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阅读理解题
(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人的一生两个最大的财富是:你的才华和你的时间。才华越来越多,但是时间越来越少,我们的一生可以说是用时间来换取才华.如果一天天过去了,我们的时间少了,然而才华没有增加,那就是虚度了时光.所以,我们必须节省时间,有效率地使用时间.如何有效率地利用时间呢?我有下面几个建议:
首先,做你真正感兴趣、与自己人生目标一致的事情,我发现我的“生产力”和我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还不是单纯的线性关系。如果面对我没有兴趣的事情,我可能会花掉40%的时间,但只能产生20%的效果;如果遇到我感兴趣的事情,我可能会花100%的时间而得到200%的效果,要在工作上奋发图强,身体健康固然重要,但是真正能改变你的状态的关键是心理而不是生理上的问题。真正地投入到你的工作中,你需要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渴望、一种意志。
其次,知道你的时间是如何花掉的。挑一个星期,每天记录下每30分钟做的事情,然后做一个分类(例如:读书、准备考试、和朋友聊天、社团活动等)和统计,看看自己什么方面花了太多的时间。凡事想要进步,必须先理解现状。每天结束后,把一整天做的事记下来,每15分钟为一个单位(例如:1:00-1:15等车,1:15-1:45搭车,1:45-2:45与朋友喝茶……)。在一周结束后,分析一下,这周你的时间如何可以更有效率地安排?有没有活动占太大的比例?有没有方法可以增加效率?
第三,使用时间碎片和“死时间”.如果你做了上面的时间统计,你一定发现每天有很多时间流失掉了,例如等车、排队、走路、搭车等,可以用来背单字、打电话、温习功课等。我前一阵和同事一起出差,他们都很惊讶为什么我和他们整天在一起,但是我的电子邮件都可以及时回答?后来,他们发现,当他们在飞机上和汽车上聊天、读杂志和发呆的时候,我就把电子邮件全回了。重点是,无论自己忙还是不忙,你要把那些可以利用时间碎片做的事先准备好,到你有空闲的时候有计划地拿出来做。
第四,要事为先。每天一大早挑出最重要的三件事,当天一定要能够做完。在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分清轻重缓急。要理解急事不等于重要的事情。每天除了办又急又重要的事情外,一定要注意不要成为急事的奴隶。
第五,运用80/20原则.人如果利用最高效的时间,只要20%的投入就能产生80%的效率。相对来说,如果使用最低效的时间,80%的时间投入只能产生20%的效率。一天头脑最清楚的时候,应该放在最需要专心的工作上。与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相对来说,不需要头脑那么清楚。所以,我们要把握一天中20%的最高效时间,专门用于最困难的科目和最需要思考的学习上。许多同学喜欢熬夜,但是晚睡会伤身,所以还是尽量早睡早起。
最后,平衡工作和家庭,我对于家庭的时间分配是用下面的原则:划清界限、言出必行—一对家人做出承诺后,一定要做到,但是希望其他时间得到谅解.制定较低的期望值以免造成失望,忙中偷闲——不要一投入工作就忽视了家人,有时10分钟的体贴比10小时的陪伴还更受用.闲中偷忙——学会怎么利用时间碎片。例如:家人没起床的时候,你就可以利用这段空闲时间去做你需要的工作。注重有质量的时间——时间不是每一分钟都是一样的,有时需要全神贯注,有时坐在旁边上网就可以了。要记得家人平时为你牺牲很多,度假、周末是你补偿的机会.
(选自知乎网,作者李开复,2011,有删改)
31.根据文意,最恰当的文章题目是
A.平衡工作和家庭
B.人生的两大财富
C.如何管理时间
D.做你感兴趣的事
参考答案:C
32.文章第四自然段中的“死时间”使用了引号,该引号表示
A.着重强调
B.特殊含义
C.特定称谓
D.直接引用
参考答案:B
33.文中“制定较低的期望值以免造成失望”,下面表述与此句意思不符的是
A.对家人承诺的事要尽量实现
B.让家人保持低期望值就不会失望
C.不要随意对家人过多地承诺
D.让家人期望过高就可能失望过多
参考答案:A
34.在社会实践中,下面选项中不符合“80/20原则”的是
A.提高工作效率就要充分利用时间碎片和“死时间”
B.企业的营业额经常会由少数关键客户创造
C.在物资管理中对价值较高的设备要重点关注
D.单位的工作效率往往取决于少数关键性的人物
参考答案:C
35.根据文意,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每天进入工作状态后按计划处理事情
B.早睡早起可以把握一天中20%的最高效时间
C.集中精力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工作
D.每天要拿出10分钟的时间体贴家人
参考答案:C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市场是物质生活的基本方式.不过,在现代之前,市场是嵌入在社会之内的,它受到社会主流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规范,并且当它试图越出这些规范时会受到社会机制的惩罚。现代社会的市场生活逐渐地克服了来自宗教和其他方面的规范力量,使市场成为占据主导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于是,社会被嵌入在市场之内了,卡尔·博兰尼称之为“市场社会”。在这一转型期出现的最显著的行为经济学特征,被称为“消费主义”。
当传统的核心价值瓦解而新的价值尚未确立时,市场主导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并驱使我们奔忙于日常生活。我们无暇考虑生活的意义,只好满足于在市场生活中随波逐流。从市场生活中凸显出来的,是诸如“拜金主义”和“消费至上主义”这样的行为规范。久而久之,我们不再记得有必要思考生活的意义,只要求生活的方便,凡不能带来方便的事物,我们一律抛弃,犹如它们毫无价值,这样的生活方式就是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它用以判断世间一切事物的意义的,仅仅是它们能否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在这样的评判之下,一位大学教授对一名大学生的意义与一台电视机类似,当电视机可以用来收看他喜欢的节目时,它就是有意义的,否则,可弃之如敝屣,类似地,当这位大学教授的课程或他的推荐信对这名学生有用的时候,他就是有意义的,否则,可弃之如敝屣。依此类推,金钱、权力、名誉以及家庭和子女,一切都仅仅是为了使生活更方便,仅此而已。
人人追求以更小的努力获得更大的方便,才是经济学帝国主义的社会基础,假如处处反其道而行之,我必被视为“非理性的”,愚蠢或精神不正常。没有谁会发明制造更多麻烦的机器,没有谁愿意为更多的麻烦支付更高的价格。这就是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它与经济的效率原则息息相关。
______,“爱”是怎样的?根据效率原则,我们是为了爱得最不累而爱吗?极而言之,在一个只追求方便的世界里,我们可能有任何真实的情感吗?关爱另一个人,为他欢喜或悲伤,这是方便吗?他人对我的关爱,可以视为“消费品”吗?______它是真实情感,它通常要求我对它的发送者产生相似的情感,于是它带给我的是方便吗?而且,我难免推测我对他人的任何关爱都可能沦为消费品,于是我怎样使我的关爱成为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呢?
其实,只要不带偏见或尽力克制偏见,我们迟早可以意识到我们心灵当真渴求的不是任何一种极端状态。因为,只在远离任何一种极端状态时,才有内在的宁静.所以,极端追求效率的改善或极端追求伦理的改善。都会瓦解内在的宁静。真正的效率或伦理,与孔子和释迦牟尼一样,承袭中世纪人文传统的苏格兰启蒙思想家们更愿意称之为“自然而然”状态。
遵循这一逻辑,金钱、权力、名誉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固然有意义,却仅仅是通往真实生活的桥——设有人为了过桥而在桥上消磨毕生时间。然而,在消费主义时代,有如此多的人以“过桥”为他们生活的唯一意义。究其理由,或许,他们早已将自己的生命视为消费品,只图方便,不愿思考。思考,这是一件足够麻烦的事情。
(选自汪丁丁《教育是怎样变得危险起来的》,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有删节)
36.根据上下文,在第四自然段划线处填入最恰当的关联词语。
A.况且 即使
B.然而 即使
C.然而 假如
D.况且 假如
参考答案:B
37.下面最适合做文章题目的是
A.消费主义时代不存在爱情
B.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反思
C.消费主义时代的情感分析
D.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意义
参考答案:B
38.下面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A.在消费主义时代,思考和爱都是足够“麻烦”的事
B.追求效率和方便,是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根本原则
C.市场占据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主导地位,是现代社会才有的现象
D.只有放弃市场思维,追求伦理的尽善,才能给人带来内在的宁静
参考答案:D
39.文章中,作者对“爱”的理解是
A.爱是关心另一个人,为他欣喜为他悲伤
B.爱带来内在的宁静
C.爱是消费社会中唯一真实的东西
D.爱是非理性的
参考答案:B
40.苏格兰启蒙思想家所谓的“自然而然”的状态指的是
A.远离极端状态,获得内在的宁静
B.守住情感的真实,不受消费主义的浸染
C.跨过金钱、权力、名誉的桥,走到真实生活的彼岸
D.不带偏见或尽力克制偏见
参考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