管是经济的改革还是 公益的推动,在过程中难免都会出现这样的声音。我这样说其实也是在给我自己更多的鼓励。
子川:你理想中公益事业状态是什么样的?
李亚鹏:在这次考察之前,我理想中的状态是,英国应该是一个公益机构发展的沃土,因为它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和很好的人文环境。
但是在我的访问中,我发现即使在英国这样一个非常成熟的公益体制之下,各个机构依然面临着各自发展的困难,甚至在英国妇女中心访问时我们发现,他们也希望能够呼吁政府,在政府大力鼓动社会企业改革的前提下,其实有一些项目依然是不适合于社会企业的概念去推动的。
这样的一些细节的探讨是非常有价值的。今天社会企业在中国还处在非常初始的阶段,但是在未来我们是不是要放弃以前所有慈善的方式,照搬社会企业的概念,这一次的考察已经给我一个非常清晰的答案,就是不是的,而是不同的项目应该选择更加适合它的公益模式。
子川:怎么做COART艺术基金?
李亚鹏:我之前是做艺术创作的,2010年完全离开了那个行业,但是毕竟我人生中有整整20年是做那一行的,是我生命中非常重要的记忆。虽然我已经离开了那个行业,可能对于艺术我依然有想去表达和主张的。
当然,这种表达和主张已经不再是个人化的,所以我现在的兴趣点是在更大范围内增加公众对艺术的追求,如 何把艺术融入到公众的生活中来,而不让它仅仅是一个娱乐头条的概念,也不是仅仅存在在国家大剧院那样遥不可及。其实艺术跟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紧密融合起 来,对每个人来说才是起到积极的价值。
COART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上推动的大众化的艺术活动。已经做了4届,全部免费,每次有15到20万人参与,新一届活动马上开始。运营的方式是通过资源整合,找到品牌赞助,通过其它方式获取资金。目前看来这个方向是可行的。
子川:这是你第几次来英国?对这里印象如何?
李亚鹏:这是我第二次来英国,第一次是去年夏天陪女儿来参加夏令营。夏令营是几个小朋友一起来的,去年来到伦敦。我女儿住校,等夏令营结束之后全家一起去了剑桥访问。
我第一次来伦敦对这里的印象非常好,觉得跟纽约不同,比纽约在文化上更有沉淀。当然,纽约已经很好,但是在伦敦能够感受到更加丰富的色彩、厚重的文化、纤细的建筑,说明在历史上这里曾经极度发达,否则一个城市不可能如此的拥挤和紧密。
我女儿目前在北京的一所英国学校读书,将来会考虑送她来英国读书这个选项。她目前喜欢艺术,尤其画画和音乐。我自己的企业中也有从英国毕业回国之后从事设计工作的员工。
我自己在国内也在做一些教育的项目,当然是在我认同西方教育的前提之下。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希望在以英国教育为基础的前提下,能够增加一些传统文化的内容。这是可能我们给自己的教育找到的方向。
感谢您阅读《嫣然基金是我终生要做的事情》,文章来源于BBC,由留学群收集、整理、转载。更多内容请访问:https://www.liuxuequn.com/k_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