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群

目录

关林庙导游词

字典 |

2015-10-30 11:21

|

【 liuxuequn.com - 导游词范文 】

  关林庙坐落在洛阳洛河之南,是关羽首级所葬之地。留学群为您编辑整理关林庙导游词,欢迎阅读参考。

  关林庙导游词(一)

  关林是武圣关羽的葬首之所,也是我国唯一的“林、庙、”合祀的古代经典建筑,始建于汉代,重修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 关羽字云长,东汉延熹三年(160年)生于河东解梁常平里(今山西运城常平村),19岁时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并跟随刘备转战南北,为匡复汉室立下汗马功劳。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起襄阳战役,斩庞德,擒于禁,兵震朝野,孙权弃信义背叛孙刘联盟,出兵偷袭荆州,关羽功亏一篑,退走麦城,突围时在当阳西北临沮被孙权部将潘璋、吕蒙虏获杀害,大义归天。孙权恐刘备起兵寻仇,便将关羽首级连夜献给当时在洛阳的曹操,企图嫁祸于他。曹操识破孙权计谋,敬重关公忠义,刻沉香木续为躯,以王侯之礼厚葬关羽于关林。 “英雄有几称夫子,忠义唯公号帝君”。

  一直以来,关羽以他一生践行的“忠义仁勇”的传统美德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和百姓的敬仰。万厉三十三年被加封为“三界伏魔协天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位至人极。民间更是把其尊崇为平安神、保护神和武财神。根据封建礼制,帝王墓称为“陵”,王侯将相墓称为“冢”,百姓墓称为“坟”,只有圣人墓称之为“林”。清顺治五年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帝君”,康熙五年加封洛阳关冢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林”,从而使洛阳关林成为与山东曲阜文圣孔子之墓葬并肩而立的同称为“林”之圣域。 据庙碑记载,关林汉时有庙,距今已有1780余年的历史,现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 舞楼,俗称戏楼,建于乾隆五十六年,是旧时百姓为关老爷献戏的场所。如今每年秋季,洛阳市政府就在这里举行“中国洛阳关林国际朝圣大典”,届时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的华人、宗亲组织前来朝拜,既满足了他们的祈愿,也沟通了同胞亲情。舞楼建筑别具匠心,曾被日本建筑大师清水正夫称之为“世界古典建筑中的奇葩”。

  分立于大门两侧的为洛阳地区现存最大的一对明代汉白玉石狮,八字墙上“忠义仁勇”四字,概括了关羽一生忠君、义友、仁爱、勇武的传统美德。关林大门建于清代乾隆五十六年,门板上排列的81颗金色门钉为帝王礼制,显示了关羽身后崇高的封建地位。 仪门前这对重达三千余斤的铁狮,是明代善男信女敬奉关公的遗物,虽历400余载风风雨雨,依然肃穆含威。仪门取“有仪可象”之意,是当时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的场所。而门额上的“威扬六合”匾,则是慈禧皇太后的御笔,十分珍贵。“六合”指东、西、南、北、上、下六方,意思是关羽的声威、神勇扬于天地之间。在仪门东西次间与尽间的五花隔墙上,各镶嵌刻石一方。东侧为岳飞画“关圣帝君像”,是宋代抗金名将岳飞因缅怀关羽的英勇忠义而作。画像上关羽横刀立马,威风凛凛,后世所画的关羽骑马造像多以此为蓝本。西侧的“关帝诗竹”,为关羽亲手所绘赠与曹操之物,这幅竹画的全部竹叶点缀成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围关羽于下坯土山,关羽为保皇嫂安全向曹操提出降汉不降曹等三个条件,曹操重其勇武,给予了很高礼遇。然而关羽义不负心,仍然心系刘备,在得知刘备的下落后便封金挂印与皇嫂离开曹营。临行,绘修竹一幅赠与曹操。这首诗的意思是说:请曹公原谅我未能当面向您辞别,谨以这幅丹青表达谢意。虽然只有几片淡淡的竹叶,但曹公待我的真情不会因时间推移而淡忘。以竹叶寓情,衬托出关公参天大义。所以曹操说:“事君不忘本,义士也”。关帝诗竹既没有多余的笔画,也没有多余的竹叶,是一幅字画双读的传世之物。 石狮甬道为海内外关庙所独有,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甬柱顶雕刻大小石狮104尊,百狮百态,54根甬柱刊刻着捐助者的名字或商号,石柱的四周雕刻四枚铜钱,寓意四方来财之意。

  洛阳关林的翠柏自古被誉为“洛阳八小景”之一,西为龙首柏,东为凤尾柏。龙首柏,站在树下往上看,恰似一条巨龙在绿树丛中俯视人间。凤尾柏树根裸露,成扇面形,似凤凰尾巴。古代每年祭祀关羽的时候,天上的龙,地上的凤便聚集拜殿前,栖于古柏之上共同祭拜,久之,这两株古柏分别生出了龙首和凤尾,形成了“龙凤呈祥”的奇观,如今,人们在龙首、凤尾树下拈香燃帛,倾诉“望子成龙”或“盼女成凤”的祈愿。 拜殿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由我国著名的楹联撰写大师,我国现任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书写的 “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 的楹联。形象地说命了关公逝后,三教同尊,天人共敬的崇高地位。拜殿内还悬挂有乾隆十五年巡幸中州时御书的“声灵于铄”匾和“翌汉表神功龙门并峻,扶纲伸浩气伊水同流”的对联,皇帝御笔保存至今,十分珍贵。青龙偃月刀,此刀高3.50米,重82斤。在青龙偃月刀旁有一面鼓,洛阳自古就有“击鼓求福”的风俗。“关圣帝君之宝”的玉玺。此为洛阳一厂商在关林许愿灵验后还愿时特别进献的。它是由整块玉石雕凿而成,重达三千余斤,为世界关帝玉玺之最。

  关林大殿又称正殿,大殿门上的“气壮嵩高”匾,书体端庄,大气磅礴,为慈禧太后亲题。大殿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现有塑像五尊,正中为“关圣帝君像”,高6米左右。关公头戴12冕旒,身着龙袍,手持七星笏版,是国内唯一面部贴金的关羽帝王坐像和国内最大的室内座像,同时也是道家尊称的主司士人官禄、佑科举的文衡帝君之像。、在他身侧分别立有王甫、廖化,关平、周仓。在得知关羽的死讯后王甫坠城而死,周仓自刎而亡。把这五尊塑像塑在一起,也为忠义的代表与化身。 大殿的东西墙上各绘一幅壁画,均长12.5米,高3米。壁画在主体内容上描绘了关帝率众仙应百姓所求,到各地降妖除魔的神话传说,体现了关帝有求必应和人们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 大殿背面是一尊关羽夜读《春秋》的高浮雕,其儒将风范与正面的帝王之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关林二殿,又称财神殿,是关林现存最早的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殿门悬有光绪皇帝手书的“光昭日月”匾额。二殿内塑关羽财神像一尊,关平、周仓肃立左右。两边各立一童子,持算盘者为招财童子,持称者为利市童子。 “五虎殿”供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虎上将,“娘娘殿”供奉关羽夫人胡氏、女儿虎女和儿子关兴,她被人们奉为“百病娘娘”,洛阳百姓祭祀她以求子嗣。 春秋殿为关林最后一座殿宇,也称为寝殿,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殿前两株古柏造型奇特,为旋生柏和结义柏。旋生柏因其干枝螺旋式生长,故有关公在此乘气升天降妖伏魔的神话传说。在结义柏干分三枝,大小相若,故称“结义柏”。

  相降伏了黑蛇精之后刘、关、张也回到民众供奉自己的神庙,履行保一方平安的职责。但由于兄弟三人手足情深,心灵感应,便在关林春秋殿前幻化成一株三枝相若的柏树,象征刘、关、张金兰之盟永世流芳,所以后人便称之为“结义柏”。 殿内的关公塑像身着甲胄,手持书卷,夜读《春秋》,一派儒将风范,试问古今英豪:“谁似将军文复武,战袍不脱夜观书”。 三殿所绘的壁画构思新颖,画面完整,首次采用了连环画的绘画形式,用不同的画面串连起一个完整的关于关公神奇诞生、成长、行侠仗义的神话传说。 三殿后的关冢占地2600平方米,高出地面17米,气势恢弘。关冢前立有两座石坊,前方的为明代钦差太监胡滨所立,上书有“汉寿亭侯墓”五字。“汉寿亭侯”是关羽生前曹操表呈汉献帝为关羽的最高封爵。后面的石坊是清代三韩弟子高镐所立,上书有“中央宛在”四字。“中央”指的是首级,“宛”为依然,“中央宛在”意为关羽的首级依然葬在这里,关羽忠义仁勇的精神仍然长存人们心中。康熙五年加封洛阳关帝冢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林”,立碑建奉敕碑亭。碑亭结构十分复杂,整座碑亭无一颗铁钉,构筑奇巧,造型典丽,尽显鬼斧神工之妙,虽历经了300余年的风雨仍巍然屹立,充分显示了民间艺术家惊人的创造力。亭内立有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碑,通过这方敕封碑反映了历代帝王对关羽至高无上的尊奉和对关林崇祀不断的历史,同时也证明了关林在海内外数千座关庙中的领袖庙宇地位。 冢前的石墓门为康熙四十六年所立,额题“钟灵处”。

  墓门两侧刻有“神游上苑乘仙鹤,骨在天中隐睡龙”的对联,表达了人们对关羽的思念之情。石墓门上留有两个投币用的小孔,左为祈求平安,右为求财。信众们在此拜过关公之后将硬币分别投入孔内,若听到当啷之声,意为心到神知,会得到关公的庇护。

  愿关林之行留给大家美好的回忆,欢迎大家再次光临关林。

  关林庙导游词(二)

  关林庙位于洛阳市郊区关林镇。相传是三国蜀将关羽首级的葬地.冢前有关羽祠庙,俗称关帝庙。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对关羽褒崇至极,尊奉为关圣帝君,同文圣孔丘并提,称为武圣.

  故山东曲阜有孔林.河南洛阳有关林.按《后汉书》说,东汉建安:十五年,蜀将关羽镇守荆州。遭到东吴孙权的偷袭而败走麦城.于湖北当阳被东吴将校俘杀。孙权怕刘备作复仇攻伐,而把关羽的首级送到洛阳献给曹操,以图表明进攻荆州杀死关羽是奉曹之指令,从而嫁祸于曹,孙权的这一阴谋被曹操所识破,曹反以王侯之礼,把关羽之首级葬于城南,称之谓关帝冢,即今天的关林.

  据重修碑文记载,在唐朝时关冢前就建有祠堂,明朝曾加以建.清朝重修过数次.今天的关林为明清时的建筑.庙前有一座十脊重檐建筑,叫做舞楼,俗称戏楼.庙门前盘踞着一对明代雕刻石狮,暴眼园睁,虎虎逼人.二门内东有钟楼,西有鼓楼,中央有甬道,直通正殿月台,甬道左右和月台围以石栏,每栏柱头均雕有子母狮。小狮或藏于母狮之腹,或爬在母狮之背,其亲呢之状维妙维肖.正殿、二殿,都是四面起坡的五脊飞檐建筑.画梁雕栋,五彩缤纷。三殿也称卧殿。殿前悬挂有乾隆、慈禧、光绪的御笔匾额。三殿之后为关羽之冢,高二十米左右,围以八角红墙。冢前有八卦碑亭一座,内立石碑一通,正面刻关羽封号,背面刻关羽传记在。亭前并列三座石坊,坊内有石狮一对,庄严而肃穆。庙内有古柏千株、苍翠入云。红墙翠柏,相互映照,楼台殿阁,格外壮观。

  解放后,古迹关林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曾多次整修,一九六二年河南省人民政府把关林庙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中外宾客参观游览.

  关林庙导游词(三)

  今天我们去拜谒一位圣人,参观一处圣地,那是令世界华人崇敬向往的地方,他就是武圣人关羽的葬首处——关林。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东汉末年,山西解州人。关羽才兼文武,绝伦逸群,通经熟史,建安二十四(219年),败走麦城,被东吴孙权杀害,终年五十九岁,生前汉献地封他为“汉寿亭侯”,死后蜀后主刘禅追谥他为“壮缪侯”。

  英雄有几称夫子?中义惟公号帝君”。中国历史上叱诧风云的英雄人物何其多,关羽之所以脱颖而出名扬天下,正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儒学立国的国都,几千年的道德观念 是“仁、义、礼、智、信”,关羽用自己的一腔热血,谱写了一曲撼天地泣鬼神的"忠义仁勇"壮歌,他的品德与我国传统道德相契合,所以受到历代帝王和黎民百姓的无比敬仰,从而成为封建社会的人伦楷模,以致于"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根据礼制,皇帝的的墓称"陵",王侯的墓称"冢",百姓的墓称"坟",只有圣人的墓才能称为"林"。清雍正八年(1703年),关羽被封为武圣,所以在中国大地上就有埋藏文圣孔子的"孔林"和这处 埋藏武圣关羽的"关林"了。

  关林始建何时已无从稽考,现存的关林重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清乾隆年间加以扩建,形成现今占地180亩的规模。关林的建筑很有特色,它是按帝王宫殿式样建造的,它以舞楼、大门、仪门、大殿、二殿、三殿、牌坊、墓冢到后门为其南北向中轴线,其它建筑的布设皆沿此线对称,错落有致,严谨有序,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典型代表。院内800余株古柏遮天蔽日,蓊郁苍翠,掩映殿宇楼阁,使关林别具林园特色。历代碑刻100多通,成排成行,记载有关关林的沧桑岁月。

  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气魄宏大的关林广场。广场中央的舞楼,是祭祀关羽时献戏的舞台。舞楼平面布局呈凸字形,突出的部分为前台,不设山墙,从建筑形式看,它把前台的歇山式顶和后台的硬山式顶组合在一起,又在上面巧妙的加以歇山式顶,使整个建筑的外观宛如一座重檐楼阁拔地而起,蔚为壮观。如此巧思设计,精妙构筑的舞楼,殊为罕见,是中国早期舞台的精华之作。

  关林大门建于清代。两边的八字墙上篆书"忠义仁勇"4个大字,昭示着关羽精神不朽。朱漆大门镶嵌九排九行八十一颗金黄色乳钉,标志关羽的至崇地位,门外这对白色大理石石狮,雄健威武,是洛阳地区现存明代石狮中最大的一对。请再往大门东西两侧60米处看,高高耸立的是对称的三门道石牌坊。坊额上题字都是颂扬关羽的。

  仪门为关林第二道门,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原为关林大门,清代扩修大门后,改此门为仪门,取"有仪可象"之意。正门额上悬有慈祥太后所题"威扬六合"匾,意思是关羽的英名威震天下。仪门前后檐下枋上绘有大幅反映关羽生平事迹的故事图等,再现了关羽当年激战沙场的生动场面。大家注意看仪门上的乳钉只有49枚,为什么和大门不一样呢?噢,有些朋友已经猜对了,这是因明代修此门时关羽的封号还是侯爵的缘故。

  在仪门东西次间与尽间的五花隔墙上,各镶嵌刻石一方。东侧为岳飞画"关圣帝君像",相传是岳飞因缅怀关羽的英勇忠义而作。西侧为"关帝诗竹",宽54、高120.5厘米。画面上有两杆竹子,一杆枝叶飘飞,宛如狂风袭竹,一杆枝叶低垂,又似骤雨落叶,所以又叫"风雨竹"。这幅竹画妙就妙在全部竹叶组成了一首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

  由仪门到大殿之间这条长35米、宽4米由石栏板夹筑的甬道,是我国关庙中唯一的一条石狮甬道,被誉为"洛阳小卢沟",关林有三个最绝妙的景观,这是第一绝。据碑文记载,现在的甬道重修于明万历四十七年,这是在洛商客捐资 ,依帝王宫殿式样修建的,三十六根望柱上雕刻了大小104个石狮,它们分立在甬道两侧,像两列卫士夹道护卫。这些石狮没有凶猛威严之感,个个活泼生动,逗人喜爱。这些可爱的石狮,给关林的庄严殿宇、苍郁古柏、如林石碑平添了无限生机和温馨氛围。

  甬道东西两侧分别座落着钟楼和鼓楼,两楼建筑形制一样。中国的寺庙里,多有钟鼓楼,晨钟暮鼓不仅作为报时之用,更为隆重的祭祀平添几分神秘与神圣,关林的钟鼓楼,起的便也是这个作用。

  焚香炉位于甬道两旁,东西各一。明清时期,关林每年要举行春秋二祭,按当时朝政祀典在月台之上拜殿之下进行,隆重而热烈。为了防止庙着火,保证殿堂安全,就在月台下建焚香炉两座,可见古人很早就有防火安全意识。焚香炉高6.52米,四面坡亭式顶,为清代所建的砖砌仿木构建筑,充分展示了清代高超的砖雕艺术水平。正面雕刻窗棂,其余面砖雕"腾龙戏珠"、"松树麒麟"、"双狮戏绣球"、和"岁寒三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东侧焚香炉后壁的大幅砖雕"岁寒三友"图,它寓刘、关、张桃园结义之意于画中,用松、竹、梅喻三人的高风亮节、博大正气,构图巧妙,寓意深刻。

  大殿前月台两侧有龙头柏和风尾柏,西为龙头柏,东为凤尾柏。龙头柏因柏树一枯枝向下勾曲,形如龙头而得名。凤尾柏树根裸露,成扇面形,环纹极密,似凤凰尾巴。

  台之上,前为开敞的拜殿,后为宏阔的大殿,两者相连,浑然一体,巍峨壮观。拜殿为五开间卷棚式建筑,为祭祀关羽时百官僚属谒拜之场所,又称为"启圣殿",拜殿虽梁架结构简单,但斗拱檩枋色特色彩斑谰,与高耸的赤柱相映生辉 。拜殿下高挂着一块块歌颂关羽的匾联,其中最为出名的,是乾隆皇帝亲自书写的"声灵于铄"匾和"翌汉表神功龙门并峻,扶纲伸浩气伊水同流"联。拜殿西端放置着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所用的"青龙偃月刀",此刀高3.5米,很是神气,每每吸引着游客前来一试身手,领略当年关大将无上英风。

  大殿为关林最大建筑,位于关林中心,充分突出了居中为尊的建筑意图。大殿为砖木结构的单檐庑殿顶式,高近20米,面阔7间,进深3间,总面积760平方米。庑殿顶上琉璃瓦覆盖,五脊横立,六兽扬威。殿四周飞檐外伸,如燕展翅,檐下斗拱繁华,檐柱耸立,绕以回廊。大家抬头看大殿四檐角,是不是都站有一人,有种说法他们分别是庞涓、韩信、罗成、周瑜,只因为他们都曾背信弃义,遭人唾骂,被称作历史上有名的"四短人"、"走尽人",他们与关羽的浩然正气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他们站立檐角也是在警示世人啊。

  殿正门上方高悬着慈祥太后题的"气壮嵩高"匾。大殿门窗雕饰精美,看大殿正门,自东向西高浮雕关羽生平故事: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斩蔡阳、水淹七军、三结义、三顾茅庐、斩车胄、单刀赴会、挑锦袍、战吕布、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等共十二幅,还有二龙戏珠、凤凰戏牡丹、龙戏凤等,无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充分体现了明代木雕艺术的杰出水平。而且这些木雕因为有高大宽阔拜殿遮蔽,所以遭受风吹雨蚀的较轻,因而木雕上色彩依然鲜艳如初。大殿内现有塑像五尊,中间这位帝王装扮,神圣庄严的就是关圣帝君像,此像高6米,为我国关羽塑像中最大的一尊。两侧分立的是威猛暴烈的周仓、沉着稳重的廖化、深信谋远虑的王甫、英姿飒爽的关平。我们走到大殿后门,看这组正对后门的高浮雕,中间这位单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身着战袍、手拂长髯、睿智英武的关羽像,真实的再现关羽音容笑貌。罗贯中据民间传说关羽是个红脸大汉的说法,塑造出了《三国演义》中一个肝胆侠义、正气凛然的关将军形象。这个关羽像就是依罗氏描述雕塑的,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关羽左右则分别是扛大刀的忠诚侍卫黑脸周仓和儒雅英气的义子关平。

  走出大殿来到二殿,光绪皇帝题的"光昭日月"匾高悬于正门上。二殿是关林现存建筑中始建年代最早的一座殿宇,五开间单檐庑殿顶式,面阔5间,进深3 间。前后檐下主要绘有反映关羽骁勇善战的故事图。殿内塑有关羽戎装坐像,旁边侍立手持大刀的周仓和手捧玺印的关平,二殿后门有一对圆雕盘龙石墩,设计之巧在石刻中罕见。整个看来似一方柱体,细看则见是由一条龙盘缠,龙的眉、眼唇、须乃至片片龙鳞无不点划到位,而且龙的气势不减,真可谓绝!

  二殿东西两侧各有一座"配殿",东为"圣母殿",内主供关羽夫人胡氏。西为"五虎殿",内供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中五位虎将。

  结义柏和旋柏长在三殿前,西为结义柏,东为旋柏,结义柏为一棵三叉柏,树身在一人多高处分为三枝,而三枝树叉粗细相当,正和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之意,故名为结义柏,旋柏则如螺旋一样生长,不仅树干旋生,而且连大小枝条都呈旋转状,甚为罕见,被列为中国"三大奇柏"之一。

  三殿为五开间硬山式建筑,因殿内原有关羽睡像,故称"寝殿",其平面布局呈"凹"字型,檐下昂头外伸,刻以龙首,可谓群龙相聚,气势非凡,这在斗拱木作中比较少见,非常有价值。三殿额纺上彩绘表现关羽英勇形象的三国故事画面。殿内塑关羽夜读《春秋》像,关公左手捋须髯,右手持《春秋》,神情专注,研读《春秋》,再现当年秉烛达旦情景。室内后壁为气势宏大,场面博大的"关帝出巡回宫图"彩色壁画,展试出关羽至尊的武圣帝王之风。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两座石方,分别为明清所建。前面这座宽10米,高6米。正额提"汉寿亭侯墓",为明万历三十二年由钦差太监胡滨所书。后面这座规模较小,正额题"中央宛在",意思是关羽的头颅依然再此,为清康熙五十五年由三韩弟子高镐所书。两坊柱各面分别题刻不同时期对联九副,书体篆、隶、楷、行、草五体皆备,对关羽忠义仁勇品行赞美之辞,充分反映出关羽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比如"义参天地、道衍春秋"、"浩然正气塞天地"等。

  紧靠石坊为清康熙五年所建林碑亭。该亭为八角攒尖歇山顶,碑亭结构复杂,它集历代斗拱之优点,拱昂上下连接,环环相扣,众多的拱昂似一座檐式阁楼外观。各昂自上而下依次绘成绿、蓝、黄、红诸色,富丽华繁。正座碑亭全用木构架接勾连,其用力之均匀、构筑之奇巧、造型之典丽,尽得鬼斧神工之妙。使它在经历了300余年暴风骤雨,依然稳固屹立,是清代亭式建筑的精萃,全国亦为数不多,此为关林第二绝。亭内立石碑一通,高近4.8米,龟趺座,碑首雕刻盘龙,碑额九叠篆书"敕封碑记",碑阳正书:"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这是道光元年磨石重刻的关羽最高封号,碑阴是康熙五年董笃行撰写的《关圣帝君行实封号碑记》,对研究关羽的生平事迹以及封号建庙等情况,提供详细资料。朋友们,看到这林碑亭华丽典雅,美妙绝伦,您可知道它凝聚着一位海外赤子的赤诚之心!新加坡华人梁三旺先生多次越洋跨海来拜谒关林,瞻仰圣容,见林碑亭彩饰剥落,木构朽坏,于是慨然捐资8万元重修碑亭,才使这座经典之作焕然于天日。

  最后面这个高大丰隆、青草茂密的土丘就是关冢了。据《三国志。武帝纪》载:"建安二十五年春正月,(操)至洛阳,权击斩羽,传其首"。这则史料说的是孙权杀关羽,但又恐刘备兴兵报仇而使的嫁祸之计,但被曹操识破,曹操将计就计追赠关羽为荆王,刻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于城南十五里,即关林。古今中外,世间关庙何只千万,只有关羽葬首处的洛阳关林、葬身处的当阳关陵、出生地的解州关帝庙称为三大关庙。尤其是洛阳关林作为埋藏武圣关羽首级的圣地,是我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遗存,亦是封建品级最高、地位独尊的武圣陵寝,位居全国三大关帝庙之首。

  关林土冢南墙有清康熙时期修筑的石墓门,额题"锤灵处",门两侧行书对联一幅"神游上宛乘仙鹤,骨在天中隐睡龙",深切地表达了对关羽的怀念之情。民国二十五年,国民党将领张学良等见关林土冢围墙毁坏,遂倡议集资,培而新之,并立碑铭记。1998年,台湾富景集团连万生先生在捐资30万修钟鼓楼、仪门广场之后,又捐资15万元,再次对此围墙进行重修。台弯同胞报效祖国,保护文物的拳拳之心和对关羽的真诚爱戴尊崇之情,令人感动!

  看完关林古建,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关林第三绝----关林奇柏。关林古柏参天,蔚茂成林,浮苍滴翠,与红墙绿瓦的古建筑群交相辉映,颇具特色。尤其是风中登上关冢南望,看到的是柏叶飞舞,碧浪翻卷,如绿海叠翠。所以,自古以来这里就有"关林翠柏"、"关林叠翠"的美誉。关林的柏树有800余株,树龄最老的达700余岁,树干围最大的达1.2米。

  在关林东西廊房还陈列有洛阳古代艺术馆展出的石刻艺术品,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洛阳古代艺术馆创建于1981年,是收藏陈列洛阳出土的历代石刻艺术品,碑碣墓志为主的专题性博物馆,收藏上起东汉、下至民国的石刻文物1100件。目前在亲林东长廊设置"碑刻墓志室",展出碑碣墓志400余件,西长廊布列"石刻陈列室",陈列艺术石刻70余件,其中不乏精品和上乘之作。

  最后,我要给朋友们说一说关林朝圣大典活动。

  千百年来,关羽的忠义仁勇精神一直神通中华民族所推崇,成为炎黄子孙共同的道德追求和做人准则,朝廷达官,黎民百姓,景仰日深,海外华人更是把关羽奉为平安神和武财神,香火之盛无以复加!海外华人纷纷来关林寻根谒祖,他们一致要求关林祖庙恢复设坛至祭,以答神明。为了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高涨的祭关热情,1994、1997、1999、2000年,关林成功地举办了四届"东方文化寻根游暨中国洛阳关林国际朝圣大典"。大典期间中外游客云集,关林香火鼎盛,尤其是大批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华人不远万里前来祭拜关帝。而且从1999年起,每年金秋十月举办一次"朝圣大典"。

  朋友们,关林游览结束了,但我相信:关林一定会让您魂牵梦绕!

  关林庙导游词(四)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们今天游览的这一处风景秀丽的景点就是在海内外关庙中地位独尊的武圣陵寝——关林。它位于洛阳市南七公里,北依隋唐故城,南临龙门石窟,西望熊耳青黛,东傍伊水清流,是武圣关羽的葬首之所,也是我国唯一的“林、庙、”合祀的古代经典建筑,始建于汉代,重修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占地180亩,现存明清殿宇廊庑150余间。

  根据陈寿《三国志·武帝记》“建安二十五年春,(操)至洛阳,权击斩羽,传其首”。意思是说,建安二十五年春,曹操到洛阳,孙权袭击关羽,并擒杀关羽,将其首级传与曹操。关羽字云长,东汉延熹三年(160年)生于河东解梁常平里(今山西运城常平村),19岁时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并跟随刘备转战南北,为匡复汉室立下汗马功劳。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起襄阳战役,斩庞德,擒于禁,兵震朝野,孙权弃信义背叛孙刘联盟,出兵偷袭荆州,关羽功亏一篑,退走麦城,突围时在当阳西北临沮被孙权部将潘璋、吕蒙虏获杀害,大义归天。孙权恐刘备起兵寻仇,便将关羽首级连夜献给当时在洛阳的曹操,企图嫁祸于他。曹操识破孙权计谋,敬重关公忠义,刻沉香木续为躯,以王侯之礼厚葬关羽于关林。

  “英雄有几称夫子,忠义唯公号帝君”。一直以来,关羽以他一生践行的“忠义仁勇”的传统美德和凸显的人格魅力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和百姓的敬仰。历史上先后有16位帝王为关羽谕旨加封,明万历十年关羽被加封为协天大帝,万厉三十三年被加封为“三界伏魔协天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位至人极。民间更是把其尊崇为平安神、保护神和武财神。根据封建礼制,帝王墓称为“陵”,王侯将相墓称为“冢”,百姓墓称为“坟”,只有圣人墓称之为“林”。清顺治五年加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帝君”,康熙五年加封洛阳关冢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林”,从而使洛阳关林成为与山东曲阜文圣孔子之墓葬并肩而立的同称为“林”之圣域。

  据庙碑记载,关林汉时有庙,距今已有1780余年的历史。现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其布局按帝王宫殿式建筑而建呈“回”字形结构。从大门外的舞楼、大门、仪门、大殿、二殿、三殿、墓冢直至后门为其南北向中轴线,其他建筑的布设皆沿此线左右对称,错落有致。体现我国古建文化的传统特点和“大一统”的思想意识。大家看,兀立于广场南端的舞楼,俗称戏楼,建于乾隆五十六年,是旧时百姓为关老爷献戏的场所。如今每年秋季,洛阳市政府就在这里举行“中国洛阳关林国际朝圣大典”,届时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的华人、宗亲组织前来朝拜,既满足了他们的祈愿,也沟通了同胞亲情。舞楼建筑别具匠心,曾被日本建筑大师清水正夫称之为“世界古典建筑中的奇葩”。

  分立于大门两侧的为洛阳地区现存最大的一对明代汉白玉石狮,雕刻简括,赳赳而踞。八字墙上“忠义仁勇”四字,概括了关羽一生忠君、义友、仁爱、勇武的传统美德。关林大门为五开间三门道硬山式建筑,建于清代乾隆五十六年,门板上排列的81颗金色门钉为帝王礼制,显示了关羽身后崇高的封建地位。门前原有两根旗杆,为信众还愿时所立。

  仪门前这对重达三千余斤的铁狮,是明代善男信女敬奉关公的遗物,虽历400余载风风雨雨,依然肃穆含威。五开间三门道的仪门是明代关林的大门,“仪门”取“有仪可象”之意,是当时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的场所。而门额上的“威扬六合”匾,则是慈禧皇太后的御笔,十分珍贵。“六合”指东、西、南、北、上、下六方,意思是关羽的声威、神勇扬于天地之间。在仪门东西次间与尽间的五花隔墙上,各镶嵌刻石一方。东侧为岳飞画“关圣帝君像”,是宋代抗金名将岳飞因缅怀关羽的英勇忠义而作。画像上关羽横刀立马,威风凛凛,后世所画的关羽骑马造像多以此为蓝本。西侧的“关帝诗竹”,为关羽亲手所绘。宽54、高120.5厘米。画面上有两杆竹子,一杆枝叶飘飞,宛如狂风袭竹,一杆枝叶低垂,又似骤雨落叶,所以又叫“风雨竹”。这幅竹画的全部竹叶点缀成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东汉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围关羽于下坯土山,关羽为保皇嫂安全向曹操提出降汉不降曹等三个条件,曹操重其勇武,给予了很高礼遇。然而关羽义不负心,仍然心系刘备,在得知刘备的下落后便封金挂印与皇嫂离开曹营。临行,绘修竹一幅赠与曹操。这首诗的意思是说:请曹公原谅我未能当面向您辞别,谨以这幅丹青表达谢意。虽然只有几片淡淡的竹叶,但曹公待我的真情不会因时间推移而淡忘。以竹叶寓情,衬托出关公参天大义。所以曹操说:“事君不忘本,义士也”。关帝诗竹既没有多余的笔画,也没有多余的竹叶,是一幅字画双读的传世之物。

  连接仪门和启圣殿的石狮甬道为海内外关庙所独有。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清乾隆五十六年增设石狮甬柱。青砖铺地,石板裙边。甬柱顶雕刻大小石狮104尊,百狮百态。大狮正襟而踞,或与幼狮嬉戏,姿态安祥,给人以亲切感;小狮神态各异,有的缘背戏闹,有的争球斗彩,有的腹下搔痒,全然没有庙堂的拘谨,恰如一幅幅其乐融融的合欢存照。石狮圆润生动,毫无石刻的生硬之感,代表了乾隆时期中原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54根甬柱刊刻着捐助者的名字或商号,石柱的四周雕刻四枚铜钱,寓意四方来财之意。其深刻含义就是捐助者希望关老爷庇护自己的商号生意兴隆达三江,财源广进通四海。从中也说明至少在清代初期,关公已被民间尊崇为武财神。甬道两侧各立一攀龙望柱,整石雕成,柱身虬龙盘绕,爪捧火珠,柱顶踞一“望兽”。望柱是上古时期诽谤木的滥觞。古时君王为获得臣民对朝政的建议,就在殿外置一木柱,以记录臣民的谏言,所以称诽谤木。诽谤一词的原意是发表意见,与现在无中生有、造谣惑众之义大相径庭。

  明清时期把祭祀关公列入国家祭礼大典,洛阳关林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由朝廷派人专司承祀的庙宇,明代就设有专祀承礼的生员。康熙五十八年,加封关公洛阳后裔五十二代孙关霨为五经博士,世袭承祀林墓,雍正三年加封关公五十八代孙关文榜世袭五经博士,承祀解州关帝庙,雍正十年,加封关公五十二代孙关朝泰为五经博士,世袭承祀当阳关陵庙。

  甬通东西两侧分别座落着钟楼和鼓楼,为十字脊歇山重檐高台楼阁式建筑。丹楹绣桷,轮焕灿然。中国的寺庙里,多有钟鼓楼。因为关羽被佛教奉为“伽蓝”神,所以按“晨钟暮鼓”配置。如今,暮鼓已不存,只有明朝太监胡滨捐铸的晨钟还悬挂在钟楼上。钟楼西壁镶嵌着清代“关圣帝君警世文”,作者李显基模拟关公之口,对社会上不忠之人、不孝之子进行了善意地规劝和警告。焚香炉位于甬道两旁,东西各一。明代,关林每年要举行春秋祭,清代改为正月十三、五月十三、九月十三一年三祭,礼三跪九叩,乐六奏,舞八俏,祭品使用太牢,祭祀在月台之上拜殿之下进行,隆重而热烈。为了防止庙宇着火,保证殿堂安全,就在月台下建焚香炉两座,可见古人很早就有防火安全意识。值得一提的是焚帛炉后壁上的大型复合图案砖雕,刻有“福从天降”“岁寒三友”、“喜梅登枝”等,这种集多种民俗吉祥图案为一体的大型砖雕,在中原地区甚为鲜见。关林焚帛炉的设置在全国关庙中是仅有的。

  洛阳关林的翠柏自古被誉为“洛阳八小景”之一,在大殿前月台两侧就有自然生成的两株奇柏,西为龙首柏,东为凤尾柏。龙首柏因柏树一枯枝向下勾曲,形如龙首而得名。长长的龙头,犀利的双角,大张的龙嘴,还有无数细小枝条形成龙须,龙头和颈部都已枯干无叶,而树身其它部位则枝繁叶茂。站在树下往上看,恰似一条巨龙在绿树丛中俯视人间。凤尾柏树根裸露,成扇面形,环纹极密,似凤凰尾巴。相传民国时期,五教共举关公为第十六任玉皇大帝——玄灵高上帝。因此在台湾及东南亚地区道教中也称其为玄灵高玉帝。每年祭祀关羽的时候,天上的龙,地上的凤便聚集拜殿前,栖于古柏之上共同祭拜,久之,这两株古柏分别生出了龙首和凤尾,形成了“龙凤呈祥”的奇观,自然造化,妙趣天成。如今,人们在龙首、凤尾树下拈香燃帛,倾诉“望子成龙”或“盼女成凤”的祈愿。

  月台之上,前为开敞的拜殿,后为宏阔的大殿,两者相连,浑然一体,巍峨壮观。拜殿为五开间卷棚式建筑,为祭祀关羽时百官僚属谒拜之场所,又称为“启圣殿”。到拜殿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由我国著名的楹联撰写大师,我国现任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书写的 “汉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儒称圣释称佛道称天尊” 的楹联。形象地说命了关公逝后,三教同尊,天人共敬的崇高地位。拜殿内还悬挂有乾隆十五年巡幸中州时御书的“声灵于铄”匾和“翌汉表神功龙门并峻,扶纲伸浩气伊水同流”的对联。皇帝御笔保存至今,十分珍贵。清代皇帝对关羽十分推崇,把关羽作为与汉民族情感融合的中介,有这样一则故事:传说天上的神仙望见关公在南天门,问他:“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在瑶池设宴酬三界诸神,你怎么还不动身?”关羽说:“我今天要参加皇太极登基大典,中原将有新的万乘之主一统乾坤。”说明清时期关羽在民间有十分广大的信奉人群,关羽忠君的号召力是满族统治者所不能忽视的。拜殿西壁石刻记载了光绪二十七年九月,慈禧皇太后、光绪皇帝因八国联军侵掠北京,移驾太原,绕道长安,驾幸关林之事。目睹关林旧状,慈禧发帑银2000两,嘱河南知府文悌等修葺关林。关林现在保存如此完整,得益于慈禧光绪的整饬维修之功。在光绪修葺关林石刻边,立有关公过五关斩六将所用的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此刀高3.50米,重82斤。在青龙偃月刀旁有一面鼓,洛阳自古就有“击鼓求福”的风俗。此鼓即为洛阳人白燕飞将关林庙鼓击破后重又捐赠之吉祥之物,白氏以己之名称谓“白来福”。日后十里八乡香客信徒便称其为“来福鼓”。与“青龙偃月刀”相对应的是刻有“关圣帝君之宝”的玉玺。此为洛阳一厂商在关林许愿灵验后还愿时特别进献的。它是由整块玉石雕凿而成,重达三千余斤,为世界关帝玉玺之最。

  关林大殿又称正殿,借天沟与拜殿相连,是关林最大、木刻最集中的殿宇,它位于关林中心,充分突出了居中为尊的建筑意图。大殿门上的“气壮嵩高”匾,书体端庄,大气磅礴,为慈禧太后亲题。在大殿门板上分别雕刻“桃园结义”、“水淹七军”、“三顾茅庐”、“单刀赴会”等12幅关公故事,如此多幅反映关羽生平的木雕在其它关庙中甚为少见。大殿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原塑像民国时期被毁,现有塑像五尊,正中为“关圣帝君像”,高6米左右。关公头戴12冕旒,身着龙袍,手持七星笏版,是国内唯一面部贴金的关羽帝王坐像和国内最大的室内座像,同时也是道家尊称的主司士人官禄、佑科举的文衡帝君之像。在坐像右侧有一面令旗,上书“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十四字,为万厉三十三年崇信道教的明神宗朱翊钧为关公敕封的道教和儒教的尊号。在他身侧分别立有王甫、廖化,关平、周仓。在得知关羽的死讯后王甫坠城而死,周仓自刎而亡。把这五尊塑像塑在一起,也为忠义的代表与化身。大殿的东西墙上各绘一幅壁画,均长12.5米,高3米。壁画在主体内容上描绘了关帝率众仙应百姓所求,到各地降妖除魔的神话传说,体现了关帝有求必应和人们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因此,古人一般祈求仕途通达、金榜题名、消灾去难,在此进行。大殿背面是一尊关羽夜读《春秋》的高浮雕,其儒将风范与正面的帝王之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穿过大殿,我们马上就要到关林二殿了。在此我们会看到一块说明牌,讲述了关公作为财神在洛阳地区显灵的传说:道光初年,洛阳潘村村民毛存仁准备到外地做生意,临行到关林上香,祈求关公保佑其贸易成功,并许愿灵验后在关林大门前竖旗杆颂扬。岂料来年果然生意兴隆,天遂人愿。毛存仁便到关林来还愿,于大门前竖旗杆一对,并刻石铭记。如今旗杆已不在,旗墩却保存了下来。时至今日,民间仍保留着商铺开业要到关林拜谒,在神像前焚香祷祝的习俗。

  关林二殿,又称财神殿,是关林现存最早的建筑,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殿门裙板上浮雕龙凤、牡丹、麒麟等,额坊彩绘八仙及“斩颜良”、“诛文丑”、“杀秦琪”等12幅关羽故事,展示关羽万人无敌的神勇历史。殿门悬有光绪皇帝手书的“光昭日月”匾额。二殿佛龛内塑关羽财神像一尊,关平、周仓肃立左右。两边各立一童子,持算盘者为招财童子,持称者为利市童子。二殿东西墙上的壁画,展现了百姓心目中所熟知并供奉的各路财神。大量吉祥图案的应用,表达了古今民众求吉聚财、希望生活平安、贸易红火的传统观念。财神殿东西两侧的配殿为“五虎殿”和“娘娘殿”,均建于明代,为关林最早的殿宇之一。“五虎殿”供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虎上将,“娘娘殿”供奉关羽夫人胡氏、女儿虎女和儿子关兴。提起这位胡氏,在民间久负盛名,她被人们奉为“百病娘娘”,洛阳百姓祭祀她以求子嗣。

  春秋殿为关林最后一座殿宇,也称为寝殿,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殿前两株古柏造型奇特,为旋生柏和结义柏。旋生柏因其干枝螺旋式生长,故有关公在此乘气升天降妖伏魔的神话传说。在明代,关羽被封为“三界伏魔大帝”,一旦人间有妖魔作祟,信众们便会祈求关公下凡降妖除魔,之后关羽便会乘一团仙气旋转升天,久而久之这团仙气就形成了这株旋生柏。结义柏干分三枝,大小相若,故称“结义柏”。 相传刘备、张飞死后魂归洛阳,与当年誓同生死的金兰兄弟关羽聚首关林。时有黑袍怪栖于石林山,昼伏夜出,无恶不作。玉皇大帝遂封关公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统领四方诸神,刘备、张飞也鼎力相助,捣毁了黑袍怪的巢穴,但因周仓的粗心大意使黑袍怪得以逃脱。为了彻底铲除黑蛇精,确保洛阳一方平安,关公与刘备、张飞三兄弟,多方搜寻,弄清了这个化身“黑袍怪”的妖魔原为一条黑蛇精。端午节时,关公化身民间,让家家户户准备雄黄酒,并为各家用砖、石点化成猪、牛等家畜,用酒浸泡后置于禽畜圈舍。夜深后,黑蛇精摸下山来。当看到一头肉满膘肥的大公猪,便一口将猪吞下。这时,人们举着火把和关公神牌高呼:“三界伏魔大帝在此,黑袍怪哪里逃”,黑蛇精见状欲腾云而去,但怎么也飞不起来。一是因为雄黄酒劲发作,二是因为那头“大肥猪”是关公点化的重达两千余斤的石头。关公用青龙偃月刀把黑蛇精斩杀在万安山,变成了一道岭,名为黑蛇岭,以记刘、关、张降伏黑蛇精,保一方平安的功德。由于时代推移、语音变化,黑蛇岭也就成了后世的“河石岭”。

  降伏了黑蛇精之后刘、关、张也回到民众供奉自己的神庙,履行保一方平安的职责。但由于兄弟三人手足情深,心灵感应,便在关林春秋殿前幻化成一株三枝相若的柏树,象征刘、关、张金兰之盟永世流芳,所以后人便称之为“结义柏”。结义柏与旋生柏相对而生,颇有意趣。

  春秋殿前昂刻龙多达45个,横九竖五的排列,体现了关羽在民众心中的“九五之尊”。 门额上方绘有“三英战吕布”、“长沙战黄忠”、“威镇荆州”等关公故事和“东方朔盗桃”、“禹龙锁蛟”等神话传说。殿内的关公塑像身着甲胄,手持书卷,夜读《春秋》,一派儒将风范,试问古今英豪:“谁似将军文复武,战袍不脱夜观书”。 三殿所绘的壁画构思新颖,画面完整,首次采用了连环画的绘画形式,用不同的画面串连起一个完整的关于关公神奇诞生、成长、行侠仗义的神话传说。

  三殿后的关冢占地2600平方米,高出地面17米,气势恢弘。关冢前立有两座石坊,前方的为明代钦差太监胡滨所立,上书有“汉寿亭侯墓”五字。“汉寿亭侯”是关羽生前曹操表呈汉献帝为关羽的最高封爵。后面的石坊是清代三韩弟子高镐所立,上书有“中央宛在”四字。“中央”指的是首级,“宛”为依然,“中央宛在”意为关羽的首级依然葬在这里,关羽忠义仁勇的精神仍然长存人们心中。从明清至民国时期,后人在石坊上的题联多达二十余幅,多为颂扬关羽忠义仁勇精神和倾诉景仰心迹之作,真草隶篆书体咸备,文学性和艺术性均属上乘。

  顺治五年谥封关羽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康熙五年加封洛阳关帝冢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林”,立碑建奉敕碑亭。碑亭八卦攒尖歇山顶上列脊13条,亭盖坡面覆绿色琉璃筒瓦,瓦头雕龙,雄狮、宝瓶、仙人沿脊,这在清代亭式建筑中是少见的。碑亭结构十分复杂,拱昂上下连结,环环相扣,形成了一座密檐式亭盖。整座碑亭无一颗铁钉,均为木榫构结,构筑奇巧,造型典丽,尽显鬼斧神工之妙,虽历经了300余年的风雨仍巍然屹立,充分显示了民间艺术家惊人的创造力。亭内立有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碑,碑阳屡有变化,碑阴刻有康熙五年董笃行撰写的关羽生平事迹及封号建庙等情况。我们看到的这通碑文应是不早于道光八年磨石重刻的碑文:清康熙五年敕封洛阳关帝冢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林”,乾隆三十三年,谥封“灵佑”,庙碑已磨石重刻。嘉庆十八年追封“仁勇”,庙碑再次磨石重刻。道光八年谥封“威显”,则应是此刻我们看到的这通碑文。通过这方敕封碑反映了历代帝王对关羽至高无上的尊奉和对关林崇祀不断的历史,同时也证明了关林在海内外数千座关庙中的领袖庙宇地位。

  冢前的石墓门为康熙四十六年所立,额题“钟灵处”。墓门两侧刻有“神游上苑乘仙鹤,骨在天中隐睡龙”的对联,表达了人们对关羽的思念之情。石墓门上留有两个投币用的小孔,左为祈求平安,右为求财。信众们在此拜过关公之后将硬币分别投入孔内,若听到当啷之声,意为心到神知,会得到关公的庇护。

  千百年来,关羽忠义仁勇的精神一直被中华民族所推崇,为了更好地宣传关林,宏扬关公精神,传播关公文化,我处自1994年起开始举办“洛阳关林国际朝圣大典”,届时,海内外各界的华人将会云集于此,举行大型的仿古祭祀仪式共同祭拜关公。圣人的浩然正气、百姓的虔诚之心定会让您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愿关林之行留给大家美好的回忆,欢迎大家再次光临关林。

  关林庙导游词(五)

  想必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吧!《三国演义》中关羽以他一生践行的“忠义仁勇”的传统美德和凸显的人格魅力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和百姓的敬仰,10月27日,30多名小记者们来到了旅游景区“关林庙”进行参观。

  到了关林庙门口,解说员阿姨笑嘻嘻的接待了我们,并且对关林庙做出了简单的介绍:它位于洛阳市南七公里,北依隋唐故城,南临龙门石窟,西望熊耳青黛,东傍伊水清流,是武圣关羽的葬首之所,也是我国唯一的“林、庙”合祀的古代经典建筑,始建于汉代,重修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占地180亩,现存明清殿宇廊庑150余间。

  在关林庙大门的上方有“关林”二字,解说员阿姨说:“为明末清初洛阳有名书画家王铎老先生书写。远看这两个大字,其笔力刚劲,又不乏俊美之感,其神韵深透于匾外,颇有独到之处,令游人叹为观止。这是唐朝的一位书法家王轩亲笔题写的,因为他的笔法奇特所以人们叫他‘神笔王轩’”,“ 站在仪门的正下方,我们仰头可以看到一块大匾,上书“威扬六合”,是慈禧皇太后题写的。六合,指的是东西南北上下六方。这块匾是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八国联军侵略北京时,光绪帝率后宫奉慈禧皇太后懿旨逃往陕西,第二年九月回北京时路过河南,前来瞻礼关公,看到关帝庙破旧不堪,想到大清江山,不禁圣容黯然,回北京后即发帑银两千两,命河南太守文悌修葺关林,并书“威扬六合”,意在宣扬关羽威镇天下,远播宏宇的美誉。

  大殿的前面是一条长廊,一百多个大大小小的石狮子,分列两旁,个个神态逼真,惟妙惟肖,有的怒目圆睁,有的笑容可掬,石狮子上挂满了红红的彩带,活像两条火龙。,大殿前方有两棵树,一棵是龙首柏,一棵是凤尾柏,龙首柏从上往下看,好像一个龙首;凤尾柏的根部凤凰的尾巴,所以叫凤尾柏。

  进入了第一大殿,看见了一座雕像,正中为“关圣帝君像”,高6米左右。关公头戴12冕旒,身着龙袍,手持七星笏版,身边分别是周仓、王福和关羽的弟弟关平,解说员说:“关羽被百姓们称为平安神和财神,可见关羽在在百姓的心目中地位有多高。”

  第二座财神殿有一把高3·5米,重3·8斤的明月刀,只有关羽才能有。在此我们会看到一块说明牌,讲述了关公作为财神在洛阳地区显灵的传说:道光初年,洛阳潘村村民毛存仁准备到外地做生意,临行到关林上香,祈求关公保佑其贸易成功,并许愿灵验后在关林大门前竖旗杆颂扬。岂料来年果然生意兴隆,天遂人愿。毛存仁便到关林来还愿,于大门前竖旗杆一对,并刻石铭记。如今旗杆已不在,旗墩却保存了下来。时至今日,民间仍保留着商铺开业要到关林拜谒,在神像前焚香祷祝的习俗。他的旁边是周仓、王福和两位老板,一位打着算盘,以为拿着称,表示,做生意不仅要精打细算,还要有诚意,这样才会生意兴隆。

  到达第三座娘娘殿,中间坐着的是关羽的妻子,左右两边分别是关羽的女儿与关羽的儿子,象征着女子也能打天下的道理。

  最后一座殿——春秋殿,解说员阿姨在这里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在关羽刚刚来到曹操的阵营时,关羽和他的嫂子住在一间十分渺小的屋子里,只有一根蜡烛,关羽的嫂子体弱多病,而关羽又热爱读书,所以关羽决定将蜡烛分为两半,一半给自己体弱多病的嫂子,一半留给自己读书用,曹操知道了,十分敬佩他,于是就造出了关羽睡姿的雕像;他身上的棉被是老百姓的一针一线编织出来的,表示百姓对关羽的爱戴,关羽的床头上第一层有四条大龙,中间有一颗龙珠,代表真龙天子,下层有九条小龙在嬉戏打闹,代表儿孙满堂。

  在关林庙的后院有一座碑亭,因为碑亭台基为八角形,所以我们也叫它“八角亭”。亭里有石碑一通,立于康熙五年。碑额是九叠篆书“敕封碑记”,碑阴记载的是修建关林的情况,碑的正面是“忠义神武灵估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林”,是道光元年磨石重刻的明清两朝对关羽的最高封号。解说员说,关林的“关”字大家都知道,是关羽,“林”是皇家人世的葬身之地叫做林,这座碑代表了百姓对关羽的思念。

  小记者们跟随解说员来到碑的后面,那里有一个像石门一样的东西,解说员说,这是祈福门,只要往里面投一枚硬币,如果听到“当啷”一声,就说明你们的祈福有用。我们每个人都试图的投进一枚硬币,硬币打在地上的声音好像一首美妙的音乐在不断的敲打着。

  最后。我们遇到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棵树有几十米高,几个人都抱不过来,听讲解员说这棵树活了一千多年了,可以给人们带来齐天的洪福,很多人都往树上挂平安符,我们也挂了,祈求着来日的吉祥平安!

  这次活动,让我知道了关林妙的由来,目睹了关羽的风采!理解了“忠义仁勇”的真正含义!真是受益匪浅的一次活动!

  推荐阅读:

  走进洛阳关林庙

  河南关林旅游攻略

  走进洛阳关林庙

  想了解更多导游词范文网的资讯,请访问: 导游词范文

本文来源:https://www.liuxuequn.com/a/2595365.html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