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和西南部分地区降雨持续偏少,河湖水位持续偏低,水利工程蓄水不断减少;江西、湖南、湖北、广东、云南、四川、广西七省区旱情严重,农业深受其害。农田水利建设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4月份,53岁的雷廷武来到丹江口水库做调研,这里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起点。与水土保持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虽为中国农业大学的海归教授,举手之间却更像一位农民。在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楼内,笔者见到了他。一个半小时的谈话涉及到了农业的核心问题——水土保持与农田水利建设。
水土保持:科技创新为民生
水土流失是困扰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问题,它严重威胁农业安全,破坏生态。治理水土流失,首先要对其进行监测。由于我国山脉江河众多,在每个地方都设立检测点显然不现实。如何根据已有监测点的数据来预测没有监测点地方的水土流失情况,是该领域研究的重点。
17年前,雷廷武到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1年后他成为了美国普渡大学国家土壤侵蚀研究实验室的博士后。在美国期间,雷廷武主要从事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和水土流失监测方法研究,1998年归国后继续从事该项研究。“回国后实验室的设备非常落后,但是在我们团队的努力下,现在实验室的设备已经处于国际领先。”雷廷武笑道。
目前,他所进行的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研究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雷廷武回国之前,该领域在国内几乎还是空白。
“土壤侵蚀预报模型是用数学方法来揭示降雨、径流和土壤流失的数量关系。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水土流失的动力机制。利用这种模型,我们可以预报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的水土流失过程。这就像是设立一个公式,通过科学的推理过程,将未知数据算出,其可以为我国节省大量监测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雷廷武说。
水利建设:重点在“最后一公里”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农村水利建设为主要内容,其提出一个总的目标,即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滞后的局面。“十二五”规划也将农田水利建设列为农村工作的重点。
农田水利建设为何对中国农业如此重要?雷廷武说:“用少量耕地养活众多人口就必须提高农田单位产量,因此水必不可少。然而我国水资源非常匮乏,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更让这种情况雪上加霜,也使得稀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更低。水利建设就是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农田建设,应以水利为主。”
雷廷武说:“水利建设最容易被忽视的是‘最后一公里’,与农民关系最密切的也是‘最后一公里’。”在水利领域,“最后一公里”一般指小型农田水利,它是将水引到农田的最后一段。如果“最后一公里”不建设好,投入巨资修建的大型水利设施将变得毫无意义。
建设为先,维护为后。“两工”(留学群 liuxuequn.com)制度取消后,农田水利维护新机制没有及时建立起来,因此小型水利设施几乎处于无人维护的状态,久之便被废弃。“让本来收入就少的农民去投资维护水利设施有违公平,这方面还应以国家投入为主。”雷廷武说。(董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