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要提出的观点是 “美国教育不仅仅是一个排名,更是一种精神”。为什么讲这个话题,因为发现随着美国留学人数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缺乏方向感。不明白自己去美国是学习什么。去美国留学也只看排名,而看了排名后就挑选哪几个学校比较容易进,搜索后一看要考GMAT、SAT、TOEFL就觉得自己可能考不了高分,能否先读双录取。
美国大学不仅仅是一个排名,我们要去理解排名背后的精神层面的东西,理解why(为什么人家会有这样的排名)。改变我们人生的不会是这个排名,尽管他也很重要,而是这种精神。
那么美国的人精神是什么呢?美国大学教育可能会带给我们哪些改变,而我们的孩子应该从中学到什么呢?
美国精神首先是激情。我们先看看哈佛大学是如何由一群富有激情、行动力和韧性的人建立的。哈佛大学起源于信仰与众不同的移民----分离主义者。经过两个多月的海上颠簸,“五月花号”的102名乘客于1620年的初冬抵达北美大陆,因为艰苦和疾病,仅有53人活到了第二年的初冬,然而仅仅15年之后,他们逐渐加入的移民就在后来叫做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建立了哈佛学院。这种激情已经成为美国DNA的一部分,进入了美国人的生命。
美国精神是追求卓越。我的一位在美国与金融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朋友,退休以后开始写小说。在国内,我们大部分人可能都会想,过着悠闲的生活,即使写写小说也就是打发时间而已。但是她的想法是完全不一样的。斗志昂扬的她居然在写作领域创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人只活一次,一定要活得轰轰烈烈。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到最后。这不是做给别人看为了获得别人的掌声的,而是做给自己的内心,让自己觉得生命精彩。
美国中学教会了学生 “专注”,因为专注所以可以卓越。美国的课堂中,老师往往是做一个引导着的身份来教授学生知识。比如,S同学在美国佛罗里达的空军高中(Florida Air Academy)读书,他一个上午阅读三十本书。您会想,这怎么可能?讲一节课,老师往往会留给学生一个Reading List (读书单),学生需要去图书馆中查阅这些书目。这些书目往往是沉甸甸的一打厚书,如果把这些书全部读完,可能需要不止一天,甚至是一个月的时间。怎么办呢?老师会在开学的时候,指导学生,去集中注意力,针对某一问题来解决。所以学生需要做的事情,是需要查找出书中自己需要的那一部分知识,可能只有三纸,或者三句话,甚至是三行字。所以,在学生的培养中,时时可可能把这些点滴的好习惯培养出来,集中注意力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才能做到学而有得。
美国精神也是拥抱竞争。美国就是一个拥抱竞争的社会。看看GMAT、GRE这些考试上面,你的每个单项都有个百分比,譬如80%,表示你的单项分数在所有参加考试的人中比80%的人高。
如何在竞争中获胜?M学生在缅因州的希伯尔中学(Hebron School)读书。他们上第一堂课的时候,老师问过每一个人的理想。同学中有的说想做经济学家,也有的想做公司的老总,还有的人说想当科学家。老师说,怎么去实现?学生们就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接着,老师讲一个世界冠军的故事。有一位记者采访环法自行车赛的冠军,问他是如何坚强的去完成一个长时间,长距离的比赛。他说,我没有把终点作为自己的任务,而是把他分割成每一个具体,比如经过了一个城市,我就把另外一个城市作为下一个要到达的的目的地,这样,我的任务变成了可实现的计划,不容易气馁和妥协。从这个道理当中,学生会懂得,把目标分割成小任务,每一个阶段完成后,去实现下一个目标。这样增强了自己的信心,让大目标变成小任务。到了一定阶段,当上美国总统,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一点,美国教育是很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