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与某些西方发达国家一样,无论是在工作,农业,还是商业的职场上,都没有学历高消费的传统。也就是说,文凭,学历不仅不是唯一评判一个人才能的标准。所以,尽管该国政府制定了例如减免学费,退税优惠,学生贷款,公司报销等一整套无微不至的鼓励措施,可只要经济形势一好,年轻人还是从校园往职场上跑。
因为,工作经验和工作资历要比文凭和学历值钱。升薪,升职的机会与工作时间长成正比;而与念书时间长,却往往没有直接关系。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朋友的孩子,目前是某加拿大工作单位的财务总监。
当初她坐上这把年收入(包括薪金和各种补贴及股权分红,因为此单位系在加拿大上市的股份公司)达15万加元(现约合人民币100余万元)的交椅,凭的就是十几年工作业绩和注册会计师执照,而并非什么MBA之类的硕士学位。
所以,尽管学费可由公司全报销,可这位财务总监至今也没有一点动力去深造一个硕士。
第二个例子是那位财务总监工作的西人同事。有趣的是,这位同事没受过一天的高等教育,仅在上高中选选修课时,修了一门会计基础知识。四年前是从收银员一步一步干起来的。像此人同事这种至今没进过大学校门,全凭工作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在白领岗位不断升迁的情况,若放在现在的中国社会里,恐怕连起步的成长环境都不可能有,除非是什么有背景的子弟。
这两个例子让那个我不禁想到自己亲见的事,某在多伦多已经MBA毕业的朋友,出来后,花了好长时间居然连一个实习的机会都没有得到。另有一个朋友含辛茹苦读完博士,结果也是投出好多找工作的申请材料,得到的反馈却寥寥无几。反观另一些人,参加了一些类似短期培训或者接受了不太长时间的再教育课程,或者重读一个高等职业教育课程,都很快地在短期内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加拿大高中后阶段的教学方式与中国差异很大,学生有多种选择方向,以便因材施教,因志向施教,也为学生日后无论深造,还是就业都作出有益的铺垫。
加拿大的高等教育也与中国人不同,中国人重学位,认为本科比专科好,硕士学位比研究生文凭好,大学比学院好。但是加拿大除非想往学术方向发展一般都不看重学位。专业的课程比同专业的本科设置更为实用,研究生文凭比硕士学位也更容易找到工作,这也是加拿大独立技术移民中为什么一个大专学生的学历分等于双学士的原因吧,主要是从就业难易程度和课程的实用性方面来衡量的。 所以,市场需求性、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同高等学术人才的培养,在加拿大,是两个不同的方向。这是我们这些第一代移民在这里起步时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