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当你收到那个厚重的包裹,或是看到那封主题为“录取结果”的邮件时,你会立刻意识到这一路艰辛的缘由。你尽情庆祝,放松自我(如果你需要休个长假,没关系,顺从自己的内心吧,这些都是你应得的)。你即将漂洋过海远赴美国,那里有你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和新的重大抉择。
我所说的这个抉择,就是你的大学专业和之后的职业规划。这篇文章旨在告诉你如何做出一个“明智”的选择,而非“正确”的选择,因为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每个人的“正确”的选择都是不同的。大学里,你的兴趣不断变化,个性也会随着环境而改变,学生们在不确定的方向中成长。随着科技和经济迅速发展,世界日新月异。所以说,即使眼下这个决定对你来说是正确的,未来也未必如此。
专业选择的几点误区
误区一、一旦我敲定了专业,也就决定了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和生活。
这应该是大学新生,尤其是中国学生最普遍的误区。美国大学里,本科生转专业是十分普遍的事。事实上,60%美国本科生都在刚刚迈入校园之时对他们想要学习什么专业一无所知。除此之外,50%的美国本科毕业生从没有从事过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其余50%的毕业生也都转了行。平均每个美国成年人一生在三个不同的领域工作过,从刚毕业的第一份工作到退休平均会换15次具体岗位。
所以,如果你对想要学习的专业和从事的职业毫无头绪,完全不要担心!其他人其实都和你一样!
误区二、我只有一次机会,一旦出错,便会一辈子困顿其中。
中国的文理分科从高中起就限制了学生们的选择。但是,如果那么多学生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对自己未来想学什么犹豫不决,多给他们点时间思考不是更明智的选择吗?美国大学正是深谙此道,直到大三春天才会要求学生们确定自己的专业。正是基于这样的政策,70%的美国本科生转过至少一次专业,50%转过两次甚至更多。从没有转过专业的学生凤毛麟角!
误区三、选择恰当专业的唯一方法是亲身尝试。
这个误区其实不是完全错误的,实践确实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这个也可以解释上文中提到的,为什么那么多本科生转专业。然而,这种策略耗时耗力——想要搞清楚一个专业具体学什么,你需要报名上一门几乎全系学生都会修的高级课程。这样的课程能让你明白该学术领域的思想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习惯和文化本质。为了修这样的课程,你首先需要修一些预科课程。但是你有可能没时间去上预科课程,尤其是当你求知若渴,想在最终确定专业前体验五六个不同专业的时候。
其实做任何事都是有风险的,选专业也是个教你如果承担高收益风险的好机会。尝试一些课程,但是不要太多;保持兴趣的多元化,但是要了解其中哪几个会对你最有益处。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多与他人交流!你的同学、学长学姐、教授、学校辅导员和院长都会乐于向你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