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随竹动,月共水注。——陈后主《掖庭度雁赋》
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王褒《关山月》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萧诗《子夜吴歌》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高山早行》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生查子》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于良史《春山夜月》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韦庄《章台静思》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惟有孤城月,徘徊独临映。——杨素《赠薛播州》
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谢灵运《岁暮》
松际露微月,涛光犹为君。——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戴叙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近水楼台易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俞文豹《清夜录》
二十五弦弹月夜,不胜清怨却飞来。——钱起《归雁》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高适《塞上听吹笛》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卢思道《从军行》
绿水青山知有君,白云明月偏相识。——任华《杂言寄李白》
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吴歌《京本通俗小说》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梅花》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陆游《游山西村》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月愁来明月愁。——罗隐《自遣》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梁章钜《沧浪亭志》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
谁知含愁独不见,使妾明月照流黄。——沈佺期《独不见》
月宫秋冷桂团圆,岁岁花开只有攀。——边贡《嫦娥》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
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赵暇《江楼感旧》
夜光(月亮)何德,死则又育。——屈原《楚辞天问》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月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战国策·秦策》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王安石《春夜》)
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
延伸阅读:中秋赏月的习俗旧历八月十五为中秋,古称仲秋。韦庄《送李秀才归荆溪》诗中:“八月仲秋月正圆,送君吟上木兰船。”又称月夕。中秋传统习俗很多,自古有赏月、拜月和吃月饼等旧俗,但流传至今最广的是赏月。
赏月时,设瓜果、月饼于庭院,观赏明月和桂花、秋海棠等,置香盈斗祭祀太阴星君(月神),祭毕,群饮为乐,竟夕始散。此习俗渊源于西周,当时宫庭在镐京(今陕西西安)城西设月坛,方四丈,每逢中秋之夕,帝王穿白衣,骑白驹前往祭祀。传说这天唐玄宗梦游广寒宫,见十余名嫦娥身着皓衣乘坐白鸾歌舞于桂树之下,乐音清丽。玄宗素解音律,遂记其声,编律成音,这便是著名的霓裳羽衣舞曲谱的由来。
诗 | 诗句 | 诗词鉴赏 | 诗词 | 散文诗 | 现代诗 | 打油诗 |
诗 | 诗句 | 诗词鉴赏 | 诗词 | 散文诗 | 现代诗 | 打油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