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uxuequn.com - 教育心理学 】
四、名词解释题29.(P71)学习目标:也称行为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做什么的一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30.(P209)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表现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形成方面,也可以表现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相互影响方面。31.(P303)发散思维: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组眼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恩想。32.(P422)课堂心理气氛:主要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五、简答题33.(P44~45)(1)热爱学生,期望学生健康成长。(2)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3)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愿望强烈。(4)思维灵活,注意客观分析。(5)观察锐敏,善于了解学生。34.(P158~164)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的观点可以概括如下:(1)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2)对儿童心理发展实质的看法。(3)重视学习过程。(4)强调形成学习结构。(5)强调直觉恩维的重要性。(6)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7)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8)强调信息提取。(9)提倡发现学习。35.(P285~286)(1)明确练习目的和要求。(2)依据技能的种类、难易选择不同的练习方法。(3)有效地利用观察和表象。(4)充分利用练习中反馈的强化作用。36.(P384~385)(1)优越的生理素质为发展超常才能提供了可能的物质前提。(2)优越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早期教育条件是超常才能发展的决定因素。(3)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韧性是超常儿童才能发展的主要因素,天才来自勤奋。37.(P456~457)(1)教学对象的特点。(2)学习目标之间的联系。(3)两课之问的间隔时间。(4)学习目标的平衡。六、论述题38.(P113~114)柯尔柏格将道德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每一阶段包含两个时期。六个时期依序发展,层次不得紊乱或倒置。(1)水平A:前习俗阶段。 第一期,惩罚与服从的定向。 第二期,操作与关系倾向。(2)水平8;习俗阶段。 第三期,人际关系与补同的定向。 第四期,权威和社会权力控制的定向。(3)水平C:后习俗阶段。 第五期,社会契约方法定向。 第六期,普遍的道德原则倾向。39.(P351~355)(1)目的任务越明确,感知越清晰。(2)对象从背景中越突出,则对象越容易被感知。(3)直观形象与语言指导相结合,则感知更精确、全面。(4)知识经验越丰富,感知就越完善、迅速。(5)对感知对象的态度越积极,则感知越深刻。(6)多种分析器的协同活动,也可以提高感知的效果。
教师资格证考试频道为您推荐:
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
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年真题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技巧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生经验
2016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汇总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汇总
2016上半教师资格证准考证打印入口及时间汇总