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立群
一次青春的盛会,能给举办城市的青少年留下什么?
面对这一课题,深圳市在启动大运会筹办工作之初,就有了清晰的破解思路。“以办赛事为契机,推动城市建设、改善校园环境、提升教育质量。”如此的深谋远虑,凭借多年的苦干实干,如今已初见成效。
“这次建在深圳校园中的场馆有26个,占大运会全部场馆数量的40%。”在深圳市教育局局长郭雨蓉看来,“大运会为深圳校园留下了丰厚的有形和无形资产,价值难以估量。”
体育设施改善
增强校园实力
“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的不少场馆也建在了校园,但基本在高校;而深圳大运会的很多场馆建在了中学,也算一个特色吧。”学校建设办主任张建中介绍,“深圳校园场馆在建设中也体现了节俭的原则,绝大部分属于改扩建,新建的只有10个。”
大运会之前,深圳中学的足球场,历经11年的风吹日晒已显破旧。作为大运会足球比赛训练场地,学校得到了450万元的经费,足球场整修一新。副校长邢向钊介绍,足球是学校的特色课程,每个学期都有四五百名学生选修。“现在好多学生都盼着快点儿开学,想在具有国际水准的球场上‘撒撒野’” 。
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位于偏远的龙岗区,大运会的到来加快了学校体育设施的改善。崭新的田径场是大运会标枪、铁饼等田径项目训练场地,许多外国队员,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的选手,都对这里赞不绝口。“很多人想不到,深圳的一所普通中学会有这么好的条件。”校长严杰夫的话语中充满自豪。
拥有保龄球馆、壁球馆、高尔夫球练习场的深圳大学,其体育设施原本就在全国高校中首屈一指,大运会让深圳大学的体育馆、足球场等设施再度升级,3.2万名在校生有了更舒适的运动场所。“学校将推出校园健身卡,每人每年补贴300元,鼓励每个学生都到场馆健身消费。”副校长杜洪彪透露,学校的场馆其实都是免费对师生开放,“采用这种办法是调动大家的锻炼积极性。”杜洪彪说,“每次只需5元钱,就可进行至少两个小时的活动,挺划算的。”
有幸作为被誉为“运动员之家”的大运村,年轻的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已声名远播。学院陈建城处长介绍,校园规划占地1300亩,要完成如此大体量的建设,一般需要至少10年时间。为了大运会,市政府采用了超常规手段,“一次性投入26亿元、一次性整体建成”,这样的做法堪称国内首创,再次展示了不同寻常的“深圳速度”。大运会后,大运村将交付学院永久使用。运动员公寓即为学生宿舍,运动员餐厅即为学生食堂,医务室即为校医院,宗教服务中心将是后勤服务楼,而游泳馆、体育馆、运动场、健身房则功能依旧。用不了多久,1.5万名师生将浩浩荡荡地乔迁新校园,开始美好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