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由留学群整理的对外投资项目计划书,欢迎阅读。
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老挝万象滨河综合开发项目一期建设及投资方案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对公告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负连带责任。
一、 对外投资概述
1、公司控股子公司中工国际投资(老挝)有限公司(CAMCEInvestment (Lao) Co., Ltd.,以下简称“中工老挝公司”)投资开发老挝万象滨河综合开发项目一期,计划投资规模1.6亿美元。
2、董事会审议投资议案的表决情况
中工国际第四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于2011年7月29日召开,以9 票同意、0 票反对、0票弃权审议通过了《关于审议老挝万象滨河综合开发项目一期建设及投资方案的议案》,本次对外投资额度在董事会权限范围之内,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本次对外投资需经国家发改委及商务部核准。
3、本次对外投资不构成关联交易。
二、投资方情况介绍
公司名称:中工国际投资(老挝)有限公司(CAMCE Investment(Lao) Co., Ltd.) 注册地址:老挝万象市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法定代表人:王博
注册资本:300万美元
经营范围:咨询、服务、设计、建设、业务开发与投资。
股东情况:公司持有 70%股权,老挝吉达蓬集团公司持有 30%股权。
三、投资标的的基本情况
1、项目资金来源
项目投资资金来源于中工老挝公司自有资金,不足部分由中工老挝公司通过向金融机构借款解决。
2、项目内容
老挝万象滨河综合开发项目用地位于老挝首都万象市中心湄公河畔,分上、下游两个地块,地理位置优越,紧邻老挝国家主席府、滨河公园、万象中心大道及使馆区,整个地块成狭长地形,沿湄公河长约 1,700米,宽约200-300米,具有天然的滨河景观。中工老挝公司于2011年4月24日与老挝万象市政府签署了下游土地的综合开发及长期租赁协议,该地块面积约为25万平方米,租赁期限为50年,经老挝政府或万象市政府批准,到期后还可延长40年。同时,中工老挝公司已经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从马来西亚进出口银行方面取得老挝万象滨河综合开发项目上游的 17.5 万平方米的土地开发权,相关的开发协议正在与老挝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协商。
中工老挝公司聘请了国际知名的咨询公司对当地市场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整个区块的总体开发规划。整体区块开发分三期进行,拟建内容包括高端别墅区、商场购物中心、高档写字楼、商务酒店、服务式公寓、医疗中心、国际学校等多种物业,总开发周期计划为10年。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老挝的新地标,将是具有浓郁老挝传统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商业、文化、休闲、居住的中心区域。
在老挝万象滨河综合开发项目一期投资开发中将获取面积约为42.5万平方米的滨河土地权益,开发土地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建设期约3年,总投资额约为1.6亿美元。老挝万象滨河综合开发项目一期内容主要包括:
(1)获取上、下游地块的用地权益,面积分别为17.5万平方米和25万平方米。在获取相关权益后,还需对原居民及建筑进行搬迁、清场工作。
(2)建设2012年亚欧峰会官邸别墅项目。待建物业包括50栋高端别墅及 1 栋私人会所。该物业开发主要是为满足万象市承办的2012年亚欧峰会参会代表的居住接待需求。
(3)开发高级商铺项目。
(4)建设地块一期开发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
老挝万象滨河综合开发项目一期开发完成后,将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对外投资的目的、存在的风险和对公司的影响
1、项目投资的目的
该项目符合公司战略规划,是公司首个综合区域开发项目,是公司业务模式创新的实践,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使公司积累此类项目开发、建设、运营及管理的经验,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有利于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2、项目投资的主要风险和对公司的影响
本次对外投资可能存在的主要风险有:
(1) 近年来老挝经济发展较快,居民购买能力稳步提升。但由于类似高端物业的开发在当地较少,因而在销售预测上缺乏借鉴,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公司将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进行营销方案策划,协同完成销售以实现利润。
(2) 公司初次投资此类土地综合开发项目,在行业经验和专业人才储备上均有所欠缺。公司将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并充分利用当地和周边国家的资源,组织专业化团队开展各项工作。
(3) 目前全球金融市场几乎都处于升息通道中,项目的资金使用成本有进一步上升的风险。公司将充分发挥融资优势,在多家银行之间进行方案比选,择优筹措资金并妥善控制融资成本。
上述风险均在公司可控及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不会对公司的持续经营情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该项目成功开发和实施将对公司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将产生较好的经济回报和积极的社会效益。
五、备查文件
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决议
特此公告。
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11年8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